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季方法
遂昌县地处钱塘江、瓯江的源头,全县土地总面积381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32万亩,占土地面积的87%,活立木蓄积量7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3%。遂昌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浙西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金山林海、仙县遂昌”的美誉。
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建设、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遂昌县给出的答案是:生态护林、改革活林、产业强林、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人居依林。
生态护林。丰富的森林资源既是遂昌发展生态产业的优势所在,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遂昌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实现在保护中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提出了“经营山水、统筹城乡”的工作要求,把生态林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省首个以县人民代表大会表决形式通过《关于加快生态林业建设的决定》,引领了全省新一轮公益林扩面热潮,启动了全省最大的“森林保护计划”。2009年以来,该县主动新增生态公益林106.8万亩,使全县公益林面积达到195.1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8.8%,成为全省公益林面积最大的县(市、区)。2009年,遂昌县被评为“浙江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
改革活林。遂昌着眼于改革活林,从破解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最大制约——资金要素入手,积极推进以盘活森林资源、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培育林区产业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县级推进林改实施意见,制订林改操作办法,建立林改工作服务平台,探索林权抵押贷款模式,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融资需求。截至2010年6月底,全县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6亿元,受惠林农2877户,林地生产力得到有效释放。“遂昌模式”的林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不仅入选“百个林改典型县”,还得到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
产业强林。该县围绕高效生态林业,进一步完善林业基础设施,着手扶持毛竹、油茶低改、干水果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2009年林业总产值达到19.6亿元。全县竹林面积35万亩,竹林经营技术全国领先,成为国内最大的竹炭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建成了国内首家以炭文化为主题的竹炭博物馆,先后获得了“中国竹炭之乡”、“中国竹炭产业基地”等称号;油茶面积7.3万亩,其中“金竹牌”山茶油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论证,进入中南海成为国宴用油;干水果面积8.1万亩,品种50多个,总产值3100万元;竹木加工业进一步做大做优,2008年被省政府认定为“浙江省竹木产业单项强县”;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先后被授予“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基地”、“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3项国家级殊荣。
科技兴林。全县始终把林业科技服务作为推进林业大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兴林富民示范工程为抓手,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开通林业科技服务热线,强化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积极送科技下乡,开展“百个项目进百村”活动。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原生态农产品、区域特色产业实施农技推广项目,建立了毛竹、油茶、干水果高效示范基地49个,面积2.8万亩,创建科技示范户170户;专门设立“林业科技办公室”,建立5家林业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举办爱鸟周、中国竹炭产业科技创新论坛等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全民科普知识。2009年,遂昌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
依法治林。严格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从总量上控制了森林资源消耗,确保森林采伐量小于生长量,主动将省定的林木采伐限额下调57%,率先在全省出台《运材索道管理试行办法》;强化林业执法工作,开展专项严打行动,严厉打击毁坏林木、破坏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涉林违法行为;加强林业法律法规宣传,组建了200多个护林队、护渔队、环保志愿者队伍等民间生态环保组织,引导更多群众自觉保护青山绿水,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网络建设,分别出台了相应的预案,分解落实了防护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努力为全县林业发展保驾护航,实现了林业资源管理保护的全覆盖。
人居依林。在构筑生态屏障的同时,着重加快推进乡村绿化,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开展新农村村庄绿化、生态景观林建设,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把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六城联创”重要内容进行部署,科学编制了《遂昌县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近5年来,全县共计绿化、美化、香化乡村129个,乡村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县建成省级生态示范乡镇8个,市级生态村39个,省市级绿化示范村19个,县级绿化示范村50个,省级林业观光园12家,城乡一体化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取得明显实效。2010年,遂昌县被国家环保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六部委授予“中国绿色名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