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娜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关系密切,它与胃酸一样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我们采用雷贝拉唑合用克拉霉素和替硝唑组成短程三联方案,并与奥美拉唑组作对比,观察此疗法对Hp的根除效果及其不良反应。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至2008年1月以来,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Hp感染的患者共196例,其中胃溃疡50例,球部溃疡8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59例,随机分为两组,雷贝拉唑组102例:男78例,女24例,年龄(45±13)岁,奥美拉唑组94例:男71例,女23例,年龄(48±15)岁。两组间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予以克拉霉素胶囊0.25 g及替硝唑片0.5 g,2次/d,口服。雷贝拉唑组加用雷贝拉唑胶囊40 mg,1次/d,口服;奥美拉唑组加用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1周。2组中活动期溃疡患者在治疗1周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40 mg,1次/d或奥美拉唑20 mg,2次/d共3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治疗前记录患者消化道症状,并于服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末复诊,记录病情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②溃疡病变愈合情况观察:1周抗Hp治疗结束1月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及糜烂愈合情况。愈合标准为愈合:糜烂、溃疡灶消失或仅留疤痕;有效:糜烂或溃疡面积缩小≥50%;无效:糜烂或溃疡面积缩小<50%;③Hp清除标准: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artry银染色及14C-尿素呼气试验3种方法进行Hp检查,疗程结合后复查其中2项检查均阴性者为根除;均阳性者为未根除。
2.1 患者病变愈合情况的比较 雷贝拉唑组愈合92例,愈合率为90.2%;奥美拉唑组愈合87例,愈合率为92%。2组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2.2 患者治疗后Hp根除情况比较 雷贝拉唑组Hp根除91例,根除率为89.2%。奥美拉唑组Hp根除80例,根除率为85%,2组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2.3 症状改善情况 2组患者上腹隐痛、不适、泛酸症状于治疗后3 d症状明显改善,治疗7 d后症状消失率雷贝拉唑组为92.2%(94/102),奥美拉唑组为92%(86/94)。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主要为口腔金属味、乏力、恶心、腹胀、腹泻、皮疹等,其发生率雷贝拉唑组为30.4%(31/102),奥美拉唑组为28%(26/94),但症状较轻微均可耐受,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者,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均无异常。
幽门螺菌感染(HP)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并与其复发密切相关,清除Hp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而任何一种抗生素的单独应用都易诱发细菌耐药,因此应避免使用单一抗生素进行Hp根除治疗。目前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并添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克拉霉素是目前已知抗生素中对Hp最强的药物之一,含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与不含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相比,HP的治愈率可提高10% ~20%[1]。本疗法中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同是PPI,有文献报道,口服雷贝拉唑40 mg,奥美拉唑40 mg的抑菌作用相似,均有较好的抑酸作用,且抑酸强度相似。[2]而本研究表明以此2种PPI分别与克拉霉素、替硝唑构成2种三联方案Hp根除率达89.2%,85%,7 d症状消除率分别达92.2%,92%,溃疡或糜烂愈合率分别为90.2%,92%,说明这2种三联疗法在Hp根除率、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窦炎临床症状的缓解、溃疡及糜烂病变的愈合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本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高,清除Hp治疗7 d后停用替硝唑和克拉霉素,绝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消失,考虑不良反应主要与替硝唑和克拉霉素有关,但症状较轻微,均可耐受,无因不良反应停药者,说明患者对此2组方案有较好的依从性。
从本研究结果看,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疗效相当,这2种三联短程疗法具有疗程短,服用方便、高效低毒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赵本钰,林菁,张伟,等.消化性溃疡抗感染治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1):49-50.
[2]张燕捷.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的研究现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