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艳玲 卢德武 赵世英
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可发生于月经来潮至绝经的任何时期,大多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至,而功血中以更年期功血最多见,约占功血总数的50%。我院于2007年至2009年以来,共收治更年期功血患者54例,均采用激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7年初至2009年底共收治更年期功血患者54例,年龄40~55岁之间,平均47岁。临床表现为反复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身检查,化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尿HCG测定,妇科B超检查,治疗前均常规做诊断性刮宫.取子宫内膜活组织,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排除妊娠及器质性病变,确诊为功血,均采用激素治疗,疗程最短半年、最长6年。
1.2 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 本组病例54例均做诊刮送病理:因就诊时大多数患者在出血期,所以诊刮有在出血2~3 d进行,也有1~2周进行。54例病例中,病理报告为增殖期内膜5例,增生过长内膜20例,囊腺性增生过长19例,腺瘤性增生过长10例。治疗后停药一个月以后再次诊刮52例,取子宫内膜送病检,子宫内膜增殖期改变30例,间质脱膜样变;分泌期改变22例,间质明显脱膜样变。
1.3 治疗 对出血量不多,贫血不明显的患者,为改变增殖期或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常采用孕激素治疗,黄体酮注射20 mg/d,肌肉注射,连续5 d。为减少撤药性出血和抑制卵巢功能.常并用丙酸睾丸酮注射液50 mg/d,肌注,撤药性出血约持续5~7 d。对出血量较多或出血时间较长呈明显贫血状态的患者.一边输血,支持对症治疗,纠正贫血,一边用大剂量孕雄激素或三合激素止血。孕激素选用对子宫内膜作用效价高的炔诺酮(妇康片)5~7.5 mg口服,每6 h一次,一般用药四次后血量明显减少或停止,改为8 h一次,以后逐渐减量,每三次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每日5 mg,同时口服甲基睾丸素5 mg,3次/d。持续用药20 d停止,停药后5~7 d发生撤药性出血;或用三合激素止血,每次2 ml肌注,12 h一次,止血后逐渐减量至每3 d一次,共20 d停药。月经频发者每月一次,月经稀发者每2月用药一次,使子宫内膜按时脱落,防止过度增生,也可减少撤药时的出血量。
54例更年期功血患者经治疗后,30例内膜呈增质型发变,间质蜕膜样变;22例呈分泌期改变,间质明显蜕膜样变。24例恢复月经周期,28例闭经。2例因用药过程中自行停药,阴道出血量较多,要求手术治疗,行全子宫切除术。
3.1 更年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几尽耗尽,尤其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底下,雌激素分泌量锐减,对垂体的负反馈变弱,于是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但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而发生无排卵性功血[1]。应用孕激素治疗,可使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出现撤药性出血。同时应用雄激素拮抗雌激素,能增强子宫平滑肌及子宫血管的张力,减轻盆腔充血而减少出血量。
3.2 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的转归与孕激素的剂量及用药时间有关。较长时间的应用孕激素可使增生过长的内膜转归[2]。但大计量孕激素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削弱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持作用。本组采用中等剂量的孕激素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巩固了疗效,防止了复发,又减少了孕激素的负作用。
3.3 恰当的应用激素治疗更年期功血,可以避免子宫切除。随着现代医学的研究,子宫不仅仅是孕育胎儿的重要器官,而且是生产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国内有报道绝经前切除子宫,即使保留卵巢,也有卵巢功能早衰的表现。因此,合理的治疗,不仅可以使更年期妇女阴道出血量减少,而且能保留子宫、提高生活质量。激素类药物疗效确切,副反应少,药源广泛,价格低廉.值得临床长期应用。
[1]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763.
[2]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3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