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素贞 王东旭
章丘市卫生系统市、乡两级共有31个医疗卫生单位,干部职工4260人,设有住院床位2473张,固定资产7.34亿元,村卫生所610个,乡村医生1946人。2009年,市卫生局内部审计科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市卫生工作重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减少职务犯罪、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良性运转、促进增收节支及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年来,本市卫生局领导十分重视内审工作,成立了以卫生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内部审计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局长分管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听取内审工作情况汇报,内审科有2名专职审计人员,同时,从局直单位抽调15名业务骨干组成审计组,建立了一只业务素质过硬的内审队伍。工作中,通过一系列强化训练、建章立制、培训队伍,既提高了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又强化了内审人员的责任心,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章丘市卫生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按照审计师协会下达的审计项目,根据卫生工作重点,2009年共完成34个审计项目。其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3项,年度收支审计3项,经济效益审计2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审计1项,财政专项拨款使用情况审计22项,其他项目审计2项。
2.1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工作实际及领导干部任职年限,对三个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以院长任期内的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对比和有关资料为主、进行综合评价,有无违纪违法现象、有无投资失误等问题,对被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做出综合评价。
2.2 效益审计 根据审计部门关于内审工作转型的要求,年内对两家专科医院进行了效益审计。这两家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系统中均名列前茅,在审计工作中力求在其管理过程中找出薄弱环节,使其管理和效益水平上一个更大的台阶。审计中对两院的人力资源使用状况,物资利用状况及财务风险情况进行了综合审核,发现两院存在固定资产增长速度过快,影响流动资金周转,固定资产效益率自我评估不准确等问题,对此提出了整改意见,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发挥医疗资源的最大效益。
2.3 年度收支审计 年度内对3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年度收支审计,审计以2008年度的会计资料为主,主要审查了被审计单位是否按《会计法》的要求办理会计事务,是否按《医院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是否任意扩大收入范围,支出是否合理,本单位有无自己规定的支出项目,是否虚增资产、负债,帐帐、帐物、帐款是否相符,办公经费开支情况,车辆维修支出情况及招待费的开支情况,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重大支出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在审计中发现,个别卫生院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不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先后进行回访,监督其财务管理及时到位,堵塞了管理漏洞,避免了经济损失。
2.4 财政专项拨款使用情况审计 本市各乡镇卫生院目前经营困难,工资只发到档案工资的58%,养老保险等四金不能按规定落实,职工情绪不稳定,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于2009年初追加卫生院经费700万元,专项用于交纳职工养老保险金等。同时,济南市及本市对村卫生所建设投资880余万元。本局对此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十分重视,于本年9月份组织审计人员对22个卫生院进行了追踪审计,审计中发现,个别卫生院款项使用不合理,引起职工的不满。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监督其按资金性质专款专用。
2.5 新农合专项审计 针对新农合报销中个别卫生院存在的擅自更改报销比例,超范围报销等问题,在审计中深入村庄及农户中核对报销数额及报销比例,并仔细审核新农合凭证、帐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其整改,并举一反三,保证了新农合工作健康运行。
在审计中,发现个别乡镇卫生院不顾单位经济状况,盲目追求设备的高精尖,造成了医疗设施的闲置和浪费,为此,卫生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规定,规定大型设备和基本建设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并经院长办公会研究通过,报卫生局审批后方能实施,促进各单位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了单位经济效益。
4.1 领导重视内审工作是根本。只有卫生局以及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的重视,才能按年度计划抽调局直单位相关人员组成审计组,才能落实审计结果和纠正错误。
4.2 部门支持是前提。卫生系统内审工作得到了市审计师协会及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15名审计人员上岗得到了专业知识培训,为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审计人员认真负责,敢于坚持原则。15名审计人员年累计工作日300 d左右,保质保量的完成内审工作任务。通过审计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减少了财务支出中的跑、冒、滴、漏,为各单位的增收节支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同时也锻炼了会计队伍,使大部分财务人员得到了磨练,增长了知识,由单纯的会计记帐向财务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