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香椿研究所)
Ⅳ.香椿的病虫害防治
1.1.1 病原菌和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丝核菌,以无性世代繁殖为主,有性世代只在高温高湿下偶有发生。病原菌在土壤中生存、传播和为害。在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容易发病。
1.1.2 病状 香椿根腐病在幼苗期发现为芽腐、猝倒和立枯。大苗上表现为根茎和叶片腐烂。患处皮层变为赭褐色,继而变成黑褐色,流水,腐烂。病株生长迟缓,中期落叶,重者导致死亡。
1.1.3 防治 适时间苗,避免苗木过密,培育壮苗。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种,防林地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用0.5~1kg石灰处理根穴,或用50%代森锌800倍液灌根,每株3~4L。出圃苗用5%石灰水或0.5%高猛酸钾液浸根15~30min,用清水洗净后栽植,防止病苗出圃。发现病株用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锌1000倍液喷洒根茎处。发病前半月喷1次2%石灰水。忌用大水漫灌,雨天或土壤湿度过大时,可在苗木株行间撒草木灰,每667m2用75kg左右。
1.2.1 病原菌和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三孢柄锈菌。初夏发生夏孢子,可多次侵染,扩展快。冬孢子在叶片后期发生,由气流传播。
1.2.2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夏孢子堆生于叶片两面,散生或群生,突出于叶面,黄褐色。冬孢子堆多生于叶片背面,呈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散生或相互合并为大斑,突出于叶背。感病植株生长缓慢,叶斑很多,严重时引起落叶。
1.2.3 防治 冬季扫除落叶,焚烧,控制初侵染源。发病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发病初期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半月喷1次,667m2用药液100L左右,或喷15%可湿性粉锈宁600倍液。
1.3.1 病原菌和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榛球针壳菌,以闭囊壳在病叶上过冬。翌春,从闭囊壳中放出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发芽后从气孔侵入叶片,过后在叶背产生菌丝层及大量粉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蔓延。8~9月间形成闭囊孢子,9~11月成熟后,随病叶落地越冬。
1.3.2 症状 叶片受侵染后,初期发生不明显的褪绿病斑,不规则形,逐渐在叶背产生白色粉状物,这是病原菌的菌丝层及粉孢子。秋季,叶背病斑上又产生初为黄褐色,后变黑色的小颗粒,是病原菌的有性阶段闭囊壳。此病危害叶片,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树势和翌春椿芽产量。
1.3.3 防治 清理病落叶,焚烧或深埋。在合理浇水的同时,氮、磷、钾配合施用;发病初期喷0.2~0.3波美石硫合剂,或1:1:2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5%粉锈宁600~800倍液。
1.4.1 症状 多发生于幼树主干。首先树皮上出现梭形水渍状湿腐病斑,继而扩大,呈不规则状。病斑中部树皮裂开,溢出树胶。当病斑环绕主干1周时,上部树梢枯死。
1.4.2 防治 就地选无病株留种,或从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引进无病良种。对幼树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对林缘、道旁的树干要涂白或混栽其他树种给香椿遮荫,防止日灼或冻裂。发病时用70%托布津2000倍液喷洒,剥除患处树皮,并涂抹10%碱水或氯化锌甘油合剂。
属鞘翅目,天牛科。
2.1.1 生活史及习性 此虫食性较杂,除为害香椿外,还为害核桃、桑、泡桐、板栗和杨树等。幼虫在皮层及木质部钻蛀隧道,被害树木大部枯死。为毁灭性害虫。2~3年完成一代,以成虫或幼虫在树干内越冬。6月上旬成虫出现,啃食嫩枝皮层补充营养,经30~40d开始交尾产卵。雌成虫在距地面1~2m高的树干上咬破树皮成一椭圆形指头状下陷槽,然后将产卵管插入槽内产卵1粒,1株树木上产卵10多粒,卵期10~15d。初孵幼虫蛀食韧皮部或边材,20多天后围绕树干蛀食,被害处的树皮逐渐外胀纵裂,然后幼虫钻入心材为害。幼虫人孔处有大量粪屑排出。老熟幼虫在虫道末端化蛹,蛹期30d。一部分蛹当年8~9月羽化成虫,并在虫道内生活9个月左右,翌年5~6月飞出产卵为害。
2.1.2 防治 云斑天牛产卵部位低而明显。在产卵和孵化初期,及时检查,发现产卵痕迹或幼虫,人工杀除卵粒或用药剂毒杀初孵幼虫,或清除洞内木屑,用铁钩杀死洞中幼虫。用50%敌敌畏乳剂1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400倍液注入排粪孔内,然后用黄泥封口;或用磷化铭片或磷化锌毒签塞入虫孔,杀虫率颇高。
属鞘翅目、金龟甲科。
2.2.1 生活史及习性 成虫铜绿色,有光泽,前胸绿色,两侧黄褐色,雌成虫腹部白色,雄成虫腹部褐黄色。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过冬,翌年4月上旬到表土层活动为害。5月下旬开始化蛹,6~7月间是成虫发生高峰期。成虫昼伏夜出。傍晚从土中飞出取食树叶,并交尾。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寿命25~30d。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花生、豆类、薯类和玉米等田地里。7~8月出现1~2龄幼虫,食量较小,9月份大部分幼虫进入3龄,食量增大。为害幼茎,剥食香椿树皮层。
2.2.2 防治 圃地周围种蓖麻,或用黑光灯诱杀,或人工振落后捕杀。用50%辛硫磷乳油250g加水250kg喷洒或灌根杀幼虫,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洒。
属鳞翅目,螟蛾科。
2.3.1 生活史及习性 香椿蛀斑螟是专食性害虫,为害香椿的枝干,幼树主干受害后整株死亡,大树枝条被害后造成枯枝。一年发生1代,以大龄幼虫在枝干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取食为害,5月初爬出虫孔,在树皮缝、虫孔中、凹陷处吐丝结茧化蛹。蛹期1个月左右。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雌蛾产卵于树皮缝和伤口等处。幼虫孵化后在韧皮部与木质部间蛀食成横向不规则的虫道,枝干上形成伤口、孔洞,并露出木质部。从伤口排出虫粪、流出胶液。幼虫为害到9月中旬后越冬。如干茎有2~3头幼虫蛀食,伤口绕树1周,输导组织被破坏,枝干会枯死。
2.3.2 防治 精细管理,增强树势。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停止修剪,以免造成伤口后便于其产卵和侵入。用1/20片磷化铝塞入新鲜排粪孔内,并用黄泥封糊,杀虫率高;也可用棉球醮上敌敌畏或乐果乳剂塞入虫孔,用黄泥封口。
属鳞翅目,木蠹娥科。
2.4.1 生活史及习性 两年一代,以幼虫越冬。成虫6~7月羽化,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多产于树皮裂缝或植株根部,孵化后幼虫沿边材部蛀成不规则的隧道越冬,翌年隧道加宽,再次越冬。第三年5月中旬幼虫老熟,在羽化孔附近或树干周围的土壤里化蛹,蛹期2~6周。孵化后的幼虫,30~50条蛀入树皮和木质部之间,从较大的洞孔里向外排粪便,出现流胶和流水现象。高温的夏季,受害处开始腐烂,并流出带有腥味的白沫。
2.4.2 防治 撬开受害树皮,即可发现孔道和幼虫,钩出幼虫消灭之。挖除腐烂树皮,并在伤口涂抹石灰。7~8月间于幼虫侵入孔附近涂抹50%杀螟松乳剂,或用50%磷胺乳剂稀释成2~2.5倍毒杀幼虫,也可将药液注入孔道杀虫。6~7月羽化期间,可用灯火诱杀成虫。伐去被害严重的树木并烧毁。
属同翅目,介壳虫科。
2.5.1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附近土缝、地堰越冬。1~2月越冬卵孵化,气温低时,若虫先密集于近地面干基上,呈蛰伏状态,待香椿萌芽后,上树为害嫩叶。若虫和雌虫用刺吸式口器吮吸1~2年生枝条的汁液,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椿芽产量下降,枝条干枯,重者整株枯死。
2.5.2 防治 挖出卵块毁掉,化蛹期清除树皮、树洞、土壤中的蛹。若虫未上树前,在树干上涂粘虫胶环,或在树干基部绑扎塑料薄膜,绕树1周,宽20cm,钉住两端,防止若虫上树。用废机油喷洒地面上群集的若虫,杀虫效果也好。
粘虫胶的配制:蓖麻油(或废机油)、松香各1份,将蓖麻油加热后加入研磨成粉状的松香,不断搅拌,充分溶化后备用。
若虫上树后,喷50%磷胺乳剂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保护利用草履蚧的天敌大红瓢虫,1头瓢虫的幼虫能够控制100~200条草履蚧的若虫。冬季结合挖树盘,施基肥,挖除在树干周围越冬的卵囊。
Ⅵ.寿光市尹家村大棚香椿栽培经验
山东省寿光市赵庙乡尹家村,因种香椿出了名,成了远近闻名的香椿专业村,全村土地面积64hm2,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椿种植面积已达33hm2左右,年收入200万元以上,全村150多户人家,户均收入1.27万元,人均年收入约3500元。
该村种香椿技术好、产量高,平均每平方米大棚香椿能产4~6kg(160株左右/m2)。他们在大棚香椿生产实践中总结出10字要诀:
一种:即选用良种。山东寿光多年选用陕西省山阳县香椿研究所筛选的“山阳三号”牌香椿种,因其具有发芽早,产量高,抗旱、抗寒,不择土壤等特点。采自秦岭深山的天然母树林,属北方种源,适应于全国各地种植(个别地区因南种北调而造成失败)。当年采种当年使用,隔年陈种绝对不能使用。
二苗:即培育矮化壮苗。“清明”前后用拱棚或地膜覆盖,足墒撒播育苗,667m2用种6~10kg(干旱少雨多用种,墒好地湿少用种),覆土0.5~2cm。麦收前按0.2×0.5m株行距,间苗定植,667m2栽6660左右株。8~10月,用300倍PP33控制徒长,将苗高控制在0.8~1.0m,形成饱满充实的顶芽。
三水:即“前促后控”合理用水。6~8月浇水3~4次,9~10月浇水1~2次,要前期促苗,后期促进苗木高度木质化。
四肥:育苗前667m2重施土杂肥1~3万kg,磷肥100kg作为基肥,6~8月份667m2随水追施标准氮肥50~60kg3~4次,9~10月667m2增施草木灰100~200kg。
五保:即防病治虫,667m2用硫酸亚铁10~20kg,与畦土混合防治香椿苗期缺铁病,苗期用40%多菌灵4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或15%粉锈宁1000倍液防治香椿的立枯病、根腐病、叶锈病、白粉病。
六棚:即建造结构合理经济实用的保温棚,按667m2苗木占地50~60m2建棚,南北跨度5~7.5m,后墙高1.8m,两山墙高2.6m,墙厚1m,红色无滴膜封棚,旧膜贴墙,双层草苫覆盖或苫底缝上一层旧膜,建火炉备用。
七密:合理密植,棚内要南北成畦,东西成行,按苗木高矮,选苗分级,由南向北,从低到高,依次定植当年苗,每m2栽100~200株,二年生苗栽70~100株为宜。
八管:即精细管理棚内香椿。霜降后霜到来前将苗木移入棚内,或临时灌水假植,让根部吸取水分,并严防冻伤顶芽。栽后轻浇,沉实土壤,要及时调节棚内温度,发芽前13~15℃。发芽后15~20℃,30℃以上放风降温,棚内相对湿度70% ~80%。
九芽:即适时采芽,当芽高20cm左右时,于早晨或傍晚分期采芽,要加强早期管理,力争元旦、春节前早上市,创高产,增效益。
十移:及时将香椿株移出大棚,尽量在“谷雨”前移出大棚,有条件的可平茬移栽。
总之,大棚香椿密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但技术必须配套,在10个要点中,不要平分精力,要重中有重。具体本着“建棚选种是前提,矮化壮苗打基础,棚内管理是关键,早产高产是目的”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