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举洋
(武警学院 研究生队,河北 廊坊 065000)
在探索基层政工干部成长问题过程中,我们往往将注视的目光投向众多影响基层政工干部能动性发挥、制约其成长进步的外在因素,而忽略对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系统的探究。优化基层政工干部结构、提高基层政工干部素质,不仅要靠外部条件的支撑与引导,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将工作积极性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使其保持持久活力。本文从影响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因素分析入手,探讨其激发路径,以期能有效地调动基层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是来自基层政工干部自身一种内在的动机或情感、心理因素。由自我驱动、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等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动力体系。影响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的各要素间有其内在的关联性,对每个基层政工干部的影响由于素质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人生态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就其内在关系而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奉献精神是激发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最重要的支持要素。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首先来源于基层政工干部对政治工作的无限热情,同时也来源于他们乐于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纠正基层政工干部自身对基层政治工作的各种偏见,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做好基层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给部队带来冲击的情况下,基层政治工作越难开展,做好基层政治工作的空间越大,而将基层政治工作开展的难处归结于现实条件的影响、制约,表达出部分基层政工干部信心不足,缺乏奉献精神的状态。
基层政工干部的成就需要是激发他们内动力重要的驱动要素。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他们不仅仅把工作看作是对组织的贡献,而且希望从工作中来实现和体现个人的价值,因此对工作有较高的投入。尊重基层政工干部主体地位,提高他们来自成就的满足感,对于基层政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他们常常会提供创造性或革命性的主意。
这是激发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重要的认知要素。作为一名基层政工干部,角色意识是部队所赋予他们的对自身职业的特点、行为规范及其行为模式表现出的认同感。基层政工干部在基层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基层党务、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角色意识对基层政治工作的开展、工作方法的创新、工作目标的实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角色意识强,对自己的职责认识越深刻,就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努力把政治工作开展好。
这是激发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重要的评价要素。基层政工干部有其特定的价值观,这主要是指基层政工干部的政治身份,决定其价值观具有特定的政治意义,如把党的奋斗目标、军人的价值理念作为个人的价值取向等等。但是,基层政工干部作为社会人,其生存方式、生活态度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直接影响着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的激发。
这是激发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重要的发展要素。明确的目标是个人谋求更大发展的强劲动力。彼得·圣吉说:“如果知道命运是操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就会努力不断地学习和应变。因此,当我们对自己的行动有真正的责任感时,学习的速度也最快。”[2]P333目标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价值追求,是自教自律的取向和意义表达。对于基层政工干部的成长进步,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强职业引导,站在部队建设大局的高度,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发展理念,使他们对工作甚至人生目标的规划上升为个体的自觉行为,遵循自我发展意愿,对自身成长负责,从而达到自觉自愿选择基层政工岗位,热爱本职工作,保持持久动力。
角色作为客观因素的社会地位、社会期望和作为主观因素的角色扮演者的有机统一体,对社会个体具有激励功能,当个体进入某一位置扮演某种角色的时候,这种地位或角色作为个体追求的目标而对其产生激励作用,成功扮演这种角色实现目标后,往往产生内驱力减退倾向,此时,对这种角色所产生的社会期望对该角色扮演者的行为的规范作用再次成为一种激励,因而保持了对该角色激励的持续性。[3]P172-174党的工作重心调整后,强调政治工作主要就是搞好服务保障,所以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政治工作从属于其他工作”的错觉,政工干部不“吃香”了,政工干部职业引力消失,特别是基层政工干部,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条件、复杂的工作状况、不良外部因素对政治工作的影响以及种种对基层政工干部成长的限制,导致基层政工干部对开展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对自身发展失去信心,不能较好进入角色,角色认同降低。
社会心理学认为,成就动机就是个人在做事时与自己所持有的良好或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或欲望。成就动机的强弱决定了个人工作标准的高低和努力程度的大小。一些基层政工干部对自己长远发展的规划目标较低,仅仅把基层政工岗位当做晋升、提职的“跳板”,缺少强烈的成就动机。同时,对基层政工干部的选拔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部分人的工作原动力明显不足。其次,基层政工干部的个人追求是制约激发他们内动力的重要因素。追求层次高,内动力就大,反之,内动力就小。基层政工干部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作用,应当以德育人,做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而真正从思想上确立了这样的追求,也就从根本上奠定了他们内动力的坚实基础。
归属感是对组织的一种依恋、承诺和忠诚,是个体所处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同了某一特定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又以把实现和捍卫该组织的利益和目标置于个人或所在小群体的直接利益之上来行事的意愿,并希望维持其成员身份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4]P252。基层政工干部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同时又是组织者和实践者。党支部会议、思想政治教育、政工课堂等都是基层政工干部履行职责最为重要的组织资源,客观上这些活动都是以组织意志为转移的,基层政工干部难以直接参与政治组织的制度或内容设计,“领路人”作用难以体现,也难以被认同。另外,关怀激励机制滞后。长期以来,组织对基层政工干部的关心主要体现在物质上的帮助,缺乏组织个性化的关怀及精神激励,特别是对基层政工干部个人发展的忽视,影响了基层政工干部对组织的归属感。
优良的工作环境,可以使基层政工干部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产生职业动力感,这种理想的职业动力感使他们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基层政工干部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他们就会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理想的动力,把职业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具备这种良好的心态,基层政工干部才会进一步感受到他们劳动的价值,同时获得理想的职业认同,使他们在目前压力普遍偏高的环境下能理性地看待工作中的得与失。
强化基层政工干部自身的成才意识,引导、教育以及领导干部以身示范,使他们对政治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获得对政治工作认识的升华,自觉投身于基层政治工作的精益求精状态中;为基层政工干部搭建学习和创造的舞台,以组织基层政工干部集中研讨座谈、开展经验交流等方式,在基层形成研究政治工作的浓厚氛围;建立基层政治工作目标激励机制。目标是动力。建立目标激励机制要按照政工条例对基层政工干部职责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基层政工干部在各自岗位上应当承担的责任、完成的任务要求,结合基层政工干部自身的成就需要,建立基层政工干部责任制、开展政工干部评优活动等以增强基层政工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使之成为基层政工干部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积极引导基层政工干部开展自我发展目标设计,鼓励基层政工干部不断挑战自我。在建立完善基层政工干部岗位职责制度的同时,建立起科学的量化考评标准和表彰奖励制度,这是激发基层政工干部内在活力的有效途径。
以基层政工干部自我发展为要求,探索激发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的自我激励方法,以实现基层政工干部的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强化基层政工干部能力是激发他们内动力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岗位责任制、工作轮岗制、培训晋升制等提高基层政工干部素质,激发基层政工干部的事业心;基层政工干部可以通过参加各级举办的宣讲、比赛等活动,展现自我,激发自己的成就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各级组织要根据资源可支配情况,提供激发基层政工干部内动力的组织保障、政策支撑、制度安排,物质保障、利益协调及其培训交流等,更重要的是提供精神关爱,加强基层政工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缓解基层政工干部工作压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时帮助基层政工干部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基层政工干部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激发基层政工干部内在动力要求领导要“以人为本”,更注重基层政工干部的尊严和价值,注重发掘基层政工干部的潜能,强调组织要求和基层政工干部个人发展的统一协调。通过完善知识结构,增强业务素质,畅通发展渠道,使基层政工干部的潜质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内动力不断增强。
基层政工干部的内动力,是促进干部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是外部资源的内化,更是个体精神追求的积蓄,是被动力和主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优势的外部条件可以为基层政工干部个体的发展提供宽阔的舞台,但内在的需求更是基层政工干部个体素质、能力转化为工作动力的重要资源。通过自身修养,从内部产生和迸发出的潜能动力,始终是维系个体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根本性因素。如果人为地忽略人的内在制约,一味地强调制度、环境、待遇等外驱力的影响,势必会迷失正确的方向,有意无意地将基层政工干部群体的发展寄托于外在形势的改变,对此,我们应有足够而清醒的认识。
[1]凯瑟琳·巴特尔,龙静.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彼得·圣吉,郭进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匡玉梅.现代交际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4]戴冰,张惠.组织归属感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