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P28 地图制图学(地图学)

2010-08-15 00:54:44张明,张研霞,马兰
导航定位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空间信息信息工程测绘

九、 P28 地图制图学(地图学)

CH20102338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发展趋势=Development Trends of Cartography and G eograph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王家耀(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学报.-2010,39(2).-115~119

在简要分析地图学发展演变轨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出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研究的六大热点问题,即异构地理空间数据同化、由着重地理信息获取一端向面向用户的地理信息深加工一端漂移、地理信息服务的网络/网格化、空间数据综合的智能化、地理信息系统(GIS)与虚拟地理环境(VGE)的集成与一体化、以多模式(Map、GIS、VGE)时空综合认知模型为核心的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理论体系等,并分别论述开展6个热点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现有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

♣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信息服务 空间数据综合 多模式时空综合认知

CH20102339 通用地图投影选择研究=Universal Map Projection Selection/赵虎,李霖(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2).-244~247

在分析现有的地图投影选择、评价标准和地图投影形变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尝试引入形状比、长度比和面积比的概念,作为通用地图投影的选择、评价的基本度量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为通用地图投影的选择提供了思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图1表1参11

♣地图投影选择 投影评价 层次分析法

CH20102340 矢量河网数据的渐进式传输=Progressive Transmission of River Network/艾波(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 35(1).-51~54

提出了一个无几何数据冗余的河网渐进式传输多尺度数据结构。结合目标层次的河流选取和几何细节层次上的曲线化简建立河网多尺度数据结构。基于该数据结构,在Web环境下实现了河网数据的渐进式传输。图8参14

♣渐进式传输 多尺度表达矩阵

CH20102341 采用3D D-P算法的等高线三维综合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hree Dimension G eneralization of Contour Lines Using 3D D-P Algorithm/黄丽娜,费立凡(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55~58

将等高线看作是由高程点以特定形式组织得到的空间三维线段,采用3维Douglas-Peucker算法从三维空间提取等高线上的主要特征点。根据等高线数据特点,对该算法进行等高线综合的几种方案进行实验讨论。实验结果和运算速度表明,采用3维Douglas-Peucker算法综合等高线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图8表1参10

♣制图综合 等高线综合 三维算法

CH20102342 移动电子地图中伪3D可视化设计=Pseudo 3D Visualization Design in Mobile Maps/郭峰林,王玉萍(武汉工业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79~82

定义了移动电子地图中伪3D可视化概念,提出伪3D可视化模型,并设计了快速的三维投影变换算法。进行了移动电子地图的伪3D可视化实验设计,并给出了可视化性能测试结果。图4表2参11

♣移动电子地图 伪3D可视化 透视投影

CH20102343 基于可用性电子地图符号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Electronic Map Symbols Testing System/曹亚妮,江南,张薇,王驹(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2).-24~26

电子地图符号测试系统对提高电子地图符号的信息传输效率,与用户达成认知的一致性、准确性,促进电子地图符号的发展等都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分析了现有电子地图符号测试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可用性理论在电子地图符号测试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分别从功能设计、界面设计、测试项目设计、测试环境设计等4个方面研究了电子地图符号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并用VC++语言对其编程实现。图6参5

♣电子地图 符号测试系统 可用性视觉变量

CH20102344 地理编码系统中地名地址分词算法研究= Research on Place Names and Address Segmentation in G eocoding System/张林曼,吴升(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测绘科学.-2010,35(2).-46~48

对中文分词有关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地理编码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双字哈希和数组的三层组合分词词典数据结构,以及逐次增字的最大正向分词算法。并通过构建和遍历地名通名词典,识别地名地址中未登录词。测试表明,算法速度和效果较好,解决了地理信息系统中中文分词的相关问题。图1表2参9

♣地理编码 中文分词 地名

CH20102345 互联网地图视觉质量的影响因素和优化对策=The Visual Quality of Web Maps:Influence Factor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唐曦,黄余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2010,35(2) .-54~56

从地图制图专业视角出发,归纳互联网地图制图体系的要素及其关系,分析目前地图视觉质量仍待优化的必要性,并揭示现状问题的成因。进而结合互联网地图的特点、媒介环境和技术条件、受众认知与交互需求等,提出影响互联网地图视觉质量的用户考量、研究倾向、参与协同和介质技术等四大因素。强调美学属性是地图必要的有机组分,网络地图服务的功能体验、交互体验、视觉体验相辅相成。基于以用户为中心和跨学科协同的理念,回答了制图实践的方向性问题,从宏观指导、具体原则和实施细节3个层面,探讨了互联网地图视觉质量控制和优化设计的对策建议。图4参26

♣互联网地图

CH20102346 地图美学及其可视性质量评测综述=Review on Quality Evaluating for Map Esthetics and Visibility/李安波,林冰仙,闾国年,洪璐(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2010,35(2).-66~68

长期以来,地图工作者多专注于地图几何数据在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方面的质量控制技术问题,而忽视了地图在美学、可视性等方面的理论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基于进一步研究与应用需要,从地图美学及其可视性、地图质量测试方法、地图质量评价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表1参33

♣地图美学 地图可视性 质量评价

CH20102347 轻量WebGIS环境下基于动态数据交换的专题制图自动化研究=Automatization of Theme Cartography Based on Dynamic Data Exchange in Lightweight Web-GIS Circumstance/苏德国,崔希民(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0,35(2).-80~81

基于目前迅速发展的WebGIS技术,结合地理信息行业应用的特点,分析了目前最为流行的轻量WebGIS模式,提出了基于动态数据交换的专题制图自动化方法。该方法能够自动实现轻量WebGIS环境下各种复杂专题制图应用。利用该技术方法在环境监测网上实现了空气质量日报以及水质监测周报的动态专题地图发布;通过与其他基本应用模式的比较,得出了基于动态数据交换的自动制图功能扩展更灵活,更能满足行业用户特殊需求的结论,解决了轻量WebGIS环境下专题制图自动化实际应用问题。图7表1参8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动态数据 专题制图

CH20102348 民用机场净空保护锥形面范围的计算确定=Calculation of the Range of Civil Aerodrome Clearance Protection Conical Surface/方学东,郝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测绘科学.-2010,35(2).-132~133

针对民用机场净空管理过程中锥形面范围难以准确确定,主要采用手工方式绘制障碍物限制面图进行管理的问题,给出了净空管理过程中受城市建设影响较大的、形状最为复杂的锥形面范围,导出了锥形面边界的计算方法,并确定了围限锥形面的各关键点坐标,为采用计算机自动判定障碍物是否落入锥形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图1表1参5

♣专题制图 锥形面

CH20102349 基于可用性的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界面设计研究=User Interface Design of Multimedia Electronic Atlas Based on Usability/任忠斌(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2).-145~146

针对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界面设计中可用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入了可用性理论对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界面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中首先介绍了可用性及其在电子地图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影响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界面设计的因素,然后运用可用性实验的方法找出了多媒体电子地图集在界面布局、色彩设计和工具图标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本研究为多媒体电子地图集界面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图1参8

♣可用性 多媒体电子地图集 界面设计

CH20102350 地图投影变换网络服务的构建与实现= The Establishment and Realization of Web Service-based Map Projection Transformation/黄瑞阳,郭建忠,成毅,刘汉生(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2) .-188~190

主要从选择地图投影变换方法、地图投影变换功能组件式设计与开发、地图投影变换网络服务的创建及访问入手,深入分析并研究了地图投影网络服务的构建与实现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创建桌面和网络两种应用程序进行服务访问与调用,经实验验证了地图投影变换网络服务的发布与共享能快速提高开发效率。图6参7

♣地图投影变换 网络服务

CH20102351 基于空间信息网格的数字地图分幅(块)方法=The Method of Digital Map Framing(blocking)Based on Spatial Information G rid/杨永崇,吴家付(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2).-201~203

针对传统地图分幅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既适合数字环境又充分考虑到地球空间的自然特征和社会属性特点的地图分幅新方法。它以不破坏地物和区域的完整性为划分原则,根据分辨率和区域内地理信息的数量决定图块大小,块内每个地理实体都有一个行政区划代码属性和标识码。这种数字地图分块方法将地理区按行政体系或自然区划划分为地理空间单元,对每个空间单元记录和存储各种基础地理要素,建立空间单元地理数据文件。这种地理空间的划分和空间数据的组织方法为空间索引提供了方便,更为空间统计提供了便利。它既是空间位置的划分方法,也是特定空间位置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信息载体,同时也是适合时空坐标系变化的空间信息的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是为了更方便地在网格计算环境下实现对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利用。图1表1参9

♣数字地图 地图分幅 空间信息网格

CH20102352 地图学认知实验方法研究=The Research on Cartography Cognition Experimental Methods/吴增红,陈毓芬(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 (1).-53~55

地图学认知实验研究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衰败与复兴,其研究内容从相对初级的视觉感受研究发展到高级的认知任务研究,研究方法从富有争议的心物学实验方法发展到眼动实验法、出声思维法、功能性磁共振脑成像方法,直至把行为实验、眼动实验及脑认知成像相结合的组合实验方法。地图学认知实验已通过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法研究地图学产品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且更加深入地研究地图学中人的因素,为实现地图学产品的人性化、智能化提供建设性的指导原则。总结了地图学认知实验的方法及部分应用实例,指出行为实验、眼动实验及脑认知成像相结合的组合实验方法可能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地图认知

CH20102353 面状地图空间信息度量方法研究 =A Measurement Approach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of Area Map/陈杰,邓敏,徐震(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测绘科学.-2010,35(1).-74~76

如何计算地图的空间信息含量是评价制图质量、地图综合算法以及实现空间信息有效传输的重要基础。在详细分析现有的空间信息度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度量面状地图空间信息的新方法。该方法分别从几何、专题、拓扑以及专题拓扑四个方面来度量地图空间信息。通过算例分析发现,方法便于定量计算和分析地图空间的信息量。图6表2参9

♣地图空间信息 信息度量 信息熵

CH20102354 跨图幅要素物理无缝拼接关键技术研究及软件实现=Key Technology and Softw are Implementation for Physical Seamless Contiguity of Crossing Map Feature/韩光瞬,杨伯钢,郭金丽,罗晓燕(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测绘科学.-2010,35(1).-119~120

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劳动实现跨图幅要素物理无缝拼接的自动化为目标。通过分析图幅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图幅编号与要素的相关属性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跨图幅要素的自动搜索,最终做到将跨图幅的要素自动拼接在一起。开发的软件,实现了跨图幅要素拼接的自动化目标,并用于生产。实践表明,该技术的研究和软件的实现能够成倍地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数据质量,具有实用价值。图8参6

♣物理无缝拼接 计算机技术

CH20102355 地图信息挖掘的基本理论研究=Research on Basic Method of Map Information Mining/胡圣武(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1).-127~129

就地图挖掘的基本理论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重点研究了地图信息挖掘的意义,地图信息挖掘的定义、地图信息挖掘的信息和地图信息挖掘的方法,用实例说明了地图信息挖掘所能得到的知识,以及地图信息挖掘技术的应用方面的问题。就地图挖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地图信息挖掘还处于初步阶段还需大力进行研究。图2参14

♣地图信息挖掘 基本知识

CH20102356 网络动画类动态符号的研究=The Research of Web Dynamic Symbols Based on Animation Skill/邓淑丹(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测绘科学.-2010, 35(1).-136~138

目前网络动态地图符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时数据动态符号;另一种是由符号内的动画表现动态性,其变化与地物实时属性变化没有关系。第一种研究较多,应用领域也比较广泛。而第二种研究一般是作为第一种的辅助,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基于静态符号的设计基础和原则上,提出了网络动画类动态符号的相关概念、设计原则,以及动态符号在地图中显示原则。图5参12

♣动态符号 网络动画类动态符号

CH20102357 基于MDL复合动态技术的依比例尺线状符号实现 =Realization of Line Symbol by Proportional Point Based on MDL Complex Dynamic Technology/方鹏,谭仁春(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科学.-2010,35 (1).-152~153

介绍了MicroStation自定义线型的特点和不足,针对地图制图中依比例尺线状要素符号表达的难题,提出了基于MDL复合动态技术的编程解决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此方法。图7参7

♣自定义线型 复合动态技术 依比例尺线状符号

CH20102358 中国地理学类专业地图学教材建设回顾与思考=The Review and Contempl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artography Textbooks for G eography Specialty in China/赵军(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测绘科学.-2010,35(1).-197~200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我国近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图学教材建设已经历了近百年的里程,取得了显着的进步。当前地图学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时期,试图通过回顾和总结我国地图学教材建设过程中的优良经验和成果,分析和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研讨改进地图学教材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以对编写出版适应学科进步、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教材提供参考。表4参15

♣地图学 测绘教育 地理学

CH20102359 中国地图上的藏南地名补白研究=On Filler of Place Names in South Tibet on Map of China/郝晓光,胡小刚,吴鹏飞,刘根友(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1).-66~68

参考1935版、1951版和2009版《西藏地图》及2005版《西藏分县地图》,采用综合编绘方法,对《中国地图》藏南地区东段内的地名点进行了重新编制,将原来的9个点增加至36个,基本实现了均匀分布、饱满充实的图示效果。图2参6

♣中国地图 地名补白 (2338~2359 张明)

book=83,ebook=71

猜你喜欢
空间信息信息工程测绘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江苏高速公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电子测试(2018年1期)2018-04-18 11:53:48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7年9期)2017-04-17 03:01:00
《地理空间信息》协办单位
关于地理空间信息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