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使用注射胰岛素的护理

2010-08-15 00:51:00左智慧周媛孙桂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5期
关键词:病情胰岛素血糖

左智慧 周媛 孙桂琴

目前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与冠心病,肿瘤合称三大重要慢性疾病,已成为日益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世界性问题其中2型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上升,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对我院近年来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心理状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与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患者系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糖尿病诊断标准为1997年艾达诊断标准,经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患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需要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胰岛素均由患者自己使用诺和笔进行多次皮下注射,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81岁,平均60.3岁;初中以下文化44例,初中以上文化40例;病程最短为初发,最长为22年,平均7.6年。

1.2 调查方法 以问卷方式调查,问卷涉及的主要内容:患者对注射胰岛素的认知程度,是否有思想准备,有无紧张恐惧,对胰岛素治疗配合与否及副作用的顾虑,患者自身注射能力,经济状况,使用胰岛素后患者的情况反应及配合程度,使用胰岛素后症状是否改善,有无出现并发症等,再加上具体观察,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通过调查,患者心理特点表现为:

2.1 焦虑、恐惧心理 长期的血糖波动和对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的恐惧,造成许多患者存在复杂的心理反应,故焦虑反应较普遍,比如情绪紧张、易激动、好发脾气、心胸狭窄等等。尤其是对初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感到恐惧,对自己缺乏信心,担心胰岛素的“成瘾性”,担心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后,终身对胰岛素依赖。

2.2 绝望心理 由于病情加重,对口服多种降糖药物血糖仍旧波动,医疗中的各种检查结果不理想,及患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心理承受力低下,出现神志不安,日常行为难以自理,有的甚至做出自杀。

2.3 猜疑心理 表现为对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效的怀疑,对胰岛素副作用的过分担忧,怀疑猜测医生、护士、他人隐瞒病情,对周围的事情非常敏感,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身,对其他患者的病程结果进行无故的病情联想,导致身体怠倦,神志恍惚,身心疲惫。

2.4 拮抗心理 对自身的病情满不在平,经常违背医嘱,不积极治疗,尤其在病情好转后,擅自减少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次数和剂量,甚至自动放弃治疗。

3 心理护理

3.1 糖尿病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不足,通过发放通俗易懂的书籍、宣传册及面对面的信息指导让患者明白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益处。做好血糖监测记录:良好的血糖监测记录,可以帮助分析和找出血糖不稳定的原因,并加以纠正。记录中应包括每天血糖监测的时间、血糖值和饮食量、进食时间以及用药与时间,特别是胰岛素量与注射时间。每天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和一些特别的事件,如发烧等。

3.2 第一次注射胰岛素的护理 一般来说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担心注射时出现错误。故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方便性和安全性,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诺和笔(R)3型具有剂量精确,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同时8毫米30 G的注射针头是目前皮下注射使用的最细针头,由于针头外层采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保护膜,既减轻了注射时的疼痛,又可减少注射时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还有患者在首次注射时,手把手对患者进行教导效果非常理想。

3.3 低血糖的防治 低血糖一般发生在空腹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后3~4 h,有时也可在注射15~30 min出现。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并动态监测心悸、多汗、饥饿等症状,应暂时停止注射,轻者进水果糖甜点心,重者给予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 ml,必要时酌情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注射液,并告知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

3.4 密切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使他们愿意把心理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缩短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信赖感。多动员家属经常陪伴探视患者,避免产生被遗弃感。护理人员应该谅解多疑患者的异常行为,应该主动关怀体贴他们。

3.5 护理人员应继续学习扩大知识面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内涵不再仅仅是对疾病本身的护理,而是涉及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广泛知识,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以便能与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沟通,才能达到应有的护理效果,如护理人员的心理、自然科学、艺术、人文科学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知识。

4 体会

通过对84例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配合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均取得一定疗效。笔者体会到,通过以上的心理护理后,使患者消除其不良情绪和情感,信心恢复,合作良好。因此,要求护士在临床护理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到耐心解释、热情安慰、关心鼓励和开导患者。调动患者积极因素,使其配合治疗,提高疗效达到疾病早日康复的目的。

猜你喜欢
病情胰岛素血糖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34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0
猪的血糖与健康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