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涛,王 云,尹振春
切口感染是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造成局部软组织肿胀充血、肌肉皮肤等软组织坏死,甚至钢板外露,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为提高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治愈率,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对我院 1999年 3月—2009年 3月收治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9年 3月—2009年 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 18例为研究对象,男 13例,女 5例;年龄 16~58岁,平均 (30.42±4.65)岁;病程为术后 9 d~1.4年,平均 (5.36±3.29)个月。术后 3周内感染 13例,术后 3个月内感染 3例,3个月 ~1.4年内感染 2例。患者均经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其中胸腰椎骨折 13例,腰椎滑脱 3例,颈椎管狭窄症 2例。急性感染患者于术后 1~2周出现严重的腰背疼痛及明显的腰背肌压痛,椎旁肌肉紧张、痉挛,血沉,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升高,切口红肿溃破,并伴有脓性分泌物渗出,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而迟发感染患者则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3个月后出现感染症状。X线检查发现内固定物的松动及椎旁软组织肿块。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经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明确后,其急性感染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行:(1)病灶清除术:存在软组织肿块等异物者给予全身麻醉,彻底清除脓性分泌物、炎性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等相关病灶,并对切口进行 H2O2溶液、新吉尔灭、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放置灌注引流管后关闭切口,术后用 0.9%氯化钠溶液加庆大霉素持续局部冲洗、引流,待引流液清亮后拔除引流管及冲洗管。 (2)内固定物取出术:内固定物松动患者应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清除其内固定物以及周围覆盖的炎性组织,用 H2O2溶液、新吉尔灭、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切口,放置灌注引流管后关闭切口,待引流液清亮后拔除引流管及冲洗管。 (3)灌注引流术:对于内固定物无松动且无异物患者应给予适当拆除缝线,使积血等脓性分泌物充分引流,H2O2溶液及 0.9%氯化钠溶液冲洗、换药。而迟发感染患者亦根据病情行病灶清除术、内固定物取出术、灌注引流术。引流至无脓性分泌物流出为止。经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鉴别发现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患者术后均需卧床休息 5~8周,并定期复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无感染复发,术后脊柱影像学检查显示无骨质破坏,无腰腿疼及其他神经体征,腰背活动接近正常;良: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无感染复发,术后脊柱影像学检查显示无骨质破坏,有轻微腰腿疼,无神经体征,腰背活动轻度受限;可: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轻度或无骨质破坏,有轻度腰腿疼或伴下肢麻木,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差: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感染复发,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有骨质破坏,腰背活动明显受限,腰腿痛明显,甚至出现截瘫或不全瘫。
本组 18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均进行常规随访,随访时间 6个月 ~5年,平均 1年以上。其中优 15例,占 83.33%;良 2例,占 11.11%;可 1例,占 5.56%;无差者。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型内固定物的大量应用,脊柱外科手术治疗水平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众多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如何预防幷做到早期诊断和正确有效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2]。术后早期感染的原因多与医源性因素相关[3],主要包括:(1)与手术时间长短、出血量多少有关,手术时间越长、出血量越多,感染机会越大;(2)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电刀使用过度,(3)术后引流不畅,血肿形成,置管时间过长;(4)围术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5)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病灶;(6)有免疫低下性疾病;(7)术前进行免疫抑制治疗;(8)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4]。
对于切口急性感染后,如果感染未能内固定,可行表面清创和冲洗;感染深在波及内固定,一定要行病灶彻底清除,并尽可能开放引流。在开放引流治疗中有时会出现脑脊液漏,但经过换药治疗肉芽组织逐渐填充硬脊膜破口,脑脊液漏便可停止。对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应用抗生素十分重要。首先取切口分泌物送检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以能透过血 -脑脊液屏障者为佳,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5]。
如果能对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做出早期正确的评估,则能及时给予治疗,从而使得感染的危害降至最低。感染可以引起患者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水电解质紊乱,蛋白质丢失,重者出现贫血乃至神经功能损害表现。因此,对于感染患者应给予高营养支持,鼓励其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增加机体抵抗力。另外,配合局部理疗可以改善切口区血供,抑制炎症反应,加速切口愈合[6]。
综上所述,对于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通过及时充分冲洗、引流,彻底清创,从而控制及消除感染,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1 赵印震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疗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4):45-46.
2 卜保献,史相钦,李建明,等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 [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9):750-751.
3 明江华,钟俊,王纲,等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6):366-367.
4 Terry C.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thics[M].Beijing:Seienee press,2001:3003-3124.
5 王征,王岩,刘郑生,等 .胸腰椎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处理 [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6):601-602.
6 丁文元,赵晔,韩建军,等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处理 [J].实用骨科杂志,2006,12(4):33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