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莉
造成白细胞减少的疾病有各种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贫、淋巴瘤、MDS、恶性转移瘤、病毒性肝炎、药物所致的免疫性粒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如SLE、恶性组织病、脾亢、严重败血症、粒细胞分布紊乱等。病因繁多,目前尚无一种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可长期使用的药物。传统中药参附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皂甙,水溶性生物碱等。具有益气补阳,活血化瘀,激活骨髓造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从而起到可以减缓白细胞下降程度,并可提升白细胞作用。因此使用参附注射液静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取得满意的疗效。
1.1 对象 自2004~2008年在吉林省珲春市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病例共164例,男88例,女76例,年龄13~72岁,平均38岁。其中白血病化疗后30例,巨幼贫24例、MDS16例、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4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9例、脾亢9例。这些病例白细胞在0.8×109/L~3.8×109/L之间。符合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对于白细胞<2.0×109/L的病例,在用各种升白药,如参芪片、鲨肝醇、生白能等治疗后,白细胞上升不明显然然后再用参附注射液40~50 ml,静脉点滴,1次/d。其余>2.0×109/L,<3.8×109/L的病例直接用参附注射液40~50 ml,静脉点滴,1次/d。结果一周后白细胞开始上升,当升至4.0×109/L后停止治疗,疗程3~6周。
外周血白细胞低于4.0×109/L时为白细胞减少症。循环中的白细胞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每一种细胞具有其独特的功能。总的白细胞计数并不代表其中细胞类型计数正常。粒细胞中中性粒细胞占绝大多数,因此所说的粒细胞减少等同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外周血中粒细胞绝对值成人低于 2.0×109/L,儿童低于1.5×109/L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如粒细胞严重减少,低于0.5×109/L为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减少绝大多数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下面针对几种情况讨论白细胞减少机制。
对于化疗后白血病患者,参附升白细胞机制是可减轻化疗后的副作用,可能是由于参附可提高患者谷胱甘肽氧化酶含量,从而起到直接灭活黄嘌呤氧化酶,消除氧自由基减轻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保护细胞免受损作用。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由于起到降低血液粘滞性,疏通微循环等作用,从而使更多化疗药物进入组织细胞,提高药物浓度,防止产生耐药性。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疗效。对化疗造成骨髓抑制有一定调节作用。对于免疫性白细胞减少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关,参附提高患者白细胞机制一方面是由于提高患者免疫机体免疫功能。主要原因可能是参附通过促进吞噬细胞功能,可提高补体含量,升高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量,促进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动物实验证实参附注射液不仅可提高体液免疫功能。还可以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参附可以改善周围血管和毛细血管的血流状态,使血管壁恢复正常功能,从而促使淤滞在脾脏器。血管内的白细胞进入血流,使白细胞迅速升高[1]。
对于再障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参附升高白细胞的机理除与免疫功能提高外,与微循环障碍的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有关,可起到改善微循环消除自由基,保护组织细胞作用。还有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作用[2]。对于脾亢病例引起白细胞减少是因参附可以促使淤滞在脾脏内的白细胞大量入血有关[3]。对于MDS升白机理是由于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还可能与其保护细胞受损有关。对于巨幼贫病例参附不仅有改善神经系统症状,还可以通过降低血液粘滞度,舒通微循环作用,使更多的营养进入细胞内从而升白细胞作用。
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人参皂甙和乌头碱。具有补气温阳功效。故可改善化疗后正气不足的状况。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机理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以及参附中的人参皂甙可阻止细胞钙通道,防止钙超载,减轻或抑制细胞结构的破坏,从而提高了骨髓的造血功能。[4]
[1]张纯.参附注射液治疗血液病的临床观察.华西药学杂志,2002,17,(1):70.
[2]邱仲川.参附注射液辩证治疗肾阳虚型再障.华西药学杂志,1999,14(4):280.
[3]郭兴法.参附大补汤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10例.浙江中医杂志,2001,9:378.
[4]张世伟.参附汤的药理研究进展.江苏中医,1990,1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