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牛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0-08-15 00:54王世斌杨世忠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草食凉山牧草

王世斌,王 玮,杨世忠

(1.凉山州畜科所,四川西昌 615042;2.西昌华宁农牧科技公司)

凉山草食畜牛、羊产业发展具有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来,连续夺取了31年的持续稳步增长,已成为高、二半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饲养牛、羊品种多、数量大,但各品种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态适应区域、生产目的及利用途径。在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发展的转变中,如何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使凉山牛、羊产业可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努力把凉山牛、羊产业大州建设成为产业强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1 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牛、羊产业养殖优势

凉山州地处四川西南部,一是纬度偏南,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牧草生长期也相对较长,人工种植的冷季型牧草冬季无停止生长期;二是土地资源面积603.70万 hm2,其中草山草坡面积达241.14万hm2(可利用面积198.70万hm2),可食牧草总产量128.33亿kg,农作物秸秆资源40多亿kg,人工种植的优质牧草11.35万hm2,优质牧草产草量达25.55亿kg,为凉山牛、羊产业的养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三是由于地势高差悬殊,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宜于各种植物的生长,也适宜多种家畜的饲养。境内有草本植物117科、710属、1 909种,其中禾本科241种、豆科 120种,具有饲用价值的占65.00%,因此,有利于牛、羊产业的发展;四是年均气温在10.1~19.3℃,1月平均最低,为4.7~17.4℃,7月平均最高,为22.7~30.6℃,年降水量800~1 100 mm,相对湿度57%~83%,与牛、羊等草食畜的生长、繁殖相适应,冬春无北方那样的白(雪)灾;五是由于有多种生态类型的气候带,饲养有凉山黄牛(近年来已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和西杂杂种牛)、德昌水牛(已引进摩拉、尼里/拉菲奶牛冻精杂交改良)、木里牦牛、荷斯坦奶牛、建昌黑山羊、山谷型藏绵羊、新培育的凉山半细毛羊、美姑高繁山羊类群等;六是凉山“四大资源”开发(水电资源、矿冶资源、旅游资源、绿色农业资源),特别是多座世界级特大型水电站建设,攀西钒、钛资源的深加工利用,几千亿元的陆续投资拉动,国内外大量不同民族、不同消费水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给凉山牛、羊产业的开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七是随着雅攀高速公路、成昆铁路复线建设,西昌青山机场改扩建,5年后从西昌到省会成都、云南省会昆明,形成3~4 h生活经济圈,区位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优势明显。

2 牛、羊产业发展与结构

2.1 牛、羊产业发展增长势头强劲 2008年全州畜牧业产值为122.6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9.02%,畜牧业在全州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牛、羊存栏量达 683.55万头(只),折1 278.92万个羊单位[1],占草食畜的88.46%,产肉12.57万t,占肉类总产量的20.71%,牛奶产量3.63万t,绵羊毛产量4718.0t,牛、羊产值达27.3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2.29%,已成为高山、二半山区少数民族群众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和农民现金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二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连续夺取了31个丰收年;三是快速发展的牛、羊产业对增加农村农民收入,保证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城乡市场菜篮子供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昭觉县流传甚广的“念牛羊经,唱牛羊戏,当牛羊官,发牛羊财”就是最真实的例证。

2.2 牛、羊品种分布与结构 由于凉山州为立体气候特点,生态类型多样,牛、羊品种多,数量大。按羊单位结构黄牛居第1位,占37.63%,超过全州平均水平的县、市依次为甘洛、宁南、金阳、布拖、美姑、木里、雷波、昭觉、越西、喜德、盐源、普格等12个县,虽然会东、会理、美姑、盐源、昭觉等5县的分布量最多,但饲养的水牛、牦牛、山羊、绵羊的群体数量也多,因此,其结构比例相对较低。奶牛结构仅占0.48%,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昌市,占全州90.36%。水牛结构占16.18%,居第4位,在全州17个县、市均有饲养,但分布量最多的县为会理占31.50%、会东 14.63%、冕宁12.35%,其次是西昌市和德昌县。牦牛结构占2.94%,主要集中分布在木里藏族自治县,占66.82%,盐源15.87%,冕宁9.03%。山羊结构占24.60%,在全州不同生态区域、不同民族之间均有饲养,但结构超过全州平均水平的县依次为会东占 36.29%;雷波虽然只有 12.0万多只,饲养的其它畜种相对较少,山羊结构占33.68%;而会理虽然存栏量达56.85万只,饲养的其它畜种数量相对较多,结构仅占29.80%;盐源、宁南两县也分别占26.25%和25.27%。绵羊结构占18.17%,其分布量最多、结构最大的县、市依次为昭觉41.63%、布拖35.86%,超过全州平均水平的还有美姑、喜德、金阳、越西、普格、盐源和雷波等县。

2.3 牛、羊体尺、体重与屠宰率和适应性 凉山牛、羊体质健壮、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喜走山区小路,抗病力强,适宜于地形复杂的山区放牧饲养和圈养;二是除德昌水牛和新培育的凉山半细毛羊、美姑高繁山羊类群外,其它品种的体型较小,生长较慢,饲料报酬较低,屠宰率低;三是良种化程度低。

2.4 产肉量结构 从凉山牛、羊产肉结构看,山羊肉居第1位,占38.23%,比羊单位结构比例高55.41%(13.63个百分点);黄牛肉居第2位,占 30.77%,比羊单位结构比例低6.86个百分点;绵羊肉24.39%,比羊单位结构高6.22个百分点;水牛肉4.08%,比羊单位结构低12.1个百分点;牦牛肉占2.52%,比羊单位结构低0.42个百分点;奶牛平均产奶量4 718.0 kg/(头◦胎),凉山州畜科所试验奶牛场平均5 826.0 kg/(头◦胎),比全州平均水平高23.48%。

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观念的制约 一是小农经济的观念,长期受自给自足经营观念影响,大田种粮,房前屋后种菜、种果,院里养鸡,修个偏房养猪、牛、羊、马,首先是满足自给,多余的才出售,致使主体不明确,优势不明显,产业不集中,效益不显著,从统计数看群体很大,但分散于千家万户,客商很难成批采购产品,严重制约了优势产业的商品化;二是主、副业的传统观念,传统的农业观念首要的目的是饱腹,种植业自然成为“主业”,畜牧业为“副业”,而在畜牧业内部,养猪业又是“主业”,其他畜禽业自然为“副业”了,这种观念严重制约着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优势畜种的产业化发展;三是重圈存数量轻质量效益的观念,农牧民普遍认为牧草是天然野生的,不花本钱,把牲畜养得越大,卖钱越多,不知牧草资源就是钱,所以不计成本,不计劳动报酬,不懂得各类草食畜有各自的最佳增重月龄、最适出栏期,重圈存量、轻质量效益的养殖方式,造成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3.2 草场资源危害和超载影响较大 一是草场面积减少,从解放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毁草开荒,使草地资源面积减少10.0万hm2以上,特别是随人口的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全州新增耕地面积近20.00万hm2,大部分是开垦荒山荒坡得来的,致使草山草坡面积减少了30.00万hm2,同解放初期相比,减少了15.10%[2];二是草原鼠害,根据刘勇等(2006)报道,草原鼠害草原面积31.60万hm2,鼠荒面积18.02万hm2,每年损失牧草3.3亿kg,相当于17.39万个羊单位1年的饲料;三是外来有害植物的侵占,据何萍(2005)报道,外来紫茎泽兰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凉山州后,20多年的时间已侵占天然草场面积26.75%,造成优质牧草大幅度减产,每年损失牧草达45亿多kg,可供66.23万个羊单位1年的饲料;四是草地超载过牧,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凉山草地资源调查产草量测定,包括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农作物秸秆、附带(林下)草地等(1980)的理论载畜量为636.83万羊个单位,到2008年末已达1 445.6万个羊单位(包括马、驴、骡),超808.77万个羊单位,减去近年新增人工种草面积11.36万hm2,可养134.63万个羊单位后,加上草原鼠害、紫茎泽兰侵占损失,还超载757.66万个羊单位,形成畜草2∶1的供给关系,放牧家畜在冬春枯草期处于半肌饿状态,营养不足,生产水平不高,同时超载过牧,优质牧草生长贮积量减少,其它杂类草增加,草地群落结构改变,草地品质退化严重。

3.3 良种化程度低,基础脆弱 一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地区,受长期的社会、经济、交通、信息、文化、科技等诸因素的影响,在品种改良上投入不足,草食畜种多为古老的地方品种,良种化程度低;二是杂交改良面窄,黄牛改良面不足5.00%、山羊20.00%左右、绵羊经近50年的努力也才56.93%,水牛刚起步;三是各种科学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所起作用很低。据研究,遗传育种的相对贡献率40%、营养饲料 20%、疾病防制 15%、繁殖行为10%、环境与设备10%、其它5%,可见在 5个要素中,品种的贡献作用居各项技术之首;四是基础脆弱,良种化程度低,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水平均低。

4 对策建议

4.1 稳定数量,提高质量 国家提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科学的资源观、生态观和跨越观,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的和谐发展。根据数据显示凉山草食畜已明显超载过牧,家畜处于年、季的不平衡饲养,自然粗放过程,冬天处于半肌饿状态,致使周期性营养不足,生长迟缓,草地退化。因此,建议在今后及相当一个时期内,应控制畜群数量的进一步扩大,科学规划牧草资源和家畜的饲养量,才能达到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加大牛、羊品种改良力度,抓质量效益的提升为尽快把凉山牛羊资源、草山草坡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畜牧3550工程”和畜牧“六大增收”工程的优化升级,用5~10年时间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大牛羊品种改良力度,提高良种化水平。

4.2.1 优质肉牛加工原料基地建设 一是杂交改良父本的选择,建设第一父本主推乳肉兼用的西门塔尔牛和短角牛,首先提高母牛的产乳量,有利于级进杂交、三元杂交杂种犊牛的早期生长发育;二是在放牧条件较好、人工种草面积大、能繁基础母牛较多,经济、交通条件较好,选择获得无公害肉牛基地认证的县、市、乡、镇,用3~5年时间建立300~400个黄牛人工授精点,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每个点培养1~2名操作熟练的人工授精员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每年改配300~400头,使黄牛良种及改良牛达50%以上,形成40万头以上规模、年出栏20万头优质肉牛,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加工原料。

4.2.2 优质肉山羊原料基地建设 一是在放牧条件较好,经济、交通、山羊养殖数量大的功能区,选择获得无公害肉羊基地认定的县、市、乡、镇,主推经选育的建昌黑山羊、金堂黑山羊、美姑高繁山羊类群、波尔山羊,开展二元、三元或级进杂交;二是在肉羊科技示范园区建立人工授精点,广泛开展鲜精人工授精配种,充分提高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使山羊改良面达60%以上,形成200万只以上的杂种肉羊规模,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优质肉山羊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加工原料。

4.2.3 优质肉绵羊加工原料基地建设 凉山绵羊经“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培育出了凉山半细毛羊新品种,但随纺织工业技术的革新,半细羊毛加工利用受到较大冲击。一是充分利用凉山半细毛羊是肉、毛兼用品种的特性,大力繁育推广凉山半细毛羊,开展二元杂交或级进杂交(半×本);二是引进肉用型杜泊羊、夏洛莱羊、萨福克羊,开展杂交试验、示范,选择最优杂交组合应用于生产,力争改良面达到80%以上,其中优质肉绵羊达到100万只以上的规模,保证每年出栏50万只优质肥羔,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加工原料。

4.2.4 优质乳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在安宁河谷,以西昌为核心,沿“108”线、成昆铁路沿线奶牛养殖基础较好的乡、镇,大力开展优质乳品加工原料生产,使基地饲养优质、高产泌乳牛达1.0万头规模,年产优质鲜奶5.0万t的目标。

4.2.5 优质乳、肉水牛基地建设 在冕宁、西昌、德昌、会理等三县一市水牛主产乡、镇,建立100~150个水牛改良人工授精点,每个点培养1~2名操作熟练的人工授精员并配备相关仪器设备,力争每个点年改配200~300头水牛,用5~10年时间使改良面达40%以上,改良水牛10.0万头,泌乳母牛3.5万头,年产优质水牛奶6.0万t,同时提高水牛肉产量,改善水牛肉品质。

4.3 加大市场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经营 为大力开发凉山牛羊资源优势,建议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把牛羊产业作为夯实农业基础的战略性产业来抓,科学规划养殖基地,大力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狠抓科技示范园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积极扶持培育壮大两三家加工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推动全州牛羊生产、加工、营销工作迈上新台阶。

4.4 加快出栏周转,提高牧草资源利用率 评价草食家畜的生产力水平不是以存栏量多少为指标,而是以单位草地面积每年生产多少产品或每头(只)存栏畜年生产多少肉、奶、毛为主要经济指标。所以家畜从出生后,随着畜龄的增长而体重增大,增重速度减慢,甚至停止,而所需维持饲料消耗不减。据试验研究证实,商品畜体重增长到成年体重的60%~70%时出栏屠宰最经济、最划算、饲料报酬最高、草地生产效益也高。

4.5 大力开展粮、经、饲(草)三元结构调整 在保证粮食供给安全的情况下,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可按土地(耕地)面积的50%种粮、30%种经济作物(凉山的烟、桑、果),人们多吃肉、奶也是一种节约粮食,增加粮食的有效益途径,促进环境、资源、生态的永续利用和和谐发展。在发达国家种草养畜面积占肥沃耕地面积的比重,荷兰达70%以上(耕地占56%),其它西欧国家在60%以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也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用于种粮食的的耕地仅占耕地面积的9.4%,而用于种植饲料作物(包括青贮玉米)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5%;日本的耕地面积在世界上算最少的国家之一,用于种牧草的耕地面积占20%以上。建议加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的种植力度和提高牧草的科学管理技术水平,由于牧草是第一性生产,利用科学的管理,如除杂、施肥、灌溉和合理利用才能促进第二性生产的草食畜又好又快的发展。

4.6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科技含量 首先是资金要求,现代畜牧业是一项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是对科技的要求,畜牧业的产业分工多,就目前国内与畜牧产业有关的专业学会、分会已多达28个专业门类,产业链长,加工深度大,其发展越来越要科技的支撑;第三是对人才的要求,现代畜牧业对人才提出了更大更高的要求,不能只依靠低层次的劳动力资源解决问题,如家畜品种改良与遗传育种、饲养、营养、疫病防治、畜产品开发、经营管理,都必须依赖于科学家、企业家等高层次的人才才能解决;第四是适用技术培训,应加强农村农户科技明白人、技术带头人的培训,通过科学技术推动凉山草食畜质量、效益的新跨越。

[1]刘定祥,邱元明,罗艳芬.草地适度载畜量[J].中国草食动物,1999,19(2):12.

[2]骆玉祥,仰协.西部大开发与凉山优势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52。

猜你喜欢
草食凉山牧草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粮改饲与草食畜牧业发展初探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现代性语境下的再边缘——从《我的凉山兄弟》谈起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