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新 ,姚 舒 ,陆淑凤
(1.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吉林通化 134001;2.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通化 134003)
重组白介素2联合卡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徐世新1,姚 舒2,陆淑凤1
(1.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吉林通化 134001;2.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通化 134003)
目的:观察重组白介素2联合卡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经超声或X线检查定位后,行胸腔穿刺置管尽可能抽尽胸腔积液,然后给予胸腔内注药。观察组胸腔内给予重组白介素2加卡铂治疗,对照组胸腔内仅给予卡铂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白介素2联合卡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用卡铂治疗。
卡铂;重组白介素2;恶性胸腔积液
2007年3 月~2009年8月本科住院患者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同时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及卡铂并配合全身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明确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并符合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85例,年龄37~67岁,性别不限。入选患者KPS评分>60分,生存期预计超过3个月。无血常规,肝、肾功能改变。患者知情同意,能够按时就诊、复诊并完成辅助检查。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设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30~79岁,平均51.2岁;其中肺癌35例,乳腺癌8例,纵隔肿瘤2例。对照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2~77岁,平均54.5岁;其中肺癌28例,乳腺癌11例,胸腺癌1例。两组患者进行胸腔积液的超声定位,然后再进行胸腔穿刺置管放胸腔积液,待尽可能放尽积液后再在胸腔内注射化疗药物。观察组重组白介素2 1次注射2 000 000~3 000 000 U,卡铂注射液的剂量为1次注射100 mg,每周注射1~2次;对照组仅注射卡铂注射液,1次注射100 mg,每周注射1~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注射药物后告知患者注意多变换体位,以便于药液和胸腔接触充分,避免药物只作用于局部。治疗前先进行胸部的超声或胸片检查,记录胸腔积液初始情况,治疗后2个月再查超声或胸片检查胸水量的变化情况,然后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胸腔内注射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记录出现的时间、处理方法及处理后的结果。首次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原则上不做预防性处理。再次治疗时可给予预防性措施。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停止下次治疗。
胸腔积液的控制率评定标准根据胸片和超声等影像学及WHO标准[1]判定:完全缓解(CR),治疗后胸腔积液完全消失并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胸腔积液减少50%以上,症状明显改善,维持4周以上;无效(NC),经治疗后胸腔积液无减少或增加。CR+PR为有效(RR)。
观察组:CR 24例,PR 14例,NC 7例,观察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RR为84.4%(38/45);对照组:CR 14例,PR 10例,NC 16例,对照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RR为60.0%(24/4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出现发热16例,占35.6%(16/45);恶心、呕吐13例,占 28.9%(13/45)。对照组出现发热 9 例,占 22.5%(9/40),恶心、呕吐12例,占30.0%(12/40),经对症治疗后,均可逐渐恢复正常。两组中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胸腔积液临床十分常见,其中38%~52%为恶性胸腔积液。常见的原因依次为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占恶性胸腔积液的75%,恶性胸腔积液的出现往往提示预后不良[2]429-434。恶性胸腔积液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局部治疗包括胸膜硬化剂治疗、使用滑石粉治疗、胸膜切除等。另外,胸腔内注射化疗或生物治疗药物也很常用[3]。卡铂目前是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线用药[4],为第二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其生化特性与顺铂相似,但消化道反应、肾毒性及耳毒性均较低[2]246-247。有报道单用卡铂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75%。重组白介素2是免疫调节剂,它激活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淋巴因子,抑制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增强NK细胞活性,诱导、活化LAK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但又无细胞毒性,尤其与化疗药联合应用,具有增强抗癌的作用[5]。有报道,单用重组白介素2胸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72.7%[6]。
本试验研究表明,胸腔内注入重组白介素2联合卡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为84.4%,单用卡铂治疗有效率为6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可逐渐恢复正常。重组白介素2联合卡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高,毒副反应轻微,方法简便,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1]李振,许德顺,张之洲,等.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与免疫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3-64.
[2]安永恒,丁爱萍,梁军.肿瘤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29-434.
[3]孙燕,石远凯.临床内科肿瘤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0-777.
[4]张华满.顺铂联合氟尿嘧啶腔内治疗胸腹积液的临床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7,12(5):221.
[5]张国平,赖淑珍,刘丹婵.重组人白介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56例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4,12(2):149-150.
[6]陈衍智,李萍萍,孙红.欧耐特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1999,26(8):614.
R561
B
1674-4721(2010)12(a)-061-02
201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