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湘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确用量用法下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为了了解我院医护人员对ADR的重视程度,开展此项调查。
对本院共75名医、护及药学人员进行不良反应重视度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药物不良反应概念、报告意识、上报范围及原因、上报程序等。
2.1 基本情况 共收回有效答卷70份,回收率93.3%。其中医生41份、护士9份、药学人员20份。
2.2 医护人员对ADR监测工作的重视情况 对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汇总。
2.3 对上报程序的调查 全院医护人员对我院ADR监测程序的了解情况,进行汇总。
2.4 对ADR上报意义和增加ADR 在对ADR监测工作意义的调查中,有85.1%的人员认为ADR监测工作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提高医护人员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38.5%的人员认为可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2.5 对ADR漏报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87.4%的人员认为医院不存在ADR的漏报现象;有12.6%的人员认为医院存在ADR的漏报现象。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ADR发生率约为10% ~18%[1]。在此次调查中,有12.6%的人员认为存在所在部门ADR的漏报情况。但实际情况远不止这些。下面就ADR漏报现象进行分析。
3.1 对上报程序认识不清导致ADR漏报 医院临床医生普遍对ADR工作不够重视,各个部门的ADR宣传员回到本科室,对ADR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使ADR工作收效甚微。由此可见,我院的ADR监测工作还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加强宣教。首先要提高ADR的认知度,才能做好其他一系列相关的工作。
3.2 与医疗纠纷的关系认识不清导致ADR漏报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ADR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管、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很多医务人员错误的认为,承认ADR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医疗水平不高,就等于承认了医疗事故。正是由于这些人员对ADR与医疗纠纷之间关系的误解,导致很多人存在着不敢和不愿上报的心理。
3.3 法律意识不足导致ADR漏报 医务人员普遍认识到ADR的存在,但只有少数人知道我国已颁布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导致了ADR上报数量不能如实地反映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匿而不报的、未按要求报告的均应进行相应地处罚,任何个人发现ADR都可报告。
3.4 对ADR概念认识深度不足导致ADR漏报 调查中,另有相当多的医务人员错误的认为ADR是由药品质量、杂质及不合理使用引起的。药品具有双重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或多或少的危害,引起生理、生化机能的紊乱和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ADR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客观情况,这些ADR有的是由于药品的自身因素,有的则与患者机体状态或疾病情况有关。它的发生受医药学研究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是药品本身具有的自然属性[2]。认清了这一点,即可避免 ADR的误报,又可使ADR获得正常的上报。通过ADR上报,临床医生能正确诊断疾病、掌握所用药品的安全信息、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则可有效地避免或减轻潜在的ADR。
3.5 对ADR上报主观意识不强导致ADR漏报 大部分人员都非常清楚对新的、严重的、常见的、能确认的和可疑的ADR都应进行上报。对不能上报的原因有近13%的人员是由于缺乏时间、不愿承认是因ADR导致的用药损害、上报ADR就等于承认医疗事故,表明很多医务人员对ADR没有足够的重视,存在怕麻烦的心理。
通过此次调查,对我院的ADR工作有了深刻的了解,对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ADR监测工作是一项不以赢利为目的的连续性、长期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要加强工作力度,普及ADR知识,还需要全院各环节的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具体工作人员具有操作的可行性,有助于ADR工作的发展。
[1]李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研究概况.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19(1):1-3.
[2]金桂兰等.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认识程度调研.中国药房,2005,16(14):1098-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