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患者在ICU期间的护理

2010-08-15 00:51:00陈艳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7期
关键词:中枢性中枢神经外科

陈艳红

神经外科ICU主要监测生命体征、意识、颅内压、脑出血、脑电及脑代谢等内容,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监测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做出及时处理最终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目的。本文对我院神经外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脑部手术患者在ICU进行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脑部手术患者均来自我院神经外科的住院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5~84岁,平均年龄52岁,40例患者中,其中:21例脑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4例。气管插管17例;气管切开4例;上呼吸机10例。

2 病情监测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般来说,生命体征可直接反映患者全身状况,而生命体征的变化又受中枢神经的管理,颅脑损伤、脑出血、急性颅内压增高等疾病均可引起生命特征的改变,常常是诊断颅内急性疾病的主要症状。在监护病房的患者,一般24 h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血压保持在140/60 mm Hg(18~7/8 kPa)左右,脉搏为70~80次/min,呼吸为10~20次/min,体温在38℃以下,如果进行人工冬眠及低温疗法,要求体温下降到31℃ ~32℃。如果术后患者出现脉搏缓慢而洪大,60次/min以下,呼吸慢而深大,血压升高,常提示有颅内血肿的可能,此时患者需做CT检查,确诊后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如果未及时治疗,患者将进入晚期失代偿阶段,出现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呼吸异常或突然停止。颅脑损伤患者多表现为低热,丘脑下部损伤患者常出现中枢性高热。术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又突然上升,应考虑伤口、颅内、肺部、泌尿系感染的可能性。

2.1 体温的监测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丘脑下部,散热中枢在丘脑下部前区,产热中枢在丘脑下部后区。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使人体温度保持在相对恒定状态。

2.2 心率、心律的监测 心率、心律是反映心脏功能状态的主要指标。神经外科重危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特别当病变位于胼胝体、下丘脑及脑干附近时可产生复杂多变的心率变化。另外,当颅脑手术患者术中血液的丢失,以及应用脱水剂造成脱水状态等,也可引起患者心率发生改变。神经外科患者心率变化可分为中枢性和血管源性两大类。

2.2.1 中枢性病变所致心率变化 心血管运动中枢位于延髓内,端脑、扣带回及部分额叶皮质也参与心血管运动的调节。颅内病变累及上述病变时,可引起心率变化。特点是有中枢神经的原发或继发病灶的病理基础。心率变化突然、无规律性、无明显周围性因素可寻。第3、4脑室附近的病变开颅手术操作等,患者心率可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心率快者可达200次/min左右,慢者仅30次/min左右。也可表现为忽快忽慢。由子这种心率变化系脑病变所致。

2.2.2 心血管源性病变所致心率变化 主要见于患者原有心脏疾病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如呕吐、脱水、大剂量应用脱水剂、限制输液量和术中大量输血等;尚有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功能衰竭。这类患者常可找出导致心率变化及心力衰竭的原因,心率变化较为缓慢,幅度也小,但较为持久。在处理上,主要以纠正引起心律变化的原因为主,如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应考虑补液、输血而对心排血量低的患者则予以强心利尿,补液时选用胶体液为主。

2.2.3 呼吸的监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常导致中枢性呼吸障碍,加之因颅脑伤并发支气管黏膜下出血、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部感染等情况,呼吸常出现异常。所以,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呼吸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2.2.4 血压的监测血压的监测可作为了解患者有效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神经外科患者的血压变化复杂多变,表现为血压过高或过低。

血压过高:神经外科重危患者中,血压高者多于血压过低者。①颅内压对于血压的影响:颅内压增高后,患者原有的血压水平难以使血流顺利进入颅腔,于是,脑干血压中枢受缺血的刺激而反射性的升高血压,克服增高的颅内压,维持适当的脑血流,这是一个自动控制的调节脑血流的病理生理机制。所以在处理上应以降低颅内压为主,切忌盲目地使用降血压药物降低血压,以免引起脑灌流量的减少,造成缺血性脑损害,而且会因此加重颅内压增高;②脑血管痉挛对血压的影响:脑血管痉挛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后,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可反射性引起血压升高。这种血压升高同样是一种生理代偿作用。在处理上,以治疗脑血管痉挛为主。对于血压,以维持在正常稍高的水平较为适当,以避免因血压过低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患原发性高血压者,可以应用降血压药物。所以,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如有变化,立即报告医生。

3 小结

ICU收治的患者以昏迷者多见,患者病情变化快,随时有生命危险,实施有效的全方位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早期康复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中枢性中枢神经外科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MRI特征及其与性激素基础值和激发值的关系
试议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与“进”“出”两种行为
小儿推拿治疗中枢协调障碍163例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2:54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慢性紧张型头痛中枢调控的影响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50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