吴 涛
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文明镇
吴 涛
新市镇位于济阳县西北部,距县城约21公里,西与临邑县搭界,北与商河县毗邻,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版图面积100平方公里,辖77个村,人口3.87万,耕地10万亩。长期以来,新市镇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但近年来,新市镇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特色富民,工业强镇”的总体目标,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有快地发展。据统计,全镇生产总值近年来年均增长了约25%,2010年预计将达到14.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了约22%,2010年预计将达到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了约20%,2010年预计将达到10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了约11%,2010年预计将达到7714元;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294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839万元,今年预计突破千万元大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3‰以内,并先后荣获“济南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济南市文明村镇”、“济南市三八红旗集体”、“全县科学发展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四个一’工程突出贡献奖”、“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艰辛的努力与探索,其成功经验与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解放思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及时破除各种旧观念的束缚,才能与时俱进,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近年来,新市镇一直高度重视干部的思想解放问题,开展了多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并积极组织各级干部进行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等,通过这些方式,使各级干部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明确了任务,理清了思路,激发了敢试敢闯、敢超敢冒的创新精神,防止和克服了畏难发愁、消极等待、无所作为的不良情绪,强化了“快发展是履职、慢发展是失职、不发展是渎职”的意识,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新市镇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科学整合力量,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理念,优化招商环境,强化招商队伍建设,落实招商责任,提高招商效率,掀起了一场全民招商引资的高潮。一方面走出去,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渠道,组织招商小分队分赴北京、青岛、济南等地主动对接、洽谈,积极吸引镇外资金和人才来我镇创业发展;另一方面请进来,采取激励机制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利用“亲情、友情”抓“回归”工程,借本镇在外能人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回乡探亲的时机,加强与其沟通交流,鼓励他们为家乡发展多做贡献。同时,认真落实了国家、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出台下发了专门文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全程式”协助,提高了招商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新市镇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7个,2010年上半年规模企业增加值完成3.9亿元,占到了全年任务7亿元的55.6%,其中高新产值占规模以上产值比重达到了52.83%,工业经济逐渐成为了该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事关农业长远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不仅是解决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收难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新市镇立足镇情,着力突出自身特色,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积极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始终坚持用先进的理念经营农业,用市场的方法运作农业,通过制定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市场拉动、品牌促动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发展,全力培植壮大了“奶牛富民”和“特色蔬菜”两大农业特色产业,使农业开发呈现出了蓬勃兴旺的大好局面,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共建成奶牛规模养殖小区6个,全镇奶牛存栏量达到了4500头,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机制也基本完善。特色蔬菜种植重点突出了辣椒和樱桃西红柿特色,已注册“奥阳”牌辣椒和“苏桥”牌樱桃西红柿2个特色品牌,小圈豆腐皮被授予了第四届“济南名优风味小吃”称号,并编入了“济南导吃图”。此外,新市镇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经充分调研和考察论证,在狠抓工业经济、特色农牧业的同时,还形成了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积极创建生态文明镇的工作思路,并把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与该镇的“小农水”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等结合起来,以求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此项工作已在该镇全面展开,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
小城镇是一个地方树立形象的窗口,是聚集人气、商气、财气的最佳载体,能引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拉动一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新市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度管理”的原则,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规划制定了《新市镇2003-2020年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商品房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繁荣城镇经济。结合249线拓宽,顺利完成了小城镇建设的东延,扩大了城镇建设的规模;克服资金困难,对集贸市场路、行政路进行了全面的改造,2010年又确立了“新修一个广场、高标准新建两条道路和改造提升两条道路”的投资近千万元的建设任务,拉开了三纵三横小城镇建设的框架格局,这些都大大改善了镇地驻地环境,方便了群众出行,提高了城镇承载能力,全面提升了城镇生活服务功能,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与活力。同时,该镇在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镇村环境整治、通自来水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均有了长足发展,城乡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城镇形象不断提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不断加强党的基层建设能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意义重大。近年来,新市镇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突破口,强化责任,大胆探索,克服困难,狠抓落实,基层党的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首先,深入开展了“三级联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文化建设年”、“作风建设年”和“下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其次,组织开展了党的十七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专题教育学习,全面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再次,狠抓了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了党风民主监督、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深入开展了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党风廉政教育活动,领导干部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坚决杜绝了以权谋私及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这些,都为该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民生问题是有关人民群众的生计与生活的问题,也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等方面的问题,它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新市镇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真正做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信任和支持。一是进一步改善了卫生医疗水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推行,参合率达到了99%,农村医疗条件逐步改善;乡镇卫生院建设进展顺利,完善了基础设施,引进了许多先进设备,并实现了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二是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高标准建设了镇敬老院,加强了敬老院院务管理,提高了供养和服务水平;不断扩大了低保范围,加快了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三是加强了文化事业建设。结合全县“双百”工程建设,在全镇共建立了16个“农家书屋”,并完善了相关管理机制,同时,组织群众积极开展了许多喜闻乐见、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生活;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积极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四是整合资源成立了为民服务中心,服务关口前移,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连年被评为市级文明窗口,2009年社情民意调查得分位居全县乡镇之首。五是深入推进了“平安新市”建设。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了民主决策程序,全面实施了村务公开;完善发挥“四前工作法”的作用,加强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全镇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案件,信访工作多次受到市县表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该镇教育、计生、自来水、环境保护、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成果显著,人民群众过上了比较幸福、美好的生活。(作者系济阳县新市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责任编辑 孔祥敏)
book=350,ebook=350
D267.9
:A
:1672-6359(2010)03-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