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春 邓润全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广西 合浦 536100
五苓散一方,是汉代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立的著名方剂之一。其功用为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本人积20多年之临床经验,常以此方灵活加减化裁,治疗多个系统多种疾病,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中医特色,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1 血管神经性水肿
临床表现:陈某,男,48岁,2004年5月12日来诊。自诉双眼睑突然肿胀1天。症见眼睑光亮,色微红,有重坠感,伴头晕乏力,舌胖淡,苔白,脉浮缓。四诊合参,辩证为:脾肾阳虚、风邪上扰。治法:温阳利水、祛风散邪。方选:五苓散加减治疗。药物:茯苓、猪苓、白术各12克,泽泻24克,桂枝9克,荆芥、防风各12克,姜活10克,虫退9克,大腹皮12克。3剂服后,眼睑肿胀消退,纳食如常,精神较好。随访1年,未见再发。
1.2 月经周期性水肿
临床表现:黄某,女,31岁。自述1年来,每月经期来前5天,常出现面部发胀,面色苍白,伴眼睑浮肿,继而下肢浮肿,纳差。舌质淡胖,苔白,脉浮缓。小便常规检查正常,生化各项检查正常。综合辩证分析,此乃肾失蒸腾,湿邪内阻。治宜:补肾益气、通络祛湿。方选五苓散加减治疗。药物:茯苓、猪苓、白术各12克,泽泻24克,桂枝9克,加黄芪18克,当归10克,益母草15克,泽泻20克,车前子15克。煎服3剂后,水肿诸症全消,随访1年未见复发。
1.3 眩晕
临床表现:张某,女,39岁。自述眩晕反复发作3年。常每年发作2-3次,多在暑期发作。发作每与劳累、气候和精神因素有关。症见:初起轻则仅觉头晕目眩、疲乏无力、恶心欲呕,休息可缓;重则突感天旋地转、如坐舟车、身体不能动、不能睁眼、汗出涔涔、恶心欲呕。本次发作系因劳累并受凉后突然发病,前来就诊。就诊时自觉头晕目眩、恶心欲呕、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语声低微、舌质胖淡、舌苔白滑、脉缓而滑。综上所述,此乃脾肾阳虚,湿浊中焦之眩晕。治之以温阳行气、化湿和中。方选五苓散加减治疗。茯苓、猪苓各20克,白术15克,泽泻30克,桂枝10克,法夏、苏梗各10克,枳壳、菖蒲10克,生姜12克。2剂。每日1剂,分2次服。服后头晕目眩、恶心欲呕减轻,精神稍好,苔白。可进食少量稀粥。效不更方。继续守上方去菖蒲、苏梗,加天麻12克,神曲15克,意在平肝祛风、健脾和中。再进3剂,诸症消失。再以陈夏六君子汤加泽泻18克,3剂以善其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1.4 小儿秋季泄泻
临床表现:曾某某,女,4岁,于2008年8月来诊。症见:面色萎黄,形体瘦弱,恶心欲呕,大便日解3-4次,色淡,清稀有泡沫,臭气不重,肠鸣腹胀,不思饮食,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濡而缓。综上所述,此乃中医脾阳不足之小儿秋季泄泻。治疗当以温运脾阳,化湿和中。方选五苓散加减治疗。茯苓、猪苓各10克,苍术6克,泽泻10克,藿香、苏叶各6克,生姜3克,大栆4枚。3剂。每日1剂,分2次服。服后无呕恶,大便日解2次,且成形,肠鸣腹胀减轻,脉缓。再进2剂,诸症消失,继之以参苓白术散调理,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综上所述,五苓散在临床上所治疗的各种病症,从病因、病机,从脏腑、经络,从病位症状,都是不同的,其表现的形式也是复杂多变的,但是必须抓住“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这个主要病机。五苓散的组方结构严谨,药物较少,但是效果较好,临床运用比较比较广泛。它不但可用于治疗“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而且对于其它系统脏腑的疾病,也可以灵活加减运用。但前提是要紧扣“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这个中心环节。本人在临床上除了用五苓散治疗传统上的膀胱蓄水证之外,还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癃闭、以及腹水外,同时,还根据辨证诊治的原则,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治疗范围,而且也收到了较长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