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伟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41)
民猪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范学伟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41)
民猪作为地方型猪种的古老品种,在当时饲料不充足的情况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因是民猪具有很多优良特性。现今许多养猪行业利用民猪的这些优良特性与本地猪杂交,杂交利用效果显著。
民猪;母性;抗病能力;肉质好;洋猪
中国地方型猪种是世界猪种资源的基因库。民猪是起源于东北三省的一个古老地方猪种,是我国华北型地方猪种的主要代表。民猪原称 “东北民猪”,1982年改称 “民猪”,早期民猪分大、中、小三个类型,至上个世纪中期,大型和小型民猪几乎绝迹,现存的民猪主要是中型民猪。就牡丹江地区而言,铁路和主要公路沿线及部分国营农牧场和农村社队集体猪场,在当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养殖量。相关育种单位利用民猪的优良特性与巴克夏杂交培育出新金猪——宁安系,可作为民猪在当地饲养史的鉴证。那时候饲粮不足,猪农对民猪的饲养热情不减,主要被民猪优良特性所吸引。
由于粮食短缺,民猪的大量饲养在当时是作为调节粮食不足的手段。民猪耐粗饲的优良特性,正符合那个特殊的时代特点。民猪不是把粮食转化为肉脂,而是把粗饲料和青饲料转化为肉脂。民猪消化粗饲料 (秕胡)能力和猪体的消化器官有关,和遗传相关。民猪在日粮粗纤维含量8%的情况下,对粗纤维消化率比瘦肉型猪高2.7个百分点。
民猪对外界不良环境适应性较强,很少发病。在零上30℃和零下28℃的气温下仍能正常生产。 “一组篱笆墙,一块空地”就可以养民猪了。民猪自己在圈里掘个坑,雨水粪尿水都在坑里,夏季天气热的时候民猪就一头栽倒坑里“打腻”,缓解炎热,冬季冷的时候,一捆稻草做铺盖,民猪就可在圈里生儿育女。尽管条件这样差,民猪却能健康生长,这与民猪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有关。
民猪性成熟早,初情期为121天,体重70kg左右即可发情配种,发情特征明显,特别的有规律,情期受胎率均超过90%,母猪每窝平均产仔在12头以上,育成率极高。仔猪断乳5~6天后,母猪即可发情。民猪的繁殖利用年限长,平均淘汰年龄为4.3周岁;初产猪平均产仔12.2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4.6头,分别比其他猪种高3头和1.85头;泌乳量高,民猪产后2个月泌乳量高的可达到330kg左右,就是后备猪也能达到280kg的泌乳量;而且母猪爱护小猪的能力也是其它猪种不能比的,民猪照顾仔猪的能力特别强,不挤不压不踩,趴的时候慢慢趴,走路的时候趟着走。
猪的抗病性能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民猪胸腔宽广,呼吸器官发达,发生气喘病的概率极低;民猪被毛全黑,对强光的直射无明显变化,并且对可诱发光敏反应的饲料应对性较好,而将灰菜和紫花苜蓿等青饲料饲喂洋猪,接受阳光照射后易发生严重的光敏反应,诱发皮炎;民猪肢蹄强健有力,蹄匣坚实,发生腐蹄病和蹄裂病的概率非常低,不会影响种猪正常使用。
民猪的肉质特别好,一是颜色鲜红;二是保鲜好,不易风干;三是有大理石花纹,吃着特别香。民猪无灰白肉和暗黑肉,肌肉含水量少,干物质多,这种肉炒菜时候不粘锅,脂肪含量适中,具有色、香、味俱佳的优点,肌间脂肪含量比其它品种高2%~3%,系水力比其它品种高4%~6%,大理石纹分布均匀,口感细腻多汁。主要特征是肥瘦分布均匀,层次分明,肥膘晶莹剔透,切面光滑,口感肥而不腻;瘦肉呈樱桃红色,血红蛋白含量高,富含人体必需的蛋氨酸、赖氨酸等18种氨基酸。
民猪的这些优良特性,正是民猪优秀遗传基因向外的展现。
“洋猪”指引入我国的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生长速度快,育肥5月龄体重可达 90kg以上,料重比为 2.5~3.0∶1,胴体瘦肉率可达60%以上。这些品种母猪的繁殖性能不理想,产仔数较低,相当一部分母猪达配种体重时不发情,必须使用药物催情;产仔中有7%~10%,甚至更高数量的母猪有死胎、弱胎、木乃伊胎、畸型胎等出现。 “洋猪”的肉质不好,颜色发灰 (灰白肉),保鲜差,没咬劲。另外 “洋猪”对不良环境的适应力也差。 “民猪”对外界不良环境适应性较强,很少发病。但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水平下,其生长速度 (平均日增重500g 左右)、 饲料报酬 (料重比为 4∶1)、瘦肉率 (45%~48%)较低。
经过长时间的试验研究,用 “洋猪”与民猪杂交可达到互补作用。既改进了洋猪的繁殖性状及肉质,又提高了民猪的饲料报酬、日增重和瘦肉率。杂交时可采用二元杂交 (一洋一民)或三元杂交 (二洋一民),甚至四元杂交 (三洋一民)。用二洋一民的三元杂交就可以把育肥猪的饲料报酬提高到3.2~3.5∶1,瘦肉率提高到60%以上,而民猪的繁殖性状、肉质、适应性都得到了保存。这种二、三元杂交猪特别适用于农村经济条件差的地区饲养。
民猪这些优秀基因,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手段,添加到安全优质猪肉生产中去,将会减少养猪生产成本投入,为养猪生产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