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青 武文翠 李文炎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汾阳 032200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本组共21例患者中,男6例,女1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5.3岁。股骨头坏死10例,股骨颈骨折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假体松动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肺肿1例。住院时间15-28天,平均住院日20.3天。
2.1.1 评估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建立在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肺功能、躯体活动情况、肢体肌力、手术部位皮肤软组织、手术方式、假体类型以及患者与医护人员合作程度等,掌握护理重点,确保术后疾病的恢复。
2.1.2 病情的监测 绝大部分患者年龄偏大,机体抵抗力低下,而手术创伤大,术后24小时进行心电监护。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四肢末梢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同时注意保暖。保持切口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扭曲脱落,保证手术区域的血液、渗出液引出体外,每2-4小时挤捏引流管一次,避免伤口内积血形成血肿,增加感染机会,或血捉机化形成瘢痕而致皮肤软组织失衡,导致假脱位[1]。观察切口引流的量、颜色和性质,做好记录。引流量超过300毫升/24小时且色鲜红[2],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感及对手术的担心。切口引浪24-48小时,引流量低于50毫升/24小时,可以拨除引流管。
2.1.3 疼痛 疼痛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应重视患者主诉,评估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时间、有无诱因及加重或减轻的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对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观察有无低血压、心悸、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1.4 体位 术后3-5天可将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起。术后做到“三防一测量”。①在患肢膝关节(腘窝下5厘米以下)下垫软枕→防止髋关节过度屈曲。②患肢穿防旋鞋保持中立位→防止患肢内旋、外旋。③两大腿间放置三角枕,使患肢外展15°-30°→防止内收。④测量双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内踝尖),观察健肢与患肢是否等长→及时发现脱位。
2.2.1 脱位 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2%-10%,平均达6%[3]。引起脱位的原因,除与术者的经验技术、假体放置不当、关节类型及患者自身体质有关外,与在麻醉药物作用未消失前、肌肉软组织未恢复时搬动病人不当、或早期功能锻炼不正确,术后过度屈曲、内收、外旋髋关节也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脱位,应从患者在手术台向推车移动时开始。预防措施:①保持正确体位。②在医护人员指导参与下正确搬动患者,具体方法是:一人托患者肩部及腰部,两人分别在患者臀部两侧,将双手伸入臀下相接,将整个臀部平托,另一人托双下肢并保持患肢外展,四人同时用力将患者置于推车(床)上。禁止将患侧髋部单纯托起,以免引起骨盆失衡而致髋关节外旋脱位。禁止提床褥四角移动患者。③正确使用便器,防止倾斜。④30°侧卧于健侧时,防止内旋位造成髋关节脱位,4周内禁止患侧侧卧[4]。
2.2.2 感染 感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感染发生率0.1%-1.0%[5]。术后三天监测体温4次/日,若术后三天体温>38.5℃且持续不退,急查血常规,协助医生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观察患侧髋部肿胀程度,切口有无红肿渗出性反应。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病室定时开窗通风,必要时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周2次,每次40分钟,消毒期间注意保护患者。术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5-7天。树立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观念,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疗效,发挥药物最佳作用。同时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叩胸、拍背,必要时行雾化吸入。合并糖尿病者监测血糖。
2.2.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发生率40%-70%[5]。其原因与静脉壁损伤、失血输血过多、及术前术后卧床时间长、术中制动、下肢血流缓慢有关。预防措施:①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淋巴回流。②向心性按摩双下肢4次/日,每次15-30分钟,同时鼓励指导患者尽早充分地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6]。③遵医嘱术后12小时-7天内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用药期间,观察有无鼻衄、牙龈出血,注射部位有无皮下出血、淤斑等,必要时查血凝系列。④鼓励多饮水,降低血液粘稠度[7]。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措施多,但仍有发生的报导。本组无一例发生,但以后仍有可能发生,我们认为,除药物应用外,下肢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更为重要。
2.3.1 肌力锻炼 肌力锻炼从术后麻醉消失开始直至康复。手术创伤和局部疼痛,可反射地引起肌肉挛缩、肢体肿胀。而肌肉自主充分的收缩舒张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利于皮肤软组织的愈合,同时加强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软组织对髋关节的稳定作用。①股四头肌收缩舒张:膝关节下压腘窝紧贴床面绷紧肌肉,持续数秒,放松,再绷紧放松,反复进行,初始2-3次/日,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从每日数次到每日数百次,每次15-30分钟。②踝关节最大限度地伸屈:下肢伸直,踝关节背伸--放松—跖屈,每个动作持续数秒,30-40min/次。③臀肌收缩舒张:主动用力使两边臀部收缩在一起,髋部轻微上升,并保持这种姿势数秒,使肌肉保持一定张力。④抬臀运动:指导患者利用牵引床上的“秋千”拉手(或两肘支于床面),健肢足蹬床面,同时用力抬臀持续10-15秒,2次/日。15-30分钟/次。
2.3.2 关节活动 在安全范围内≤90°活动髋关节[8],使假体各部分在新关节中达到协调稳定,活动遵守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原则。①屈膝屈髋:平躺,健肢伸直,患肢脚跟向臀部滑行,并有医护人员的协助指导,防止屈曲位外展脱位。②抬腿练习:枕头置于患侧大腿后,患肢伸直持续数秒,慢慢放下,开始10次,逐渐增加,练习髋关节的屈伸功能。③后期可行髋关节同时外转,滑墙锻炼,脚跟滑动等以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④其它活动:扩胸、引体向上、肘、肩、腕关节等全身运动,保持各肌肉关节的正常功能,以整体运动促进局部恢复,提高肌体耐受力。
2.4.1 注意事项 ①6周内遵守90°原则[1]。屈曲髋关节不超过90°,不能俯身从地面或低处捡东西,取拿东西时,把整个身体旋转过来,防髋关节内旋脱位。②不翘二郎腿,不论坐、躺、站,睡觉时两腿间放三角枕,至少坚持到医生认为安全为止(一般为3月)。坐时,两腿放在地面,同时两膝分开15-45厘米。③开始避免髋关节大范围的活动,严禁在患肢内收拢时再屈曲而致脱位。④使用拐杖到无痛及跛行消失时,可弃拐,最好终身使用单手杖,减少术侧关节的磨损,延长假体的寿命。⑤指导患者家中安全设施,避免意外发生。如坐椅要有扶手,不坐矮板凳,床的高度不可过低等到。
2.4.2 复查时间 术后1月、3月、6月,摄X线片,了解假体的位置及稳定性是否良好,以后每年一次复查,出现髋部的异常疼痛、意外受伤等不适及时到院检查。
成功的手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而术后有效的评估、严密的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以及准确到们的功能锻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1]吴慧敏,何爱咏.保留关节囊的后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7,(5):330-333.
[2]黄秋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162.
[3]林海燕.老年痴呆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8.(12):766.
[4]王宪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6-260.
[5]胥少汀主编.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265,277.
[6]朱建英,欧阳素珍,韩文军.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6,19(9):75-77.
[7]吴向阳,黄开芳.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2006,10:21-22.
[8]孔虹.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12(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