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新
济南园林特色初探
崔家新
近年来,济南在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城市面貌的同时,在挖掘地域特色、提升创新、强化生态建园方面加强探索,形成了济南园林的特色:一是做足泉水文章,彰显泉城园林魅力;二是因地制宜强化济南园林的地域特色;三是加强生态园林建设,打造富有生机的济南园林;四是挖掘历史文脉,提升泉城园林品位。
济南园林;特色;泉城
作为有着9千万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济南,这几年在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城市面貌的同时,在挖掘地域特色、提升创新、强化生态建园方面加强探索,建设了一大批诸如大明湖扩建工程、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园博园、经十东路绿化、旅游路绿化工程、玉绣河综合整治工程、燕山立交健身广场建设等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园林作品,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领导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形成了济南园林的特色,奠定了济南园林在行业中的地位。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泉水众多,全市范围内已经发现的泉水有733处,仅在古城区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为首的四大泉群就有泉水136处之多,泉水成为济南最重要的名片,因泉而生的泉水文化更是济南特定的文化品格和主旋律。正如北京的“皇城文化”、苏州的“私家园林文化”、杭州的“山水园林文化”、西安的“古城文化”一样,“泉水文化”是最能代表济南城市个性的泉城文化,也是济南园林发展的重要依托。为充分保护利用好这些泉水资源,发掘泉水文化,我们结合大明湖扩建工程和环城河通航前期工程,将护城河沿线的黑虎泉、解放阁、泉城广场、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有机结合为一体,把黑虎泉群、趵突泉群和五龙潭泉群三大泉系连为一体汇入大明湖,在盘活了泉水的同时,又改善了大明湖的水质,提升了景观质量,让晶莹剔透的泉水露出了面容,实现了“船在河中行,泉在石上流,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形成了一条泉、河、湖为一体,独一无二的泉水游览路线,使游客从只能陆上观泉变为可水上游览和观泉,真正感受到济南的泉水魅力和人文景观,在增加泉水使用价值,丰富泉城旅游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济南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品牌,强化了城市景观特色。
另外,许多济南市民有用泉水煮茶、做饭的习俗,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护城河周边居民提着水桶排着长队在泉水出口接水,既影响了游客对泉水的观赏效果,又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使市民和游客更安全、方便、文明地亲近泉水,享用泉水,我们结合护城河环境景观改造,在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等泉眼附近专门设置饮水点,另外还计划结合东护城河通航工程建设泉水浴场,使泉水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又使之真正成为济南泉水文化和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我们还划定了泉脉保护区范围,编制了《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和《泉城特色标志区泉水环境保护规划》,为今后护泉保泉,也为济南泉水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为加大名泉宣传力度,弘扬泉水文化,我们通过新闻媒体评选出新济南七十二名泉,在泉城公园设置泉文化长廊,在大明湖标志性建筑——超然楼设济南名泉展,还计划建设济南泉水博物馆。今年济南名泉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泉水为主题的申遗项目,意味着济南的泉水正逐步走向世界。另外,我们还进一步加强对泉水出露点、地下水脉、地表溪渠以及周边景观的保护和疏理,对部分环境较差、缺乏保护的泉眼、泉池进行清理,立泉碑,修泉池,使它们重见天日。我们现在已完成了对王府池子、百花洲、砚池等重点水系的清淤、整治、护栏维修,完成了对迎仙泉、濯缨泉的泉碑安装,下一步将陆续对34处名泉进行立碑维护。泉水是济南园林的灵魂,我们坚信“清泉石上流”的自然景观将会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泉水将成为济南园林最具特色的景观。
由于济南南北高差较大,周围多山,地理条件比较复杂,不同的园林项目所处的地形、地势都有较大差别,并各有特点。因此,我们针对不同项目认真分析其地理特点,不拘于现状,因地制宜、因形随势,尽量利用各自地形条件,或形成围合,或形成地形起伏,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例如旅游路西段佛慧山段的处理,就打破了传统整齐划一的模式,陡峭处就依山就势运用假山石做挡土墙,通过攀援植物做垂直绿化达到了山体与道路的完美结合,有些地段临近千佛山风景区山体,则在前侧做微起伏地形,形成山体的延伸,有机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浑然一体的山林效果,真正达到了“山在城中、车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绝佳景观效果。在玉绣河综合整治工程中,对于过高的堤岸以及沿河管道用垂柳、大叶女贞、蔷薇、迎春等乔灌木进行有效遮掩,形成绿树夹岸的景观;部分河段采用自然石叠水,与堤坝功能相结合,形成多处小水面、小瀑布;有些河段将台阶延伸至复式河床,使人们能够临河观水,增强亲水性。
适地适树是我们在园林中贯彻“因地制宜”原则的另一个方面。济南南部山区土层薄,干旱缺水,我们在这些区域的园林绿化中就大量选用耐干旱瘠薄的乡土树种,如刺槐、黄栌、侧柏等,形成石灰岩山地特有的植物群落景观,如千佛山、红叶谷风景区以及园博园就以侧柏、黄栌、火炬树为基调树种。济南北部地区(包括老城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我们在树种选择上以耐水湿的树种为主,如垂柳、水杉及各种水生花卉等。在众多水生或湿生植物中,尤其以市树柳树、市花荷花最负盛名,古人形容济南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当然除了柳树、荷花,其它水生或湿生植物如水杉、白蜡、睡莲、芦苇、蒲草、水葫芦等也被广泛应用。在大明湖新建区域,我们就大量种植水杉、柳树等耐水湿树木和众多品种的草本水生植物,并且注重与驳岸地形、山石的搭配,成为大明湖独具一格的临水生态景观,形成了北方少有的“江南水乡”景观。
在山体的细节处理及山石的具体应用上,我们也进行了探索。由于济南周边所产青石(北太湖石)不似江南太湖石那般通透精巧,富有孔洞,且其体块较大,有纹理,整体感较强,故济南园林没有一味追求南方造园中“悬”、“垂”、“挑”等复杂手法,而是在造园中追求平和、协调、自然,立面不过多追求,少起伏,多用一些较简单的叠石技法,如“安”、“连”、“接”等手法进行处理。环城公园五连轩周边的假山,趵突泉公园内的假山,中山公园的朝华亭旁的假山以及辑风亭周边的假山成为济南园林中假山叠石的典型代表。另外,在园林的地形处理中,以土包石,局部以石护土,横卧使用较多,纹理通顺,来龙去脉都有交待。如大明湖为处理地面与水面的高差,用卧石挡土,再在卧石周边栽植些蔷薇、连翘、卫矛等盘绕植物,使假山石若隐若现,非常自然,而不是仅靠山石的堆叠取胜,更注重山石与植物的搭配、协调。
园林是惟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因而生态建设是一个城市乃至园林发展的永恒主题,缺乏生态理念的园林注定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为了使济南城市环境和园林景观更生态化、科学化,我们在植物配置、透水铺装等方面下大力气,打造富有生机的生态园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园林绿地植物配置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满足人们对绿色和绿阴的需要,我们充分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多栽植大乔木,营造片林。由乔木形成的片林不仅生态效益高,而且冠大荫浓,在有效提高绿量的同时,还可以在树下设置供人休憩的舒适空间,如英雄山林下健身场、大明湖林下健身场等。同时成规模的片植也能有效划分空间,充分展示植物的观赏特性,使植物的景观层次更清晰,如红叶谷大片栽植的黄栌、火炬树构成了红叶谷的主调色叶树种,大明湖岸边的柳树、水杉构成美丽的湖边林缘线。有些地方为丰富植物群落的层次,发挥耐荫植物的作用,还在部分乔木下栽植了金银木、珍珠梅、丁香、胶东卫矛等耐荫灌木,并用扶芳藤、麦冬、绣线菊等耐荫植物做地被,大量减少了草坪和绿篱的铺设面积,在减少了养护成本的同时促进了植物群落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如泉城公园的地被以麦冬为主,园博园则大面积种植了地被石竹、红叶酢浆草、萱草、马蔺、玉簪等宿根花卉。另外,我们对道路及场地铺装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对一些不上车的游览道路,我们主要采用干铺石材、透水砖、砂石路等生态透水的材料和铺装方式,以增加路面的透水性、透气性,为周围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立地条件。如市区部分道路两侧人行道、园博园的主门广场、天圆地方广场都大量使用了透水混凝土、块石干铺、透水砖干铺的生态铺法;英雄山上山游览路大量运用了砂石路面;大明湖的停车场以及小游园路则采用了嵌草铺装的方式,而二级路都采用了石材干铺的做法。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泉水承载了济南这座古老城市的生命,也孕育了像李清照、辛弃疾这样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9000年人类居住史和4600年的建城史。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生活或游历于济南,留下了许多赞颂济南的不朽篇章、妙词佳句和典故,许多老街巷、老建筑成为这些济南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明湖扩建区域位于济南市老城北侧,是大明湖风景区和明府城的过渡。在大明湖扩建拆迁过程中,我们与文物部门紧密合作,对有保留价值的老建筑或保留修缮,修旧如故,或迁建整合。在景区规划建设中,我们还注重保留原有街巷肌理,使其转化为景区道路,并保留原有老湖岸线和大树,对这些元素进行梳理整合,使这些保留下来的城市文化元素与园林景观功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丰富充实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景观。
对大明湖扩建范围内保留老建筑的修缮用料,首选原有的旧石料,对拆迁出来的各种旧石料、石雕、砖雕、木雕等构件进行编号全部重新使用。按新旧结合、修旧如旧的思路,使修缮的8组民居既保留了老济南民居的古朴厚重风格,又融合了园林仿古建筑的元素,如秋柳人家、东玉斌府、舒同书法馆、老舍纪念馆等。一些保留的老街如司家街、秋柳街、曾堤等的路面也都是用现有的老石板铺成的。如果旧材料不够,我们专门到其它地方去收购,并做到旧材料与新材料结合使用。大明湖扩建区新建景观桥28座中,我们对大部分桥的桥面、台阶等重点部位选用了旧石材,而秋柳桥更是从别处整体迁建过来的旧桥。
对于老街巷、老建筑的使用,我们专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策划,结合文化展示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如扩建后的大明湖“明昌晨钟”景区,主要历史遗迹有钟楼遗址、明湖居、司家院、司家码头等,我们将其用作市民听书、看戏、休闲健身的场所,人们在此休闲娱乐的同时还可感受到泉城的文化古韵;秋柳人家位于原秋柳园街11号“王家大院”,这里曾是一处世代行医的老宅子,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形制,现在室内按照传统中药经营、生活的风格进行设计布展;将东玉斌府6#规划为老济南婚俗文化馆;将阁子前街15#规划为舒同书法馆等等。这些做法使泉城文化在景区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达到了老城文化与景区建设的完美结合,游客在游览中能够体会到济南传统的文化缩影,故大明湖景区的建设赢得了省内外游客和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另外,我们还根据史书记载,结合护城河通航工程在五龙潭公园扩建区域新建了秦琼府,展示以唐代开国武将秦琼为主的文化内容;趵突泉是泺水的源头,传说中舜曾琴瑟于泺水之滨,所以我们在趵突泉边建有娥英祠景区以纪念舜;为纪念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趵突泉公园东部建有李清照纪念堂等等。
(责任编辑 孔祥敏)
book=366,ebook=366
崔家新,2010年济南市第一期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规划建设处处长(邮政编码250001)
X21
:A
:1672-6359(2010)03-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