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鸿
(武警学院 部队管理系,河北 廊坊 065000)
高校是社会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其突发事件的社会关注度高,会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加强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是维护校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十六届六中全会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写进党的文献,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功能的强调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突发事件有着特殊而重大的防范功能,它不仅能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防范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
靠强制性的制度来预警防范高校突发事件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实现预警防范的外在控制层面和内在调控层面的结合,才能有效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这就离不开对大学生内心世界与精神生活的有效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大学生在思想观点、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公民意识、法制观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他们政治信仰不成熟、思想意识未成型、道德观念趋向不坚定,易存在着道德理想和道德行为的脱节、道德评价和行为选择的矛盾。因而,通过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为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主观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思想层面上看,主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规范国防教育等。[1]其中辩证思维教育、法治理念教育和生命观教育在预防突发事件中有独特作用。
第一,生命观教育。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调查显示,45.7%的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生命教育缺失。要减少大学生自伤、伤他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一是敬畏生命教育。在生命伦理学视域中,“敬畏生命”是指敬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2]。教育学生应当对一切生命持有尊重感,对所有的生命保持最基本的善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避免伤害生命,并救助生命。二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价值论体现了生命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生命本身的质量,智力和体力状态决定了生命的内在价值;生命对他人和社会意义决定了生命的外在价值。[3]三是感恩教育。使学生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亲友、感恩同学,唤起对自己与他人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第二,辩证思维教育。辩证思维是思维成熟的标志,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辩证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辩证思维能力是人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观点和方法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它能指导大学生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克服认识的孤立性、片面性、静止性。辩证思维能促进大学生客观看待世界和自我,引导大学生看到事物的正反两方面,看到事物利与弊,看到危机事件的“危”与“机”。这样可以避免因认识固执、偏执而导致心理危机的产生。
第三,法治理念教育。法治理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法治理念教育能强化高校管理者的依法行政意识,减少引发突发事件的矛盾和冲突,维持高校有序、良性的发展。二是强化大学生知法、遵法、守法的意识,特别是引导大学生依法维权、有序维权的意识。三是法治理念教育能引导管理者依法处置突发事件,防止突发事件的扩散或再发生。突发事件的处置是复杂而敏感的工作,倘若处置不当,极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应,易引起事态的扩大即“涟漪效应”或成为突发事件再次爆发的“导火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管理者处置突发事件要有法定主体、要有法律依据、要遵循法定程序。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已成共识。人的思想问题往往与心理问题交织的事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思想问题的解决和心理问题的解决有机统一起来,要求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引入心理干预手段。心理干预是预防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和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心理防范素质的重要手段。Capalan(1964)把危机定义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4]大学生身心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是心理危机的高危群体。危机干预是一个既包含危机发生后的治疗性干预和补救性干预,又包含长期预防在内的综合性概念。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功能主要表现为:
第一,心理干预有助于削减引发突发事件的心理诱因。大学生心理危机是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诱因之一。近年来,由大学生自身心理危机而引发的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等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心理障碍已占大学生发病率的30%~40%,有的高校休学、退学学生中,精神、神经有问题的甚至超过 50%。其中,有近 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5]预防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的功能,一是能增强心理健康素质,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二是通过反应性心理危机干预来应对心理危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消极结果而导致突发事件发生。
思想政治教育能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消除引发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一是进行个体心理危机干预,力求心理危机的“早教育、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降低突发事件发生几率。二是针对学生群体心理特点进行疏导。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泄愤心理和成见心理是造成群体行动盲从的关键。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当一部分学生为某个社会问题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易形成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偶集群”效应或群体决策中的“极化现象”,极易造成大学生们行为的盲从和冲动。三是做好情绪的转化与引导工作。突发事件的发生与个体或群体的情绪状态密切关联。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意识地引导好集群中自然产生的“领袖人物”、“重点人物”,利用其影响力来调控好集群成员的情绪;安排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对预警状态下可能发生的集群行为参与者的情绪进行有效地把握和控制,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关注非利益直接相关群体的情绪化解。
第二,预防性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防范素质,培养心理危机防御能力。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使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减少面对突发事件时产生的不良应激反应。现代心理科学上讲的突发事件是指一种导致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失却控制的情境,对人的身心影响严重,容易造成调适障碍、应激障碍和创伤,甚至死亡。实践验证了预防性心理干预在心理危机防范中的意义。童辉杰教授的调查显示,面对 SARS,平时有抑郁和焦虑障碍者,会有更大的应激反应,平时心理健康者,更少应激反应。这表明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水平,直接影响其应激反应。其一,心理危机预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心理危机防御能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除了受重大生活事件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等诱因影响外,还受以下四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对事件的知觉、社会心理支持、应付机制的形成和个体的人格特征。[6]心理危机预防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思想教育、危机识别和应对知识教育等多个方面。[7]其二,大学生危机源的控制有利于减少学生心理危机的外感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可能引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危机事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五类分别是:学业负担重、好友纠纷、被人误会、考试失败、恋爱问题,归结起来是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意外事故是值得重视的大学生心理危机源。[8]因此,预防学生的心理危机应该从这些方面对危机源进行管理。认知和环境因素决定了人们的情绪和情感,其中对主观认知引导和对环境危机源的控制至关重要。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大学生压力主观认知引导。Folkman和 Lazarus认为,压力的产生有赖于个体对压力源的感知和具有的应对能力关系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乐观人格、压力理论教育、体验式活动等增加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经验积累,减轻大学生的压力感。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管理者进行大学生客观环境危机源的控制。对不可控的危机源,院校通过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处于应激生活事件当中的学生,并改善该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身边的老师、同学、亲友、领导等要共同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对可控的危机源,采取措施阻断心理危机爆发的外感因素,减少危机源(如管理方面的、处罚方面的危机源等)的数量和强度,推动人性化管理和学生服务体系建立,积极为学生减压。
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一般可归结为利益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往往与利益得失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对化解利益矛盾、解决思想问题,消除高校突发事件诱因有独到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调节功能有利于高校突发事件防范。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引导功能。利益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对既定的社会利益结构,甚至社会稳定产生作用。进行利益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利益分化现象;帮助大学生树立合法、公正的观念,并以此为原则来获取利益;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约束功能。法律和道德是人们利益需求和利益行为的调控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合法手段和方式来获取利益,防止在利益获取中的非法行为,从而减少利益矛盾和冲突。二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道德教育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行为,引导合理选择利益目标和利益行为。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表达功能。利益表达作为学生在经济上维护自身利益、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权利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学生向学校提出利益诉求的行为,是学校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前提,也是高校稳定的重要基础。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在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困难的过程中消除大学生突发事件于萌芽之中。二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功能,通过学生申诉制度、领导接待制度、定期学生座谈会制度的实施,切实保障学生利益不受侵害。三是培育大学生有序维权、依法维权意识,引导学生的维权行为。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法制舆论氛围,树立司法权威;创新教育途径,重视个案宣教的示范作用,使大学生在现实事例的反思中提高依法维权的意识;引导大学生掌握理性化的利益表达方式,而情绪型的利益表达方式易引发突发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往往是在学生大量情绪积聚的情况下,经偶发事件的刺激爆发的。根据科塞的社会安全阀理论,敌对情绪的发泄具有安全阀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情绪宣泄提供了渠道与方式引导,可有效防范高校突发事件发生。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以较为平和的、理性的方式释放不满情绪,让学生把自己的不满在合理范围内以相对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减轻对校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管理者正确认识宣泄的功能,并重视情绪宣泄渠道的畅通。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管理者辩证地认识情绪宣泄的功能,并正确分析情绪宣泄的思想根源、利益根源、心理根源等。高校管理者要查找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并从制度、管理、思想等方面加以改善,消除不良情绪根源。其二,引导管理者重视情绪宣泄渠道的畅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机会和场所,使学生在可控的范围和条件下进行经常性的不良情绪宣泄,防止这些情绪累积,特别要防止不满情绪上升为敌对情绪。一是发挥学校文化生活的作用。在丰富的课余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交流感受、诉说委屈、发泄情绪,有利于心理压力缓解;为学生提供机会和舞台,满足他们自我发展、自我追求的需要,释放心理能量。二是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为他们情绪的发泄提供了平台。高校管理者应当在可控的范围内使网络成为学生表达诉求、发泄情绪的平台。三是创建心理放松室。心理放松室是提供给学生用于宣泄不良情绪,寻找心理平衡的场所。四是教会学生采取积极宣泄和自我疏导的方法来宣泄不良情绪。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imon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理论认为,人的记忆、思维等方面是存在局限性的,这种知识储备空间的有限性约束了人的认知与决策,从而产生认知的巨大偏差[9]。而这种风险认知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民众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选择。预防文化教育是指在稳定时期注重对高校学生开展常规的应对突发事件思想教育以及必要的训练,培养危机意识,掌握必要的危机应对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预防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风险知识储备,提升认知水平和能力,形成防范突发事件的有效防线。
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文化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第一,通过培育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来防范危机的发生。危机预警是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而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基点。第二,通过提升大学生危机应对能力来积极应对危机。有调查表明,国内被访者中 84%称从未经历危机现场的自救、互救,更不用谈引导、帮助人群摆脱困境。[10]进行预防、安全等知识教育,为预防和应对危机提供知识准备,解决对危机的“无知”问题;进行危机理论教育,为预防和应对危机提供心理准备,解决危机下的“无助”问题;进行危机状态下的生存技能教育,为预防和应对危机提供技能准备,解决危机下的“无能”问题;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在危机时为他人提供社会支持,解决危机下的“无为”问题。[11]第三,通过提升应对危机的社会成熟度来形成应对危机的合力。社会成熟度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应对危机时的理性表现。在危机面前,整个社会如果处于一种合适的社会成熟度,至少会有三层表现:一是不害怕危机;二是能找到好的办法应对危机;三是能够团结一致克服危机。[12]但是,社会成熟度不能自然进入某种理想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提高社会成熟度的重要途径。
预警是突发事件应对的首要环节,主要是研究在风险状态下社会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和活动模式,寻求产生危机的根源,监测危机的运行状态,预报危机所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预警工作的诸多环节如监测社会警情、查找社会警源、分析社会警兆、确定社会警限、实施预控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能为预警活动培育合格而广泛的预警主体。对风险的监测是社会预警活动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预警主体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培养健康的情感素质,加强知识积累,在实施预警中尽量减少或消除个人情感、意志的消极作用,从而确保预警活动更加客观、公正。并通过对师生员工危机意识和预警意识的培养,通过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教育来动员广泛的预警主体。预警主体不只是主管领导、思想教育宣传管理机构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高校中的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或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宿舍管理员、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和普通学生等都是最先接触、发现危机征兆的预警主体。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进行信息收集与处理。突发事件预警管理的基础是预知和预测突发事件,而预知和预测的基础是信息收集、分析与评价,信息收集与处理是社会预警活动的前提条件。一是多样化的信息收集方法能确保信息获得的全面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了解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的过程,可使用网络监测、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和咨询、谈心、座谈、观察等多种方法来收集学生的入学、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信息。二是广泛性的信息来源能确保信息获得的完整性。由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监测主体在内的警情监测系统,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网络,有利于信息收集与风险评估。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能确保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信息资料的真实性是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生命线。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助于提高危机预警的精确度。危机预警所依据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定性预测法、定量预测技术和现代预测模拟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敏感度、立场人民性、高度责任感等特点使他们在定性预测上具有独到的优势,并辅以定量分析来提高危机预警的精确度。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在预控中积极化解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不良诱因。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预控中能充分发挥其作为一种柔性手段的特殊优势,一是进行思想引导,纠正思想认识偏差,消除因思想误区而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二是进行心理疏导,纠正心理偏差,消除因心理问题而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三是进行法制教育,消除因法治理念欠缺而导致的行为偏差,从而削减突发事件。四是进行对管理者的引导,使其注重依法妥善处置,消除因处置方式不当而导致突发事件的扩散或再发。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J].湖南政报,1999,(13).
[2]陆树程,朱晨静.敬畏生命与生命价值观[J].社会科学,2008,(2):143.
[3]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K].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90.
[4]樊富珉.心理危机及可能引发的后果[EB/OL].北京社科规划,2003-08-01.
[5]蔡晓星,司晓博,许斌.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研究——基于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研究[J].法律与社会,2009,(11下):257.
[6]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09-23.
[7]曾洁.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8]刘取芝.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SIMON HERBERT A.Rationality in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J].Journal of Business,1986,59(4):209-224.
[10]沈望舒.社会危机管理的“短板”[J].瞭望,2007,(41):29.
[11]王鸿.危机管理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稳定功能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9,(4):11.
[12]聂正安.从SARS中领悟危机管理[N].中国经济时报,200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