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以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010-08-15 00:53简宜钦
绿色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县域现代农业农业

简宜钦

(中共上杭县委党校,福建上杭364200)

1 现代农业简介

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通过不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通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过程中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来实现农业诸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其核心内容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产品来装备农业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体系来管理农业。农业现代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实现现代化,广大农民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实现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现代农业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

1.1 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指灵活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

1.2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指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3 物理农业

物理农业指农业生产和物理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利用具有生物效应的电、光、声、热、磁、核等物理因子操控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及其生长发育过程,促使农业摆脱对化学品的依赖,摆脱自然环境的束缚,最终获取优质、高产、无毒农产品的环境调控型农业。

1.4 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农业指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此外还有特色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

2 现代农业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现代农业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现代农业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农业建设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基本保证。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农业资源不断减少,环境污染严重,农业成本高、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等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构建现代经营机制来实现。建设现代农业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举措

3.1 调整产业结构

3.1.1 突出优势资源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具体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固定资产及其他资源在各产业之间分配构成的状况。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形成优势”的原则,突出粮食、畜禽、水产、林竹、棉麻、茶叶、油料、小水果等优势资源,一个产业一个规划,科学制定农业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对优质稻、优质猪等名、优、特农产品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在稳定基本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提高,由单纯的种植业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转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经济规划应贯穿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注重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构建,突出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明确每个产业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建设内容、保障措施。

3.1.2 注重优质高效农业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还应注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1)加大优质粮田建设。通过主攻单产,实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粮食高产创建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依托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副产品经销大户,引进特色作物订单。对富有开发价值、产业关联度大、生态协调性好、功能齐备的重点建设项目,要积极探索和实行特殊的政策、特殊的管理体制、特殊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3)加大技术配套服务,适应优质高效农业发展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深层次开放,积极探索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在内的多种有利于举办优质高效农业建设项目的方式方法。通过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农作物单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大力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3.2 创新发展机制

3.2.1 改革金融投资机制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投入,通过规划引导、部门统筹、条块配合,使有限的资金能打捆投入、配套使用、联合开发,实现投入效益最大化。县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按照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则,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以大部委制的思路,整合相关工作部门,加强综合部门的职能设置和机构建设,加强党委、政府对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工作的领导。同时,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发展也离不开乡镇经济发展。要重视乡镇政权建设,尤其要加强乡镇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强化对现代农业的组织和技术支撑。依法指导、服务、扶持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重点抓好一批示范性合作组织,通过办点示范,抓好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发展前景好的合作组织,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

3.2.2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

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各项政策以扶持生态农业地健康发展。已经有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面积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生态食品的产值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应加大我国生态农业方面的基础建设,加强生态农业的技术推广和应用,建立健全在生态农业方面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完善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水平。

3.2.3 发展特色农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和品牌就是实力,就是竞争力,是一个地方、一个产业、一个产品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发展特色农业,创品牌,走特色之路,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

(1)物以稀为贵,特色农业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称之为“特”。以山东省沾化冬枣为例,五六年前,市场上3级冬枣的批发价格每斤不会低于4元钱,一级冬枣的批发价格高达10元以上,由于品种优质、独特,因此占据极大的市场。目前沾化冬枣已由家庭散户种植逐步步入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轨道。沾化县已建立起134家冬枣专业合作社,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全封闭式统一管理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沾化冬枣被11届全运会组委会确定为指定果品,国内外多家大型超市纷纷到沾化建立“直采基地”。冬枣产业已成为沾化县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富民强县支柱产业,2009年沾化冬枣总产6.5亿斤,实现产业产值2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冬枣收入近万元。

(2)特色农业要依靠先进的农业科技。东北大米属于优质大米,因此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优质无污染的绿色稻米生产基地,选择口感好、产量高的品种为主栽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选用先进的加工设备生产出免淘洗的优质米。这种优质大米先后打入省内市场和东北市场,目前已占领国内市场,正在向国际市场进军。

(3)特色不能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跟风,因为特色农业是依靠天然条件,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不一样,所种植或养殖的产品就不一样,如果盲目模仿别人,反而会浪费大量资源。

3.3 坚持科教兴农

进一步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性地认识。现代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础部门,而且是蕴藏着巨大利益的产业部门,是一个容量和潜力很大的市场。随着科教兴农战略的落实,农民的收入增加,富裕程度提高,县域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因此实施科教兴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需要从政治上和战略上做长远考虑的重大问题,应从计划安排上给予高度重视。建立关于产业化发展、服务体系、科学研究和推广、资金投入等的目标责任制,把主要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产值指标纳入主管领导的目标管理,实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奖优惩劣。

科教兴农是农业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产业化程度越高,标志着经营的规模越大,生产分工越细,企业管理水平越高,对科技和教育的需求就越强,就越能够刺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反过来,科技和教育越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水平越高,现代化经营的进程就越能够加快。农业现代化有效地解决了大市场与小生产,大生产与小规模不相适应的矛盾,强化了对科技和教育的需求,增强了科技的吸纳能力。

4 建设现代农业应注意的问题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农业资源不断减少,环境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势头仍难以遏制,农业成本高、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等问题,都需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变革和完善经营方式,转变生产经营观念,构建现代经营机制来实现。

4.1 重点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布局相适应

现代农业具有多种功能和多样形式,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在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基础上突出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重点产业要与区域经济布局相适应。立足专业村、专业户。稳定产供销关系,形成专业协会,让农民组织参与到产业运作中来。解决氛围问题,包括产业氛围、区域氛围、社会氛围。重视推动产业发展,政府要扶持重点产业发展,重点产业运行应是政府与企业携手。

4.2 推进土地流转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完善生产经营制度,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将通过农民获得土地增值,培育出中国有基础消费能力的新消费群体,建立中国式的现代农业。引导农民自愿流出土地。土地流转从土地确权开始建立权益根基,是保障各利益相关群体进行公平博弈的第一步。政府应该制订土地流转的法律,建立土地交易市场,确保实现农民的土地权益。鼓励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合作组织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流转服务组织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经营大户。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占农村劳动力的近1/3,但土地流转面积仅占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22%,绝大部分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仍然离乡不离土,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这不仅造成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使用上的不经济,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也束缚了农业现代生产关系的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鼓励企业和农村能人承包或租赁农户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再返聘农民、培训农民,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通过推荐就业、提供就业培训、“以土地换社保”、“以土地换市场”等形式,鼓励农民“洗脚上田”,流出土地。同时,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大力培育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协调处理各方关系,搞好土地流转的服务。

4.3 实现并强化可持续发展

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户收入,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基本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利用工业化促进农产品向工业品转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工业积累反哺农业、支持农村,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灵活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立足畜牧、果蔬、杂粮、特色农业4大主导产业,着力抓好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基地联动、项目驱动4件大事,做大做强农产品市场、基地和龙头企业。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进入非农产业,尽快建立和完善人口、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相对聚集的有效机制。

5 结语

现代农业也是生态农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现代农业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我国农业主要在各个县,现代农业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基础的稳固程度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有利于巩固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有利于创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显著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有利于保护和营造更宜人居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1]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孙政才.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R].北京:中国报告大厅,2008.

[3]朱乐尧,周淑景.回归农业:中国经济超越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县域现代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现代农业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