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地下水及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为总结近年来地下水与环境研究的经验,探讨地下水及其环境研究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加强地下水与环境科学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及时跟踪国际最近研究前沿,10月11日~10月15日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在广西桂林市召开全国地下水与环境科学研讨会暨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与会代表围绕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矿山环境、重点实验室(场)实验条件建设三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水文地质工作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城市供水以及地下水相关环境问题方面,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地质灾害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国土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建设、防灾减灾、保障饮水安全、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国家节能减排计划、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对地下水与环境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会专家建议,一是加大对已有资料的深入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10年来完成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完成北方11个主要盆地和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完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百处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勘查,查明西南岩溶石漠化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价了云南、贵州等八个省(区、市)岩溶地下水资源潜力;完成东部经济区44万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严重缺水和地方病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为红层地区、北方干旱缺水山区、地方病高发区1200多万人提供了洁净的地下水。另外,今年年初西南大旱,国土资源系统在旱区成井2348眼,不仅缓解了旱情,更提高了西南岩溶、红层地区的地下水勘查和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这些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水文地质材料,需要进一步深入总结和研究。二是推进我国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加大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经济区、地下水主要开发利用区、重大工程区等中比例尺水工环基础地质调查,建设完善国家级地下水、地质灾害、矿山环境监测网络,构建区域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大水文地质学研究,目前,首先应重视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化学、地下水演化及地下水循环领域的研究。四是加大支撑平台的建设力度。国土资源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目前在地下水循环演化、同位素技术、年轻沉积物测年技术和微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创新型成果。在今后的建设与发展中,应强调和突出地下水循环与可持续利用的基础问题研究,将重点放在重要的、长期性的跨学科研究上,支持我国地下水研究者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工作,形成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争取迈进国家实验室的行列。
岩溶领域野外科研基地建设,则需要建立野外科研基地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分类评级体系(如部、局、院等)与相关管理办法和评级考核办法。按照岩溶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国民经济对岩溶重大学科的要求,对科研基地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优势学科的野外科研基地进行重点扶植,提高其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进入国家级的野外科研观察台站体系。野外试验基地要与国家、部、院重点研究实验室对口管理,并制定优惠的准入制度和吸引人才办法,形成人才梯队,提高创新能力。
研讨会由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各省地矿局等系统和单位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