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训练中常见的十种心理效应

2010-08-15 00:51方绍勤
中国工作犬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犬种拉赫警犬

方绍勤

警犬训练中常见的十种心理效应

方绍勤

一、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学过文学、油画,可成绩都不尽如人意。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其做事一丝不苟,建议他学化学,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对应警犬训练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警犬技术工作,在选择训犬员的时候,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考查,包括身体素质、职业愿景等。也不是所有的犬都适合所有专业的训练,我们应该建立犬——专业的双向对照体系,按犬的神经类型等因素来安排训练的专业方向。

二、首因效应

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每个训犬员刚接触犬,大多会根据犬的体型外貌对犬进行评价。曾经有一女学员,对配发的犬的定位为“太丑了”,并试图换犬,在教员的劝阻下,经过训练,此犬训练成绩为当期培训班第一名。这说明带犬民警不能因一些外在的因素片面地否定犬,造成犬资源的浪费。

三、光环效应

指对外物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物的某些主要特征有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它的一切都良好,这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则被赋予其它不好的品质。

这种心理效应常见于对犬有一定了解的训犬员,他们会对犬进行自我意识的解读,因为其了解某犬种或犬的某方面特征,就偏执地认为这个犬种什么都好或都不好,譬如马里努阿犬做治安防范犬都好,德国牧羊犬做搜毒犬都不好等,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四、刻板效应

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物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

刻板印象在警犬训练中主要表现为对犬种、性别、体型的挑剔。最简单的例子为,始终认为治安防范一定要体型巨大、性别为公的犬,但是具备这两种条件的个别犬却又未必符合训练的要求,教员给学员的建议是“你只能去动物园拉一头公象”。

五、从众效应

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调整与改变自己使其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

新训犬员尤其容易如此,不结合自己所带犬的犬种、神经类型、个体特点,而是盲目跟从、误听其他训犬员的“建议”进行训练,最后收效甚微甚至南辕北辙。

六、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情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在训练中每个训犬员都有会所期待,所谓“什么样的人训练出什么样的犬”,对犬合理的期待一般都会变成现实,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只有拥有这样的心理效应,才可能友善地对待所带的犬。

七、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高度符合警犬训练的原则,训练科目和难度应适度的螺旋式上升、次递提高,这也才符合犬自身思维发展和对科目的认知水平。切忌急功近利,否则势必适得其反。

八、蝴蝶效应

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主要体现在科目训练初期,就必须规范人、犬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反之,对细节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长此以往,将可能酿成大错。

九、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这种心理效应新训犬员易犯,训练初期教员说什么科目先不要训练,结果就有人去尝试,造成恶果。如教员让学员不要训练障碍,结果有学员偏不听,结果造成人犬重伤的恶剧。

十、超限效应

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训练中,时间、强度、难度都应掌握一个“度”,“过度”会使犬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反作用,造成受训犬的欲望和科目兴奋性降低。

这些心理效应可以给训犬员起到提醒、警示、矫正等作用,在日常的训练中,正确理解、合理运用这些心理效应,便能避免一些不必要错误的发生,促进警犬的训练效果。

(作者单位: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650204)

(编辑:颜 勤)

猜你喜欢
犬种拉赫警犬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什么狗最短命
中国本土犬种的分类探讨
积极做好我国原生犬的挖掘保护推动本土犬种的开发利用
论《忠犬八公物语》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做自己爱好的事
警犬钢笔画
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