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业科学》2006~2010年载文、作者和引文统计分析与评价

2010-08-04 03:02琪,林清,陈
中国牛业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载文科技期刊学报

张 琪,林 清,陈 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从计量学的角度,对中国牛业科学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其学术水平及办刊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载文统计与分析

1.1 载文量统计与分析(见表1)

表1 《中国牛业科学》2006~2010年载文,基金项目统计分析

从表1看出2006~2010年间共出版《中国牛业科学》31期,载文1135篇,3010页,平均载文量为227篇,篇均页码2.7。其中基金资助项目论文294篇,基金论文比26%。统计显示①《中国牛业科学》年均载文量227篇,高于2000~2004《黄牛杂志》平均载文量(172篇),高于2003年中国主要中文科技期刊的平均载文量(128篇),高于同类期刊文献[1]的70篇,文献[2]的94篇,高于其他学报文献[3]的109篇、文献[4]的 32篇、文献[5]的 75篇。说明《中国牛业科学》信息量增大,吸收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增强。②《中国牛业科学》刊载基金论文294篇,基金论文比26%,高于2000~2004年《黄牛杂志》刊载基金论文210篇,基金论文比24%,高于同类期刊文献[6,7]的18.52%和6.9%,但比2009年版陕西省期刊指标研究报告中的98.7%低,说明《中国牛业科学》学术质量近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同时应积极征集更多的基金资助论文,提高质量。③篇均载文量2.7页,就实验栏目的论文而言,远大于2.7页,但就实用性的论文而言,载文量的指标居于优等。

表2 《中国牛业科学》2006年~2010年论文栏目分布

1.2 论文栏目分布统计与分析

从表2看出,《中国牛业科学》学术论文315篇,占总论文的 28%,专论综述 261篇,占总论文的26%,实用技术性论文509篇,占总论文的45%,比2006~2010《黄牛杂志》分别提高了3%,1%,3%。说明《中国牛业科学》注重学术性研究和生产实践及推广,体现了提高与普及并重的办刊宗旨。但是“牛病防治”、“专论”栏目论文偏多,综述偏少,应在以后的组稿中进行论文数量调整,达到突出重点栏目的要求。

1.3 载文来源统计与分析

通过科技期刊载文来源分析,不仅可以掌握载文的来源情况,更重要的是能确定论文的聚集和离散规律。由表3看出,2006~2010年期间,《中国牛业科学》5年共载文1135篇,其中,推广部门425篇,占37.4%,居首位,高等院校327篇,占28.8%,居第二,科研机构 240篇,占21.1%,居第三,行政部门126篇,占11.1%,居第四。统计表明:《中国牛业科学》5年载文的28.8%聚集在高等院校,37%聚集在推广,21.2%聚集在科研部门,它们构成杂志的论文主体,与其他同类期刊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再次证明近年来国家更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杂志》在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表3 《中国牛业科学》2006年~2010年载文来源分析

2 作者统计与分析

2.1 作者来源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作者系统分布的特点,并能对各系统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研究能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表4可以看出推广部门的作者最多,1 105人,占总作者人数的31%,其次是高等院校的作者1 051人,占总作者人数的29.4%,科研机构的作者820,占总作者人数的23%,三机构的作者占总作者的83%,是《中国牛业科学》期刊的主要作者群,因此稳定国家重大推广项目主持和研究者、高校教授及团队的研究作者群,是保证了《杂志》论文的先进性,理论性、创新性、实用性的必做工作。

表4 《中国牛业科学》2006年~2010年作者来源分析

2.2 作者来源地区统计与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①《中国牛业科学》总作者3570位,作者论文覆盖和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日本国,意大利。是全国有影响的刊物,得到了行业工作者、全国各地读者、作者的关心和支持。是全国性的科技期刊。②陕西作者492人,占总作者的13.8%,甘肃作者395人,占总作者的11.1%,云南333人,占总作者的 9.3%,河南作者291人,占总作者的8.2%,青海247人,占总作者的6.9%。表明,这四地区有关牛的科学研究相对活跃,成果报道及时,学术气氛浓厚,学科研究水平不断上升,在全国养牛界具有一定的地位。③各地区作者分布不均,北部,东部,东南部论文相对偏少,这说明要调动编委的积极性,设立稿件联络员,建立独立网上投稿系统,拓宽作者群,挖掘稿源,扩大稿件范围。

表5 黄牛杂志2000~2004年作者地区分布

3 引文统计与分析

3.1 引文统计与分析

引文量反映科研人员对本专业已有知识和信息的利用情况,对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成果的吸收能力[8]。从表6中看出《中国牛业科学院》2006~2010年载文1135篇,附有引文的论文496篇,占43.7%,篇均引文量4.4篇,其中,中文引文量3214篇,篇均引文量2.8篇,外文引文量1764篇,篇均引文量2篇,篇均引文量高于文献[7]的1.35篇,高于文献[1]的0.69篇,但低于2008年中国中文主要科技期刊篇均引文量7.92。由此说明《中国牛业科学》的作者在利用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能力较强且较稳定的,但在以后的组稿中要加强文献引用量文章的刊用。

表 6 《中国牛业科学》2006年~2010年引文统计与分析

[1] 史富英.《四川草原》载文及文献利用分析[J].四川草原,1996(4):60-64.

[2] 宫文红.《水产科学》(1994~2003)作者群的分析研究[J].水产科学,2005,17(5):165-167.

[3] 颜志森,张 薇.《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以来载文,作者和引文的统计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4,34(3):373-377.

[4] 于佩琴,石勇妮,李晓峰.《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1~2004年载文统计分析[J].2005,25(1),111-117.

[5] 段莉芬.《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998年发文与引文统计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20(1):72-78.

[6] 董文华.从《湖北大学学报》载文和引文的统计分析看学校的学科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2):158-160.

[7] 刘炳琪,渊锡荡,窦延玲.《畜牧兽医杂志》创刊24年载文,作者和引文计量研究(续)[J].2006,25(3):1-4.

[8] 黄玉兰,吴漂生.2005年《现代情报》载文统计分析与评价[J].现代情报,2006,(7):156-158.

猜你喜欢
载文科技期刊学报
科技期刊的分类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科技期刊的分类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致敬学报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