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 陆雨苗 杨 剑
(1、江苏科技大学 机械与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212000 2、江苏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技术推进文明,改变社会。从农业到工业,从蒸汽机到计算机,现在人类又站在了信息技术应用新时代的入口处,社会正在走进无处不在的网络时代。这场信息化革命改变的将不仅仅是通信、IT等产业格局,它更将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工作、交流、等各个方面。人类社会已经由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社会走向以信息化为特色的“信息社会”。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信息需要传达——身份、情感、社会地位、说服力等。任何事物都可称为一类信息:表格、图形、地图,甚至包括文本在内。信息可视化设计是指以互动性和图形化语言演示数据并向受众传达,让沟通变的更加有效。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专一性。用户对信息的接受包括记忆、思维、理解、交流等方面。记忆是接受信息的第一阶段。认知心理学普遍认为人的记忆分成3种类型:知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知觉记忆非常短暂,操作时间大约50ms。这种记忆属于瞬时形象记忆和声象记忆,以直接编码的形式处理外来信息。在这个阶段,信息短暂的停留在感觉记忆中,大约1s左右会迅速地自动衰变,同时原有信息由于新的刺激信息进入感觉寄存器而被干扰和遗忘。
短时记忆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操作时间少于1min,这种记忆属于间接编码,大约1min后记忆会呈现消极衰退趋势。MillG.A在一篇论文里总结出实验结果,短时记忆的极限为7+2个项目。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以信息组块的形式存储。这就为信息设计提出了一个组块策略,可以把简单的字母和数字到复杂的概念和图像按其关系分类组织起来,划分成信息块,这样短时记忆只需要处理每个信息的一部分。
长时记忆像一个知识的永久性仓库,具有容量大、记忆长的特点。操作时间1min至多年,编码类型属于复杂编码。长时记忆可以分为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两类。语义记忆是指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它们与一定概念的含义有关,具有层次网络的特点。情节记忆则与一定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具体情境相联系的记忆,是一种基于信息模式的相似性匹配的记忆和再认知的过程。信息设计的提出就是帮助过滤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便于更好的识别与记忆。
信息可视化的目的就是减少必须学习的信息总量,减轻记忆负荷。用图像化和分级的形式把复杂的信息分解成简单易懂的部分,从而分块、分级开始记忆。对一批信息赋予的分类和结构性越多,信息也就越容易学习。
信息论有一条“经济”原则:传达信息要求尽量减少占据通道的时间(费用)。图形的优点是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看图比识读语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为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讲,图形通过激发人眼的各种潜能--快速、高频的识别与处理、对相关内容的认知与关联、瞬时不费力的运动来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一个图形在呈现时无需更多的解释和推理过程,就能直接进入人的心理空间。因此图形常常应用在信息需要被快速的理解及简单解释的情况下。一些常见的产品中包含不少信息可视化设计,如汽车时间表、电话黄页、组装产品的说明书等。1990年以来,信息图形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面对海量信息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媒介形态的改变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阅读习惯由“阅读”向“浏览”转变,人们更依赖于视觉刺激直观地对信息进行快速、准确捕捉。信息图形开始由静态的、单向的印刷媒体转向电视或计算机网络,出现了交互式的信息图形。在交互图形里,用户由一个被动的旁观者成为发现过程的参与者,可以对数据进行简单地控制和重新组织。这一点意义重大。交互信息图形的先驱阿尔伯特·凯洛说:“多媒体可能成为未来信息图形中最重要的因素”。此外,信息图形电影(Infographic Movie)出现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图形语言,使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传达更加生动有效。
信息的传播者利用信息图形设计来解释、阐明那些错综复杂的资讯,让读者可以提出或解答问题,进行比较、选择,得出结论。但是、信息图形的可操控性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只有信息本身的可靠与准确,信息图形才会真实、有用。
3.1 清晰的组织数据
信息是由无数个数据组成。数据的呈现往往是散乱、无规律可言,信息可视化的过程不仅是对可读可见的信息简单的翻译,而是包括把有用的数据组织成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过滤、归纳、总结、呈现的过程。例如一个购书网站,它的目的是把书买出去。但是在成千上万本书中消费者如何进行选择,这就需要提供书籍信息。书的价钱、出版社、内容简介、文摘等内容只能表述图书的基本信息,不能有效地形成购买欲。而“这本书怎样?有人购买过么?评价怎样?有专家推荐介绍吗?”这些问题才是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帮助消费者做出决定,引导他们购买。例如当当网的书籍介绍页面,就涵盖了以下内容:图书的封面及基本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这些归为基本信息,使消费者形成大概的印象。进一步的信息有:购买过顾客的平均评分、商品评价、编辑推荐。当消费者决定购买或还想看看同类书籍时,页面上提供的有效信息有:最佳拍档、购买本书的顾客还买过、浏览本书的顾客还看过、浏览更多同类商品、根据浏览历史为您推荐。因此,挖掘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组织和整理是设计信息图形的第一步。
3.2 准确的展示数据
信息图形设计是一门艺术,它通过图形语言吸引读者在页面上的注意力完成对含义、顺序和交互点的传达。首先需要注意划分视觉层次,哪些信息应该最突出,哪些信息则其次--换句话说,读者应该能从图形中推导出它的信息结构。在当当网整个书籍展示页面中,只有购买标示和1-5星评价体系使用橘红色,用于强调和提醒的作用。图书的封面及基本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书摘插图等信息设置为灰色文字,与背景相近,暗示用户只需要浏览。所有重要的信息和图片考左侧对齐,处于最佳可视范围内,而右侧栏只用来补充信息。读者只需垂直查看左侧栏就可以获取所有重要信息,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还可以继续浏览右侧栏中的信息。其次需要一个合理的形式来表现一个连贯的信息整体,而不是堆砌一系列的图状、代数几何图形、地图、要素。同时要考虑选择一个适当展现方法:静态的(基于纸面或是电脑屏幕)、动态的(动画或是视频)、或是交互式的。
信息图形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它拥有广阔的应用领域。通过设计师的参与,使外表繁冗的数据、信息具有了清晰、可视化外表。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图形设计正处由专业使用向满足大众需要过渡时期,通过不断地实践创新将越来越成熟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为信息的传播和阐释工作发挥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