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衡 刘庆和
浅述训养犬引发的心理变化及社会蕴涵
唐秋衡 刘庆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推进,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相应满足之后,精神需求自然而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内容,训养犬就是人们精神需求的具体表现和有力佐证,这种表现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已经成为一种寻常百姓的社会现象。然而人们在津津乐道训养犬所获得的快乐时候,并不一定十分清楚这种快乐所蕴涵的心理现象与相关变化,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深刻而又重要的社会蕴涵。为使人们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引导人们训养犬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很有必要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成就感是训养犬的人们普遍存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尤其在专业训犬者中表现更为明显。当自己的爱犬经过相关训练而学会做某一科目或形成了某种作业能力的时候,训犬者获得的成就体验会非常强烈,这种强烈体验通常会引发训犬者的性格变化。一般性格内向的人会变得活泼外向,更易与人沟通交流;性格外向的人则会变得更加刚毅自信,处事老练而又不失周圆。由于训养犬具有看家护院、导盲陪伴等实际应用价值,且能愉悦人的性情,因而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需求也就不足为奇。正是这种能满足人们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时尚心理需求,使得训养犬的人群不断扩大,训养犬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美的、进取的、好的甚至是有魅力的时尚,这在目前人们的心理上已经成为一种积极的观念,且不可动摇。这种时尚效应,进而有可能成为促进新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风俗形成的前驱。
人们训养犬所表现和获得的最主要心理特征当数情感寄托。情感有所寄托是人们最大的一种快乐,不论家庭所训养的犬属哪一种类,也不论训养者为何种年龄,情感有了新的寄托位置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年长者所训养的伴侣犬和盲人所训养的导盲犬,在陪伴其主人度过的美好岁月里,由于日久生情,往往成为犬主的重要精神支柱,并且很难被其他事物所替代。在训养犬成为犬主一种情感寄托的同时,会引发犬主的兴趣变化。兴趣是个体力求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人们对事物的真正关心。人们在玩赏自己所训养犬的时候,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就改变了相应的兴趣,会对所有与犬有关的事物产生相应的注意力。这种兴趣的变化,促使犬主能够积极地认识事物,进而对生活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当这种态度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的时候,将会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人际交往总是与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情绪愉悦是个人情感体验的一种重要表现。情绪愉悦建立在情绪健康的基础上,其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际交往。人生在世,不论谁都不可能完全形单影只,孤芳自赏,都必须进行人际交往,并寻求情绪愉悦与心态平和。尽管情绪愉悦获得的途径与方式多种多样,但训养犬者通过相互间进行交流沟通而获得的愉悦心情显然最为突出。人们在训养犬的过程中,因为要照顾犬的饮食起居和对犬定时运动,无形中使犬主的日常生活变得更为规律健康,情绪变得欢快温和,心态变得淡泊自然。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又会引发犬主的社交变化,且表现为一种交往效应。犬主在户外散放运动犬的时候,犬就成了犬主间人际交往的最好媒介和桥梁。这种社交变化中的交往效应,带给训养犬者的快乐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也是训养犬的人们不断出现增多的力量源泉。正因为训养犬有这种交往效应的社会蕴涵,方才使得空巢老人不再孤独,青年男女间话题不再单一,残障人士有了引路的帮手,成功人士有了身份的象征。总之,人们的身心健康有了新的保证。
犬是具有生命和灵性的动物,需要与主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协作,爱护它们就是在它的一生中都给予它关怀和爱。人们在训养犬的过程中,没有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和无情竞争,只有爱的奉献、无私关怀和入微体贴。一般训养犬在引发犬主人性回归的同时,家庭关系也日渐和睦。这种和谐变化,必然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通常这一过程是缓慢和持久的,是社会促进定律现象的典型表现。心理学家把他人在场(比赛伙伴或观看者)引起的个体活动中效率相应提高的现象叫做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形成,正需要这种社会促进定律的普遍存在。
可以说在犬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家庭中讨人喜欢的一员,成为人们钟爱的奇妙伴侣的今天,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快乐,其引发的心理现象及其相关变化,更具有丰富而且深刻的社会蕴涵。
(作者单位:唐秋衡 ,湖南省衡阳市公安局警犬基地,421200;刘庆和,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330100)
(编辑:李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