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科技背景下的科技类报纸之市场定位

2010-08-15 00:52昶,李
科技传播 2010年4期
关键词:读者群科技类报纸

李 昶,李 青

四川科技报社,四川成都 610041

0 引言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宣传喉舌的报纸之一——科技类报纸,理应肩负起宣传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历史重任,并围绕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科技类报纸的市场定位,树立大科技的办报思想,突破传统意义上科技类报纸多为农业版的传统定位,充分发挥科技类报纸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宣传阵地、思想引导、舆论监督等积极健康的媒体作用。

1 以农业科技为主阵地的传统科技类报纸的发展历史

1954年3月7日,我国第一张以科学普及为内容的《科学小报》在北京创刊,之后,全国各地的科技类报纸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科技类报纸创刊之初,新中国工农业生产刚刚恢复发展,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新中国,不能不考虑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因此,科技类报纸从一诞生开始,便把读者群定位在农村,面向农民朋友,普及科学知识,传递种植、养殖技术,提供农业生产信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时期的科技类报纸在提高农民朋友的科学文化素质、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科技类报纸不仅没有继续发展壮大,反而纷纷下马。

1977年,我国的工农业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时全国各地的科技类报纸重新复刊,特别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科学的春天向我们走来。一个学科学、用科学的全民读书热、知识热、文化热骤然兴起。这个时期,我国的报业基础还很薄弱,报纸的种类少,除了党的机关报外,其他诸如经济类、文化类、教育类、医药类、晚报类、综合类的报纸为数不多,社会大众对报纸的选择空间不大,特别是经历了“文革”的浩劫,社会对知识和科学的追求更加迫切,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环境下,科技类报纸率先复刊,东山再起,举起了科技的旗帜,人们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在科技身上,全国各地科技类报纸异军突起,迅猛发展。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除党的机关报外,科技类报纸成为面向社会(主要是农村)服务的主打报纸,全国各地科技类报纸在当地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作用,其发行量有的高达数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而科技类报纸服务农村、面向农业、传播农村实用技术的宗旨也在各级领导、党政机关和读者群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到1986年,各行各业的报纸都开始创刊,各种报纸都以自己的定位拥有自己的读者群,在内容、专业、地域上各有分工,风格各异。它们相互配合,互相补充,互相竞争,以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读者。这个时期,科技类报纸的发展虽然达到了顶峰,但科技类报纸原有的优势已因各类报纸的大量涌现而开始渐渐丧失,科技类报纸在同政府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地方部门主管主办的报纸竞争中开始显得力不从心。1978年,全国报纸只有53种,自1980年1月1日至1985年3月1日,全国新创办报纸1800家,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种报纸面世。截止到1993年底,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达到了1788家。科技类报纸的期发数也因此而逐步减少,大多数是一年不如一年。

回顾历史,应该说科技类报纸在普及科学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科技类报纸从一开始就面向农业,定位在农村,因而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科技类报纸,其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了限制,重新审视科技类报纸的定位已迫在眉睫。

2 科技类报纸重新定位的必要性

对科技类报纸进行重新定位,是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今天,我国的科学技术已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已渗透到国家发展、社会生活和百姓人家的各个方面,可以说,科学技术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无处不在。科技类报纸作为新闻媒体单位,应与时俱进,走在前沿,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根据社会的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人们文化生活的新需要,及时调整报纸定位,办成有专门特色的报纸,锁定自己的读者群,增加对目标市场的拉动力,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对科技类报纸进行重新定位是科技类报纸应对竞争,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各项改革措施的有力推进,我国新闻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规模化的现代新闻传播网已经形成。报纸已形成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传播体系,既有综合性报纸,又有专业性报纸;既有政治性很强的报纸,又有商业性、娱乐味很浓的报纸;既有党政的机关报,又有企业和社团的非机关报;既有日报,又有周报、早报、晨报、午报、晚报;既有全国性报纸,又有地方性报纸。随着报纸的发展,竞争更加激列,在整个报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科技类报纸的发展之路越走越难,其发行量也越来越难以维持和巩固。如1981年,四川仅有行业报、企业报18家,四川科技报的发行量近40万份;1984年,四川有行业、企业报35家,四川科技报的发行量降至16万份;1986年,四川有行业、企业报90多种,四川科技报的发行降至12万份;1994年,四川有行业、专业、企业报100多种,四川科技报的发行降至几万份。据了解,全国各地的科技类报纸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报纸的发行量逐年下降,有的科技类报纸甚至关门,有的被其他报纸所兼并。科技类报纸发行量的减少乃至遭遇被兼并或关闭的命运,其主要原因是仍沿用过去的办报方法,囿于农业类科技报的定位,将一大批读者拒之门外,同时未及时更新报纸编排的外在形式,原来的读者群受其他报纸丰富的内容、新颖的编排方式所吸引而分流。科技类报纸的传统定位,已经影响到了科技类报纸的生存和发展,重新审视并调整科技类报纸的定位,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3 科技类报纸在新定位下强势发展的措施

走“新颖”品牌之路:科学技术贵在新,科技类报刊可开辟学科专栏,密切关注和配合前沿学科和学科前沿、学科交叉的新发展,通过宣传新技术、新发明,既更新读者视听,又为新技术新发明的推广应用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同时,在集成学科专家优势和信息优势,依靠专业定位,为读者服务的基础上,更凸显了科技类报纸的特色优势。

内容引领市场:科技类报纸要特别注重专业信息的报道质量,注重质量的原创性保障,通过提升内容质量这个核心竞争力,以满足各种市场需求,达到竞争中的优势生存。

形式推动需求:报纸的管理模式、出版模式和服务模式,都要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内容进行重新定位,要注重报纸的美术编排和印刷质量,集成与科学信息交流密切相关的多种服务形式,例如咨询、会展、网络等,为读者、订户提供更全面的多样化服务,稳固发展自己的读者群。

技术提升的服务:加强网络化建设,通过技术进步带动服务发展和质量提升,通过先进的网络化编辑管理和出版技术平台建设,落实编辑、出版过程的时效同步,提高效率,提高作者和读者满意度。

人才保证进步:必须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促进多功能、高素质的管理、编辑、经营等专业人才加入科技类报纸队伍,以全新的观念和办报理念推动科技类报纸在新定位的快速发展。

总之,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创新,科技类报纸应该转变观念,紧跟时代,重新定位,围绕“大科技”做文章,丰富报纸内容,在原来农业科技的主阵地上,向工业、军事、市场、商贸、经济、企业、文化、教育、生活、家庭、社会等领域延伸,下大力气开辟新版块,将科技在国防、军事、经济、自然、社会、商贸、生活等领域的发展与运用进行广泛宣传,突出其新、奇、趣的属性特点,以提高报纸市场竞争力,固定自己的读者群,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形成良性循环体系,逐步稳健地在报业同行中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读者群科技类报纸
月度荐书单
报纸
从《新晚社区报》看读者群顶层设计思路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入围2016 IDEA金银奖的18款科技类产品
二维码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应用的思考
我国食品科技类高影响力期刊近年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
现阶段科技类报纸如何为农村读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