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英 李海龙 李萌生
(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262100)
我院耳鼻咽喉科于2010年1月收治了2例因先天性耳前瘘管并发反复化脓感染形成疤痕的患者,介绍如下。
例1.患者,女,41岁,因左耳前疼痛、红肿 4天,于2010年1月1日入院。患者自出生后左耳前有一盲孔,反复出现肿胀、流脓并破溃。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前肿胀疼痛,伴头痛,在院外应用抗生素后效果欠佳。入院体格检查:体温 37.2℃,脉搏 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 140/70mmHg,营养中等,自主体位,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无阳性体征。专科检查:左耳前红肿、可见不规则型疤痕红肿高起,耳轮脚处轻度红肿压痛。耳郭无畸形,耳道无狭窄,鼓膜无充血及穿孔,乳突区无压痛。
例2.患者,女,49岁,先天性左耳前瘘管反复肿痛、流脓,曾在院外脓肿切开引流数次。20天前再次因化脓感染切开引流,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0年1月18日入院。体格检查:营养中等,生命体征稳定,左耳郭耳轮脚处有一瘘管口,其前方可见一大小约1.2cm ×0.6cm片状疤痕,局部轻度红肿压痛,余无阳性体征。
2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完善各项检查,感染控制后在局麻下行左耳前瘘管切除术。术前注少许亚甲蓝液于瘘管内,并用探针为引导,将瘘管彻底切除,术毕稍加压包扎,防止形成死腔。术后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刀口愈合好,7天拆线痊愈出院。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为胚胎时期形成耳郭的第1、2腮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1腮沟封闭不全所致[1]。瘘管多为单侧,耳前瘘管瘘口多位于耳轮脚前,另一端为盲端。深浅、长短不一,还可呈分支状,常深入耳郭软骨内。管腔壁为复层扁平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故挤压时有少量白色黏稠性或干酪样分泌物从管口溢出。继发感染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或化脓。反复感染可形成囊肿或脓肿,破溃后则形成脓瘘或疤痕。瘘管口为圆形盲孔,在民间俗称“仓囤”,传说是一种有福气的标志。因此在农村有很多耳前瘘管患者出现反复感染,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及容貌,仍不愿到医院行瘘管切除术。作为基层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应积极向患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其认识到耳前瘘管的危害性,及早切除病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