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春,孙广林,杨德成,谭泽莹
(1.山西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管理站,山西 太原 030027;2.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7)
TMR指全混合日粮,是根据奶牛在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把铡切适当长度的粗饲料、精饲料和各种添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合而得到的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DHI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它可以通过分析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中乳成分含量变化,确定饲料总干物质含量及主要营养物供给量是否合适,指导调配日粮,确定日粮精粗比例,从而达到改进日粮配方提高饲料效率的目的。把DHI体系和TMR技术有效结合,将成为合理调配奶牛营养需要的有效监控技术措施。
在TMR饲喂技术中,奶牛的分群技术是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合理的分群可以使整个牛场生产中每一头牛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最大限度地合理发挥饲料的效能和奶牛的生产性能。
根据年龄和生理阶段分舍饲养,对不同舍的奶牛配合以不同成份、不同浓度的日粮组合,可以符合各阶段奶牛对营养和采食量的不同需要。以此划分的阶段,对奶牛繁殖的管理也因同步而十分有利。一般将奶牛分为犊牛群、育成牛群、青牛牛群、干乳期牛群、围产期牛群、高产泌乳牛群、中低产泌乳牛群等7个大群。
高产奶牛一般是指一些正处在泌乳曲线上升阶段(泌乳早期)的奶牛,中产牛群是处于泌乳中期的奶牛,此阶段处于泌乳曲线比较平坦的时期,低产牛群是处于泌乳后期的奶牛。尤其当牛群遗传进展渐趋近似和饲养管理规范、牛群体况差异缩小时,以泌乳、繁殖状态为主来分群,更显其优势和方便易行。每一小群奶牛的头数控制在30~50头为宜,能使奶牛比较平和均匀地获得饲料与营养。群内个体间的差异要小,产奶量变化在±5 kg之内;过度肥胖的奶牛和过度消瘦的奶牛要作适当调整。过度肥胖的奶牛降级饲养,过度消瘦的奶牛进级饲养。
对于头胎奶牛,由于生理状况原因,头胎奶牛产后、泌乳早期、泌乳中期都应放入高产牛群,采食高产牛群的日粮。泌乳后期时放入中产牛群,然后直接干奶进入干奶牛群,这样可为头胎牛提供充足的营养、满足其生理需求。
如果牛场内条件允许,头胎牛也可单独分为一个群。头胎牛个体小、身体还处于成长时期,单独分群、单独配制日粮可满足头胎牛成长和产奶营养需要,也减少了奶牛间的竞争,为其一生的高产奠定了基础了。
如果牛场内条件允许,可将产后21 d之内的奶牛单独分为一个群进行饲喂。奶牛分娩过程体力消耗很大,产后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容易产生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和能量负平衡,影响体质恢复;单独成为一个群,单独配给日粮可及时调整和观察奶牛,增强产后身体机能的恢复,减少代谢病的发生,确保能转入高产牛群的奶牛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也为整个泌乳期的高产打下基础。
调群是分群的保证。根据每月DHI的测定结果,考虑泌乳天数、产奶量和体况评分,适时转群,是分群的保证。适时转群,可防止奶牛过肥,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养成本。可参考DHI测定结果的7个报表:“泌乳天数分组报告”、“产奶量分组报告”、“产奶量高的牛只明细表”、“产奶量低的牛只明细表”、“产奶量下降5 kg以上的牛只明细表”、“泌乳20~120 d,产量小于20 kg的牛只明细表”、“个体泌乳曲线”等对调群进行指导。
频繁分群增加了奶牛的流动,为避免群内竞争,对奶牛造成一定程度的应激而引起产奶量的波动,调群时应以10头以上为单位进行。
为减少日常调牛次数,各群牛舍应留有适当的机动槽位空间,高产牛群以5个为宜,其他牛群可适当减少。高产牛群机动槽位满后必须向下一群级依次调整。考虑到调群应激因素,此时可优先调整体况好的、泌乳天数大的个体(可参考DHI“泌乳天数分组报告”)。停奶牛每月根据停奶时间集中三次进行停奶以利牛群调整(可参考DHI“干奶报告”)。
TMR配方是针对每一个奶牛场和每一阶段奶牛的具体实际来进行配制的。TMR配制的主要依据就是奶牛生产性能,奶牛的生产性能包括日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等指标。在奶牛饲喂了所配制的TMR以后,通过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查看是否充分发挥奶牛泌乳的遗传潜力和繁殖力。宗旨是使“纸上配置的日粮”、“TMR出机的日粮”和“食槽中的日粮”保持一致。目标是使得奶牛吃下去的每一口饲料均含有相同的成分。为此,DHI的测定结果可以辅助评价TMR质量体系。评价TM R质量体系,包括“纸上日粮”的监控和“食槽日粮”的监控等。
所谓“纸上日粮”,是指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营养配方师根据本场奶牛群或各阶段奶牛的具体实际来配制的日粮配方。
2.1.1 DHI报告中产奶量过低,需改进“纸上日粮”
正常情况下,荷斯坦牛的脂蛋白比应在1.12~1.30之间。分析DHI“综合测定结果表”,如果产奶量过低,而脂蛋比相对正常,则说明日粮的能量浓度或蛋白水平过低,或者能蛋比不平衡。需改进“纸上日粮”配方,尤其是对精料混合料进行监控,对精饲料和添加剂送往实验室检测,主要化验项目包括:能量、粗蛋白质、NDF、ADF、部分微量元素等。
2.1.2 DHI报告酮病发生,需改进“纸上日粮”TMR技术将粗饲料切短后再与精料混合,这样物料在物理空间上产生了互补作用,从而增加了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缓解奶牛在泌乳初期高产奶量的能量需要与进食之间的营养负平衡问题。结合分析DHI“综合测定结果表”和DHI“脂蛋比高的牛只明细表”,如果奶牛泌乳早期的乳脂率特别高而乳蛋白率变化不明显,就意味着奶牛在快速利用体脂,说明奶牛发生酮病。
1) 说明日粮配方中,在泌乳早期过度饲喂富含蛋白质饲料如黄豆、豆饼、豆腐渣等,干草、青饲料和多汁饲料缺乏。
2) 当日粮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饲料都缺乏时,体脂的动用和糖异生作用下降,继发性酮病多见于真胃变位、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产后瘫痪和饲料中毒等。需改进日粮配方。
所谓“食槽日粮”,是指将"纸上日粮"配方中的各种精饲料、粗饲料和添加剂,通过称量,送入TMR的搅拌设备中,并依据特定的饲料装入次序,经过一定的搅拌时间而成的实物日粮,再通过分发日粮的专业设备,把特定的TMR日粮投放到特定牛群食槽中的日粮。混合程序、混合时间和饲料装填次序是饲料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此过程重在监控TMR的日粮制备工艺。
2.2.1 DHI报告慢性瘤胃酸中毒发生,需结合“纸上日粮”改进“食槽日粮” TMR粗饲料、精料和其他饲料被均匀地混合后,被奶牛统一采食,减少了瘤胃pH值波动,从而保持瘤胃pH值稳定,为瘤胃微生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蛋白质的合成率。饲料营养的转化率提高,奶牛采食次数增加,能有效预防营养代谢紊乱,减少真胃移位、酮血热、产褥热、瘤胃酸中毒等营养代谢病的发生。结合分析DHI“综合测定结果表”和DHI“脂蛋比低的牛只明细表”,如果大群脂蛋比低于1,且大部分的牛只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之差小于0.4%,则可能发生了慢性瘤胃酸中毒。如果仅是部分舍号牛群脂蛋比低于1,且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之差小于0.4%,则可能本舍号的牛群发生了慢性瘤胃酸中毒。
1) 需改进日粮配方。主要是过食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如小麦、玉米、黑麦及块根类饲料如甜菜、白薯、马铃薯等。
2) TMR日粮要求每周检测一次青贮饲料的水分。举例来说,含50%水分的22 kg日粮,其干物质为11 kg。但如果饲料含水量达到60%,则意味着干物质只有8.8 kg。这样一来,将造成粗纤维严重不足。
2.2.2 DHI报告中任何营养代谢病的发生,都在预警TMR加工工艺需要改进 TMR混合应在所有饲料加入后3~10 min内完成。混合过度将造成各种饲料成分的分离(尤其是当混合饲料都是干的)、缩小饲料尺寸和过分研磨饲料。并进一步导致消化系统紊乱、真胃移位、蹄叶炎和乳脂率低下、慢性瘤胃酸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