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杰 吴欣华
1.1 调查对象 牡丹江市所属各市、县、区的农村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被调查的3126人中,男1516人,女1610人,年龄为(71.35±9.92)岁。
1.2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上述各市、县、区农村老年人中随机抽查了3126人,调查人员均为培训过的精神科专业人员,采取面对面讲解,集中填写问卷方式进行筛查,收取有效问卷。
1.3 调查工具 自制《老年人睡眠状况调查表》、生活事件量表[1]、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2],诊断标准以 2001-CCMD3为依据。
2.1 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状况,在3126名调查对象中查出睡眠障碍者716人,睡眠障碍的时点发生率为22.90%,男性睡眠障碍发生率(10.64%)与女性发生率(10.93%),比较无显著差异。
2.2 年龄在70~80岁组发生率(30.86%)高于60~70岁组(21.35%)及 80 岁以上组(11.57%),(χ2=38.45 P <0.01),经济困难组发生率(13.56%),高于富裕组(12.62%)及收支平衡组(9.78%),(χ2=8.36 P < 0.05)。丧偶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40.00%)高于有偶者(11.28%)(χ2=7.20 P < 0.01),家庭不和睦者睡眠障碍发生率(33.69%)高于和睦者(18.40%)(χ2=6.88 P < 0.01)。性格内向者睡眠障碍发生率(26.42%),高于外向者(15.30%)(χ2=13.78 P < 0.01)。女性曾治疗者(78.62%)高于男性(51.47%)(P <0.05),因睡眠障碍而影响劳动者占 64.2%,睡眠障碍与家庭有关问题居多者占48.60%。
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与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关系、性格特点及不良嗜好有明显关系,与性别、民族、家庭结构类型等因素无明显关系,睡眠障碍者的社会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缺陷,这说明睡眠障碍已给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应引起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4.1 给予农村老年人足够的家庭支持,家庭中子女应多给予老人关怀和照顾,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尽量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减少孤独感。
4.2 应用家庭或社会支持系统,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全部或部分经济来源,消除由于经济原因产生的压力。
4.3 保持家庭和睦,增进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家庭成员间要多沟通和交流,给予老年人应有的尊重,可让其在家庭中尽其所能的发挥作用,做些适量的家务等,这样会使老人感到欣慰和满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
4.4 协助老年人增进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克服不良嗜好,不吸烟、不饮酒,保持情绪乐观,生活规律,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4.5 要经常对农村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保健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提高老年人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强应对不良生活事件的能力。
4.6 给老年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以保证睡眠质量。
总之,作者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睡眠情况的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帮助农村老年人提高自身心理防御能力,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