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高校环境教育

2010-08-15 00:45赵永新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文明理念绿色

赵永新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高校环境教育

赵永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问题愈加突出,迫使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更新环境理念和提高环保要求,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本文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结合国外环境教育的情况,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环保技能应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指出了大学生应树立的与生态文明观相适应的环境理念,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环境教育的措施,符合国际上环境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生态文明;高校;环境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多年来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土地沙化、森林锐减、湿地缺乏、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资源减少,特别是不断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迫使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进一步更新环境理念和提高环保技能,特别是对文化水平较高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一旦掌握较多的环保专业知识和技能,树立良好的环境理念,无论对其本人乃至对整个社会,无论对现实乃至对未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对于我国的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发展将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由此看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行低碳经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高等学校的环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环境保护技能应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人类文明形态,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则是“绿色文明”。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不安于自然的庇护和统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试图改造和改变自然,但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随之产生。工业文明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对自然由“利用”变为了“征服”,征服和统治的同时也产生了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带来了污染,造成自然资源的迅速减少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永续共赢,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国家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和完善自然的过程。建设生态文明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是长期艰巨的过程。与之相适应,高校的环境教育也要提高要求,加大力度,要担当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用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和战略手段来审视谋划及解决我国一些突出的环境技术问题、环境管理问题和环境教育问题。

二、建立与生态文明观念相适应的环境理念

(一)生态保护与低碳经济理念。生态保护和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各国人民的追求和向往。生态保护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类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意识的保护,既保护了自然资源,也保护了生产力。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它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主导,以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与传统的“高消费、高浪费、高污染”截然不同,其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符合了“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经济同时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的思想。环顾当今世界,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体现大国责任的举措,也是解决能源瓶颈,消除环境污染,提升产业结构的一大契机。展望未来,低碳经济必将渗透到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华文明不能成为生态文明的迟到者,应树立生态保护与低碳经济的理念,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把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的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在大学生中普及和传播生态保护和低碳经济知识,可让大学生开阔视野,熟悉绿色设计、绿色产品,可让学生了解绿色投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学习研究国外绿色贸易、绿色税收、区域流域环境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等政策,为建立完整的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和措施建言献策。

国情与全球理念。环境理念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局部范围的环境污染,还要关注大范围的环境问题甚至全球环境问题,既要有国情理念,也要有全球理念;不仅关注周围的环境,而且还要关注全国环境,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国环境资源种类繁多,总量大,属总量资源大国;但同时人口众多,人均环境资源占有量低,又属人均资源小国。中国经济还不发达,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与世界环境是一体的,人类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世界各国人民在开发利用其本国自然资源的同时,要不使其自身活动危害其它地区的人类和环境。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理念。发展不仅限于增长,持续更不是停顿;持续有赖于发展,发展才能持续。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要关注近期影响层次上的环境问题,关注当代周围人的利益,还要关注远期影响层次上的环境问题,关注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需要采取新的途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环境是资源,而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加以保护和珍惜使用;资源是有价值的,必须有偿使用和爱护。因此,在社会物质生产中要求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通过资源的分层利用、循环利用使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减少排放,达到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循环经济与环保科技理念。资源的有限性、发展要求的无限性、环境污染的制约性迫使中国必须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积极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高新技术。中国应汲取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训,防患于未然,早一天实现向环保节能型循环社会过渡。这要求我们必须把被动、事后、补救、消极的环保变为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环保,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树立循环经济和环保科技理念,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和文明消费,强调规划和战略选择的环保,强调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使科学技术沿着符合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通过采用绿色技术进行清洁生产,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达到提高经济效率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

(三)环境道德与环境法制理念。人类属于地球,是地球的一员,和其它生物都在一个家园中;地球是有限的,地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地球不是人类的财产,人类的生存和文明发展极大地消耗着地球有限的资源,加剧着环境的恶化,人类要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必须达到与环境的和谐,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必须要树立环境道德和环境法制理念。环境道德作为人类可持续生活的道德,是一种新的世界道德,不仅要对人类讲道德,而且要对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种道德原则不仅以人类的利益为目标,而且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环境道德问题既涉及前人、当代人、后人,也涉及其它生物和自然界。要使大学生懂得每个公民、法人和组织都享有利用环境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应承担法律责任;公民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都有检举、控告的权利,遭受损失的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四)绿色消费与健康生活理念。绿色,不仅代表生命、活力和希望,还意味着节能和环保。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的使用,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对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就是倡导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引导大学生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三、提高环境教育的专业要求

高校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经济的思想库、助推器的同时,还应成为国家加强和提高国民环境素质和环保技能的重要基地。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环境教育工作取得明显的进步,但目前中国大学生环境理念的总体水平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大学生环保专业知识和环保技能还相对薄弱,很多人还没有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缺乏使命感和热情。因此,提高高校环境教育的专业要求,加大支持力度,是解决环境问题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当前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1.加强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环境学科专业人才。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为主体,开展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掌握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环境工程技术手段,熟悉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噪声控制等专业技术,能担当治理和防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专门人才。所培养的学生既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心态,特别是要有献身生态保护和环保事业的热情和奉献精神。

2.试办环境教育专业培养专门人才,满足不断提高的环境教育的要求。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环境教育的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可试办环境教育专业,培养专门人才满足不断提高的环境教育的要求。发达国家的许多学院和大学都设置了环境教育的课程和学位,如美国设立了学制4年的环境教育专业,开设一系列专业课程,以培养从事环境教育的专职教师,并颁发环境教育教师资格证书。

3.开设双学位班或辅修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第二学士学位或辅修专业,有助于学生在第一本科专业基础上系统了解环境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国家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拓宽其学习第一专业的渠道与思路,也适应各类单位环保工作的需要。培养方式可单列教学计划,单独编班,利用双休日寒暑假上课,实行学分制管理,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或发辅修专业证书等。

4.在非环境类专业教育方面,可开设公共课或结合学科专业开设与环境有关的课程或专题讲座,渗透环境保护理念。环境教育应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让环境理念深入到不同学科。在高等教育中实现环境教育的社会化,这不仅是发达国家环境教育的新的理念和做法,也是环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面向全体学生可开设环境类系列课程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使在校生也能接受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评估和处理有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其他学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在现阶段可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将清洁生产理论低碳经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理论渗透纳入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接受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要求,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各行业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加大对学生参加环保实践和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

环境问题具有物理的、化学的、经济的、社会的、观念的和政策的多种属性,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需要多学科、多角度、多视野的方法,既需要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也需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甚至医学的方法,还要多实践多总结。世界上许多国家结合各国国情开展了各种探索,提供了经验,我们应大力支持和推动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和环境科研工作,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工作计划中增加扶持力度,以扩大环保课外实践与研究活动的规模。在实践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理念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研究,培养学生多视角观察和处理环境问题。要大力支持学生结合本专业参与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研究,组织学生去工厂、企业参加与环保相关的调查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有关工作;鼓励学生研制环保新设备,探索发明和申请各种新专利;开设“绿色环保科技”、“绿色制造工艺”、“绿色产品设计”系列论坛或开展论文征集评比等活动。可让学生参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宣讲环保法律法规,举办环保产品设计大赛、环保创意大赛、再生环保产品设计大赛等,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环保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王露璐.浅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环境理念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66-68.

[2]王文勇.当代大学生环境理念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5,(8):15-17.

[3]王凤珍,宋德梅.论大学生环境理念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402-404.

[4]毛红霞.中外环境教育比较[J].环境教育,2006, (1):16-20.

[5]张兵生.绿色经济学探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黄平沙.国外高等环境教育的回顾和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3,(6).

[7]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J].求是,2008,(4).

[8]邱永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学习胡锦涛同志的有关论述[J].理论探索,2009,(2).

(责任编辑 马晓黎)

book=398,ebook=398

赵永新,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邮政编码250100)

X-4

:A

:1672-6359(2010)03-0066-03

猜你喜欢
文明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