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疆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010-08-15 00:48
科学之友 2010年10期
关键词:干旱区荒漠植被

王 龙

(新疆塔城地区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新疆 塔城 834700)

浅析新疆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王 龙

(新疆塔城地区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新疆 塔城 834700)

采取切实有效的生态保护对策,是实现良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干旱区;荒漠植被;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新疆大部分地区处于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或高寒地带,天然降水少而且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生态现状的总态势表现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沙进人退与人进沙退兼有,绿洲扩大与沙漠扩张并存。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可再生资源的过渡利用等导致了大面积荒漠生态系统的破坏,致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受损或退化。究其原因,与大范围的荒漠植被严重受损并导致地表失去最基本的植被庇护直接相关。因此,荒漠植被的保育与恢复在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1 干旱区的自然条件

干旱地带是由于气候长期干燥所造成的。我国西北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加上境内一系列高山阻挡,使海洋的湿气流难以深入,致使这一地区降水稀少,属于大陆性气候,具有干燥少雨、日照强烈、冷热剧变、大风频繁的特点。

干旱区大气含水量通常较低,云量稀少,阴雨天气较少,因而这一地区晴天多、日照率高且太阳辐射强度较大,年平均温度在3 ℃~12 ℃之间。在新疆一些地区降水量不足10 mm甚至终年无雨,蒸发量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相反态势。

地带性土壤在东南和西北两端毗邻草原的区域为淡棕钙土,北部为灰棕漠土,南部属棕漠土。这些土类都以表面覆满砂砾,含有机质极少而积累大量易溶盐和石膏,局部山前地带有灰漠土,而地形低洼处和河湖沿岸则发育同地下水相联系的隐地带性土壤、盐化草甸土、沼泽土、绿洲土以及各类盐土。

2 荒漠植被退化原因

2.1 自然因素

降水少,新疆年平均降水仅为全国平均的23 %;植被稀,在干旱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荒漠植被普遍极其稀疏,很难形成对地表的有效覆盖。以多年生的低矮、稀疏旱生灌丛构成植被的主体,除局部地区存在早春短命植物层片外,其余地区缺少葱绿生机,也正是这些植被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构成结构多样的生态系统,由于干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了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规模和营养级层次,从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风沙大,由于长期受到干旱、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干扰,使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2.2 人为因素

认识不到位: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对生态形势认识不清,只注重绿洲面积的扩大和局部生态环境改善,对绿洲外围生态环境恶化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引起的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缺乏忧患意识。有些地方开荒垦伐使荒漠植被遭受不同程度损害,开发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

水资源开发不合理:为了保障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开发和利用水资源造成河流下游供水紧张、河流下游和湖泊干涸,并导致湖区周围的植被因水源减少而衰退或消失,河流下游的植被也因供水减少而严重衰退。有些地方无序开采地下水使水位下降,造成大面积荒漠植被枯死和地表裸露,出现沙化现象。

滥采野生资源:掠夺性利用也是造成植被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民为了解决生活能源问题,大量砍伐梭梭、柽柳、胡杨等荒漠植被。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过度放牧及大量挖掘甘草、麻黄、大芸等名贵中药材,也破坏荒漠植被。

3 荒漠植被恢复对策

3.1 合理利用水资源,重视生态用水

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储量相当有限,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也逐年上升,河流下游断流、湖泊干涸,至使生态用水得不到保障,植被衰退。要解决这一难题,迫切需要加强水资源规划管理,重点进行流域治理,按计划比例分配水资源,考虑流域上、中、下游用水的合理安排,解决生态用水。要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农业,形成有节制节水农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机制,确保生态用水。

3.2 防、治相结合,保护与重建并重

首先,生态恢复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人工方法或技术恢复和重建新的生态平衡,以建立适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因此,必须达到防止生态进一步退化和恢复已退化生态系统两个目标。新疆著名风区塔城地区老风口生态工程,以生态林、人工草场、改良草场等相结合,经多年努力目前已形成较稳定的防护林生态系统。其次,生态的恢复其最终目标是形成适于区域自然条件的可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恢复应是一个保护与重建并重的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这就要以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对植被实行全部封育,严禁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禁止一切人为的植被破坏和资源消耗。同时,对原有的植被采取必要的改造和抚育管护措施,使植被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3.3 采用集水防蒸发技术恢复植被

水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植被的覆盖率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在年降水量400 mm以下的地区,由于干旱缺水,种树成活率很低,因此,在干旱地区造林必须要考虑水的来源问题。雨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和改善及保护生态环境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湿润区,沙土的持水量低,沙土干燥,它能够保存并供植物生长的水量也相对较小。但在干旱区却恰恰相反,每次降雨后沙土能够下渗较深的深度,由于毛细作用较弱,蒸发而变干的表层也较薄,下层保留了较多的水分,因此在干旱区沙土比黏土保留有更多的水分。

3.4 不同的地域采取不同的植被建设方式

自然植被的地理格局是植物与环境系统长期进化和自然演替的结果,大规模的植被建设必须以自然植被的地理格局为依据。根据不同气候水文条件和土壤条件,因地制宜,遵守植被生物地带性规律。在有较好水源条件的地区可适当造林,发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作用;在陡坡地域可以种草,固定坡面,防止水土流失;在广大干旱及极干旱地区,应以荒漠灌丛和耐盐碱灌草为主。

4 结束语

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环境经济政策,建立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和治理恢复生态环境的生态补偿制度,设立生态恢复治理资金,促进并保证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资源开发利用同步发展。

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

2 陈亚宁.干旱荒漠区生态产业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黄培祐.干旱区免灌植被及其恢复.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Distri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that XinJiang is Arid

Wang Long

It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adopt the effective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Aridity area; desert veget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 the countermeasure

X171

A

1000-8136(2010)15-0137-02

猜你喜欢
干旱区荒漠植被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向荒漠宣战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
近25年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弹性恢复的影响
荒漠水塘
干旱区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