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心理品质研究略论

2010-08-15 00:47:10唐海英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定势心理品质领导

唐海英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江西 井冈山 343600)

领导干部心理品质研究略论

唐海英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江西 井冈山 343600)

领导干部;心理品质;研究内容与方法

领导干部的心理品质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加大领导干部心理品质的研究是完善干部考察内容的需要,是组合高效领导班子的需要,是促进干部心理健康的需要。干部心理品质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意志品质、能力范围、性格特点等。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问卷法、访谈法等。

领导干部的心理品质是指领导者在其领导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综合体现在领导者的思维品质、心理动力、性格品质、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领导者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该是思考全面、敏捷灵活、严谨深刻、富有创造性,体现良好的思维品质;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果敢决断,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公正廉洁、待人真诚、谦虚宽容,具有良好的性格品质;抗住诱惑,加强修养,情趣健康,能够做到洁身自好;身心健康、积极乐观、抗压能力较强。当前,领导干部肩负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重任,除了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外,须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至关重要,同时领导干部的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必受全社会高度关注。

一、领导干部心理品质研究的意义

1.完善干部考察内容的需要

我国《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考察干部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用这五个方面作为衡量标准,为组织部门选人用人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但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察,往往很重视干部的思想觉悟、组织观念、政策水平、知识水平、管理才能等方面,忽视了除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品质的考察,如忽视其思维机制、兴趣爱好、气质特征、性格类型等心理品质。由于领导干部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肩负改革、发展、稳定等执政重任,其心理品质如何,不仅直接体现出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领导者还直接“辐射”到诸多社会人群。因此,加强领导干部心理品质研究,可以拓展干部考察的内容,这样能更准确、全面地了解考察对象,选准用好干部,也有利于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完善干部保护机制。

2.组合高效领导班子的需要

领导班子从心理组合形式看,可分为相容、相斥、相投三种心理结构。第一种心理结构可使成员之间相互包容,有利于使成员之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斥的心理结构是指班子内部成员之间互不买账,逆反情绪,内部冲突较为严重;相投的心理结构指成员之间感情较为融洽,有共同的兴趣,行为相投,讲团结、无纠纷、合作强。高效的领导班子应该是相容的心理状态。但过去,在考察干部班子时,往往重视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阅历等,而常常忽视班子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很少关注班子成员心理组合是否合理。从性格上看,如果领导班子成员都是或者大部分是情绪型,办事容易冲动,引起误会;而如果都是或者大部分都是独立型,又容易导致各自为政,难以统一指挥;如果领导班子成员气质类型不能互补,能力也不能互补的话,就容易造成内部冲突等现象。相反,领导班子成员的心理结构能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形成相容或者相投的心理结构,有利于集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3.促进干部心理健康的需要

加强干部心理品质研究,能够对干部的心理健康有更多的了解。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意志、情感和人格等,在公众认可的范围之内。领导干部的身心健康直接决定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能否顺利进行。当前社会变革的现实、新旧体制的转轨、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复杂社会现象的出现,导致了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诸多心理矛盾的形成,甚至因为长期自身无法排解,造成相当一部分干部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曾对“60后”、“70后”“80后”三大干部群体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60后”的干部“感到工作压力特别大的,占9%;很大的,占27%;比较大的,占48%;不太大的,仅占16%。”报告认为,“很多人处在亚健康状态。”[1]因此,客观现实要求我们通过加强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干部出现的心理问题,健全他们的心理结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保证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领导干部心理品质研究的内容

领导干部心理品质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气质、能力、性格等,本文主要选择一些领导干部重要的心理品质进行研究。

1.思维的定势与重塑

干部在其实际工作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按照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称为干部的思维定势。它具有以下特点:(1)相对稳定性。干部思维定势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它是在干部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强化某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倾向。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就具有了稳定性,而且随着这种倾向的更进一步强化,这种稳定性就越来越强,越来越稳定。(2)价值选择性。这主要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思维定势具有评价、选择思维对象的特征。人并不是什么事物都认识和思考,干部同样如此。(3)功能指向性。人们认识事物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要进行现实的实践活动就得先有个实践行动的蓝图,哲学上就叫“实践观念”,思维定势则是设计这个行动蓝图的中间环节。思维定势影响着设计蓝图的方向、性质和程度。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思维定势,就会有什么样的设计蓝图。

当代干部思维定势的类型大约可以分成三类:传统的思维格局、现时代的思维方式、个性的思维经验。应该说,三类中的每一类都有合时代节拍的内容,但也有不合时代节拍的内容,不利于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分。因此,重塑领导干部的思维定势就显得特别重要。所谓重塑,并非抛弃一个再立一个,而是要在了解、把握干部思维定势实际状况下,分析其中的合理部分和不合理部分,强化和巩固其中的合理部分,剔除其不合理的成分。这要求广大干部真正掌握和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学会唯物、辩证地看问题,要求能全面系统、具体深刻、综合长远地看问题,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定势,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2.情感的稳定与升华

情感是人在自己的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它是可以对别人,也可对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种事物的行为和表现。情感的表现伴随每个人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而转移。领导干部是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接受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并且有着一定的工作经验,对社会和人民做出过一定的贡献,因而一般都有正确的情感和情绪。正是通过广大干部,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才能进一步具体化为人民的行动的纲领,变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正是通过广大的干部,人民群众才形成为一个不可摧垮的社会群体,成为朝着一个共同方向前进的强大军队;正是通过广大干部,人民群众才团结一致,在各条战线上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另一面,当代干部的情感并不都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在实际的干部工作和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不利的情感因素,有些则成了改革的阻碍力量,其主要的方面有:对权力具有特殊的情感,权力崇拜;盲目的自尊;狭隘的地方情感;情感漠视,对群众的不信任与缺乏关怀之心,对社会的情感冷淡与偏见,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与低满意度,对政府的“无所谓”态度等等。因此要改变这些不利的情感因素,需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需要广大群众的监督和支持,更主要的是需要干部自身加强学习,锻炼能力和意志,使自己的情感始终能够在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向上发展、丰富、提高和升华。

3.意志的保持与强化

领导干部的意志力主要是指在干工作过程中,领导干部确定行动的目的并选择一定的手段、方式以克服遭到的困难以及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从而保证目的的实现的心理过程,就其结构来说,干部的意志力应该包括:稳定的世界观、坚定的党性观念、正确的人生观、清醒的理智等。

判别干部的意志力,主要就看在各种苦难袭来的情况下,能否坚定信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毫不动摇,继续前进;在各种干扰袭来的情况下,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适当有效的办法,将这些干扰逐一排除;在个人利益和情感与国家、集体的利益和情感发生抵触时,能否积极主动地放弃甚至牺牲个人的利益和情感,服从国家的利益和情感;在金钱、地位、美色等等的引诱前,能否坚持原则,做到“常怀廉政之心,常存律己之念”,始终清醒自己是人民的干部,不能干对不起人民的事情,抗腐蚀、抗拉拢,一身清白;在各种威胁、打击、污蔑等的面前,能否正气凛然,毫不畏惧,坚持真理,不怕掉“乌纱帽”,不怕遭迫害;在受了委屈、误解等时,能否照样为党为人民勤奋工作,绝不自暴自弃、丢下工作不干或把工作干得很糟,而且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把有限的生命贡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4.性格的塑造与完善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在活动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客观事物,特别是社会环境的种种影响,这些影响通过人的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在个体的反映机构中保存下来,固定下来,构成了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我国的广大干部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成长起来的,许多干部经历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经济增长方式也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干部的心理状态深受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风浪,党政干部具有刚毅的性格,才能带领群众战胜风浪,这是作为一个政治家的一个重要条件,“杰出的政治家正是在社会生活的大风大浪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造就了刚毅的性格”;[2]同样党政干部需要有敢想敢闯的精神。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3]改革开放的号角的吹响,领导干部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总结经验,迎难而上,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形象;广大干部胸怀宽广,正所谓“宰相肚里好撑船”。领导者要能容人、容事、容言,其中容人、容才最为重要。有一学者型领导在其著作中将容才的内容概括为:容才之长、容才之短、容才之过、容才之强、容才之怪和容才之正。[4]

但也值得指出的是,有的干部缺乏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有的干部性格懦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各种风浪就畏缩不前,被困难吓倒;有的干部没有敢闯的精神,而是不思进取,甘于墨守成规;有的干部心胸狭窄,容不下他人,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甚至打击报复;有些干部对什么问题的处理都是持中庸态度,随大流,人云亦云;还有的干部为了迎合一些人的心理需求,故意隐藏了自己性格等。以上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因此,作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干部,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与人交往,在处理事件中,了解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

5.能力的扩展与提高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它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对于不同行业的干部来说,其能力要求和实际能力状况是有所不同的。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应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战略思维能力,尤其是要拓展世界眼光、提高战略谋划能力,提高战略预见与发展能力,加强哲学修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参加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实战能力等。二是执政能力,尤其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三是岗位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如进入信息化时代,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开学典礼上讲话,希望广大干部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领导干部。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眼界宽才能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执政能力;思路宽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胸襟宽才能做到为民造福、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可见,眼界宽与能力品质有关,思路宽与思维品质、意志品质紧紧相连,胸襟宽与性格品质、情感品质紧密联系。“三宽”高度概括了领导干部心理品质的内容。

三、领导干部心理品质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5]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复杂的,领导干部的心理世界和群众的心理世界,既有多方面的共同性,又有多方面的差异性,对干部心理品质的研究,需要从他的心理生活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其内心世界,揭示其心理特点。

1.观察法

即在自然情境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领导者的言行、表情等,进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对领导干部的观察,形式可以多样,可根据观察时间安排的不同,进行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前者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领导干部进行有计划、不间断、系统的观察,后者则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对其间隔持续地进行观察;也可进行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前者观察的内容涵盖了领导干部心理、行为的各个方面,后者则重点落在领导干部心理、行为的某一方面或少数几个方面。

2.测验法

测验法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定领导干部的智力、性格、态度以及其他个性倾向、个性特征的方法,它以标准化的量表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工具,能定量地、较精确地查明领导干部的心理。为增强测验法的使用效果,实施测验的人要了解测验的实施程序、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选用的量表适合于研究目的或任务的需要;严格按照测验的方法记分与处理结果;充分估计各种因素对测验信度、效度的影响,勿将测验结果的解释绝对化。不少研究者为了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使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结果较为客观,能反映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

3.问卷法

对领导干部心理品质的研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从领导干部的心理实际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详细占有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概括,从中得出有关的结论。使用这一方法,一是要注意被试领导的真诚合作,二是要编制好调查问卷。一份良好的调查问卷一般兼备下述特征:所拟的问题应围绕研究的目的和主题;所提的问题适合调查对象,且题意明确,不致使人误解;要求回答的语言尽可能简练,结果处理省时、经济。常用的问卷量表主要有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如选择法就是要求被试者从排列的几个假设提问中,做出选择。例如“您将自己的本职工作目标的追求定位在:A、在全国领先。B、全国同行的中游即可。C、不列倒数第一就行。D、任其自然。”

4.访谈法

指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试的领导干部面对面交谈直接了解其心理品质的方法。交谈的内容主要是了解领导干部对特定的人的感情、态度,对某些事件的有关意见,以及对自身的认识等等。交谈法的优点在于能直接获取信息,也能同时观察被试领导在回答问题时的面部、姿态等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情况,这对于评定他的性格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1]陈宝成.中央机关三大年轻干部群体调查[N].南方都市报,2009-05-22.

[2]周中之.论跨世纪党政干部的心理素质[J].党政论坛,1996(12):26-28.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4]李小三.与领导干部谈领导心理[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11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

(责任编辑:付建明)

C933

A

1008-5955(2010)03-0086-04

2010-06-01

唐海英,男,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管理处干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定势心理品质领导
排除统计问题中的定势效应之“雷”
宜写“思维定式”,不宜写“思维定势”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32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 10:11:20
领导致辞
印刷经理人(2016年9期)2016-12-20 16:02:55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不能比领导帅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08
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破除四种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