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真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防御风险能力,避免财务危机,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财务风险管理规模化运作,需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风险管理机构应独立于各业务部门,负责利用各方面的信息途径收集、筛选、整理和分析风险信息,捕捉和监视各种风险迹象,判别和评估企业逆境、经营波动与财务失误程度,及时发出财务风险警报,并对风险动态进行跟踪监督与控制,监测各业务部门险点的变化和发展,及时地提出财务风险控制对策,监督具体执行。
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配备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或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例如:中小企业资金流动相对较小,无需像大型企业那样设立财务风险部门,只需在财务部门配以专人对财务风险监控,该人员只受厂长或经理领导。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财务风险管理,而且也可降低中小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健全的财务监管机制有很强的经济指示效果,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重要依据,有效的规避风险。企业整合现有的财务监管制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及时对收入的完整性、合规性检查监督,加强对各部门支出的真实性监督,并做好跟踪监督工作,审查账目是否属实,加强对会计监管的考核力度。财务部门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扩大监督范围,形成一个内外协调、沟通制约的监管网络制度,形成主动监管,避免事后监管存在的弊端。此外,企业还应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补充完善适合自身的财务监管制度。
建立内审机制。内部审计保持相对独立,确保审计部门发现的重要问题能送达治理层和管理层。中小企业可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此外要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降低内审风险。做好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组织内部审计人员不断的到先进的内部审计单位学习,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化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1.3.1 企业自身的信用机制
企业信誉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借贷过程中。运用商业信用的机动性,在无法按期付款或者交货时,及时协商沟通,避免因企业自身信用带来的财务风险,以及对财务和业务的潜在风险。
1.3.2 客户的信用机制
企业可根据客户的信用品质、偿还状况和经济状况三个方面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客户采用债项评级制度,强化客户信用风险评级程序,选择信用程度好的客户,降低诚信这一不稳定风险因素造成的回笼资金困难。
1.3.3 企业内部建立信用机制
此机制主要针对管理层,对管理层实施信用考核机制,避免管理层以自己的特权制造虚假数据来隐瞒潜在的财务风险。
计量财务风险的程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把握企业财务状况,规避财务危机。在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时,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发展环境,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更能反映本企业实际问题的新指标,合理调整相关权数,选择合理指标。
笔者翻阅了以往的文献,基本上都是以单个财务风险指标对风险进行预测和监控。然而单个的财务风险指标并不能反映出所有潜在的风险,笔者认为,多个财务风险指标并用,长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预警系统才能更为全面的发现潜在财务风险,其更为科学。
短期内,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正常的企业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产生的现金流量一般保持稳定。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预算的变化可以作为企业财务预警信号。
短期财务预警主要采用定量预警方法,利用单变量或多变量模型预警方法并结合每项营业现金流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营运指数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进行预警。
以营运指数为例,公式如下:
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经营应得现金
接近 1,说明企业可以用经营获取的现金与其应获现金相当,收益质量高;若<1,则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不够好。
为了确保现金流量的准确性,企业应对经营活动中每项资金目标进行汇总,将预期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进行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是规避财务潜在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在短期财务预警的基础上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能辅助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进行更加全面、科学、准确的分析。对盈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主要指标定期计算分析,对异常细微征兆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措施,以避免或降低风险损失。
以资金风险预警指标为例,公式如下: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一般情况下,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就越高。比率<1时,本期净利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收入。此种情况,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
当该比率小于1时,启动财务预警信号,应加强监控力量,特别是那些对经营现金需要量大的企业。
在网络财务的基础上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通过全面分析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中国人民大学张瑞君教授分析说:可以用IT技术来加强企业的内控,通过有效的控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充实内部控制机制。
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对财务信息实时监控,实现对不同部门及下属企业的不同程度控制,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的经营动态和资金运作状况,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规避财务风险。
总公司与下属公司采用使用国家认可的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确保基础数据的统一性和对称性,强化全面预算和资金控制,将财务制度标准化。总公司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对资金实施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使下属公司资金的出入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下,减少资金占用,减少潜在的风险,加速资金周转,达到对下属公司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监控。
为对销售、供应、生产等信息及时、准确的掌握,使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置于严密监控之下,避免财会信息虚假,财务信息实时分享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总公司可以在隔离的系统中实施财务信息实时共享,保证财务信息机密性。通过财务信息共享,及时提取各下属公司的财务数据、银行的存贷余额、日常头寸及资金成本分析等信息,使资金的结算、调度、管理达到较高的自动化,同时方便其随时汇集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可以有效保证基础数据的及时性、一致性,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加强财务监控和分析力度,以达到及时发现风险,规避风险的目的。
目前,针对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层出不穷,如“电脑保险”、“现金存款保险”、“科技保险”、“职业经理人责任保险”等。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将企业的风险和责任分散,可以获得保险赔偿,增强赔偿能力,减少因交易对象违约、投机取巧等给自身带来的重大损失,避免不必要的财务道德风险。以科技保险为例,企业购买保险后可以享受所在城市政府给予的保费补贴,还可将支付的保费列入企业研发费用进行税前加计扣除,减少应纳所得税额,增加净利润。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结合销售额及其增长、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盈利状况以及金融市场状况,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使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灵活使用资金,减少无息资产占用,提高有息资产占有率,优化资金使用效益。
按现行制度规定,个人和企业必须对社会分摊责任而缴税,而负债利息要计入财务费用,并且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灵活运用财务杠杆,合法适度的负债经营可以产生节税作用,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企业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调整内部机制以适应外部环境,利用先进科技的优势,把风险扼制在萌芽状态,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时刻使内部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1 余永亮.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财政监督,2009.06:54~55
2 郭 强.企业财务风险探讨.经济理论研究,2009:79~82
3 王丰莲.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4 杨雄胜.财务管理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5 王秀芳、王秀萍.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M].甘肃科技纵横,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