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杨鑫森 张秀芹
我院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为美国泰科生产的长期带卡夫双腔留置导管动脉容量1.3 ml静脉容量1.4 ml。在进行一段时间的透析后发现:
1.1 两次透析时间间隔过长,一周2次或1次的血液透析患者很容易发生血栓堵塞管腔内血栓,往往在血透时流量不佳;
1.2 原有基础病加重,心脏进行性扩大。管尖移位,以及导管尖端对血管壁或心房壁反复损伤造成,形成附壁血栓;
1.3 固定管道的缝线易断裂,或着人体皮肤对异物缝线的排斥作用,使缝线脱离皮肤,致使导管部分滑脱固定位置移动;
1.4 患者高凝状态,或者肝素用量不足,在抽吸导管静脉回血时往往很费力就应考虑静脉内血栓形成。
2.1 上机前检查导管是否牢固,导管位置是否牢靠,导管位置是否移位,给予强力碘对置管口及置管外面的双腔管道以及甘素帽均用强力碘伏消毒,无菌纱布覆盖。
2.2 在透析中,出现置管流量不佳时,可采取动静脉反接,但可能会影响透析效果。尝试抽吸堵塞的导管腔,用3 ml注射器将用1 ml稀释好的尿激酶1 ml注入堵塞的管腔内每隔10 min追加0.3 ml盐水共2次,把有活性的尿激酶推向导管远端;
2.3 如果还不见效,采取尿激酶溶栓,具体方法,10万单位尿激酶加生理盐水3 ml分别注入留置导管动静脉管腔内,保留10~15 min,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若一次无效,可重复进行,效果显著。
2.3.1 特别推荐在非透析间隙进行封管,对一周1次或更长时间的透析患者,采取透析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3 ml+普通甘素纳100 mg封管。动脉1.3 ml静脉1.4 ml封管。在非透析间期隔天或每天用尿激酶封管。
2.3.2 具体方法 注射用尿激酶1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3 ml,动脉端1.3 ml静脉端1.4 ml,进行保留封管,防止发生血栓形成堵塞管道。也可采用尿激酶与纯肝素交替封管,即普通肝素钠注射液,动脉端1.3 ml静脉端1.4 ml保留封管,需要注意,因置管处经常打开暴露与外界相通,极容易造成感染。应尽量减少封管次数。每次都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换药,另外注意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防止体内各系统脏器出血;经上述处理的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血流量都很好。为确保安全一至两周后可适当拉长封管时间甚至改为常规封管。
2.3.3 如果溶栓无效,得考虑更换导管。
2.3.4 养成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医护人员要加强宣教。
2.3.5 患者的饮食很重要,喜好食用牛羊肉油腻食物,这部分患者容易发生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
向患者经常宣传自我保健意识,及注意事项。加强患者依从性配合治疗才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1]梅长林,叶朝阳,戎矣.实用透析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