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涛,杨 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21
3G网络与传输网接口分析
董海涛,杨 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21
TD-SCDMA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相比出现了有区别的接口类型,本文对涉及到的相关接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方案。
TD-SCDMA;传输接口 ;ATM
由于RNC一般坐落在中心机房内,其所特有的Iur、IuCS和IuPS接口传输可由中心机房的传输节点直接提供,传输资源相对充足,并且数据经过RNC的处理和收敛,一般只需要为其提供透传。而就Iub接口而言,由于采用了基于ATM的二层动态统计复用技术,所有业务通过ATM信元传送,带宽动态变化且动态统计复用,和传统的2G TDM静态复用方式只需话音业务的规划思路相比,TD-SCDMA无线接入承载网的规划思路和技术选择更多,考虑问题更加复杂。
对于TD-SCDMA系统来说,码片的速率采用3 840kbit/s;如果采用AMR12.2kbit/s的编码方式和384kbit/s编码的话,TDSCDMA系统对应的(Eb/No)数值分别是5.5dB和1.8dB,对于S(定向)基站i(为其它小区对本小区的干扰比)取0.65,如果按照目前384kbit/s的速率考虑,计算出的单载频单小区的极点容量是1 538kbit/s,计算约为4信道。对于具有三个小区的基站,假定小区化系数为2.5,计算出单载频三小区的基站极点容量是3845kbit/s。综合分析传输系统的开销值和冗余度,得到TD-SCDMA基站传输带宽的大约需求为:单载频单小区为1*E1,单载频三小区为2*E1,两载频三小区为4*E1,三载频三小区为6*E1,四载频三小区为8*E1。
由于TD-SCDMA的UTRAN设备提供的传输端口为ATM方式,在基站到RNC局的数据传递的过程中,是否会在传输节点上具有ATM的处理能力成为当前TD-SCDMA传输网络的具有争议的待讨论的问题。有些思想为TD-SCDMA网络的节点设备完全具备了ATM相关的处理能力,并且处理能力也能达到当前TD-SCDMA网络发展的需求,所以传输网络只需要具备透传ATM业务能力即可,即传统的SDH组网方式就能实现TD-SCDMA网络 UTRAN 方面的传输功能。另一些思想则认为,在光传输网络层面上对ATM处理一方面具有提高带宽利用率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同时降低 RNC 2M 端口的数量和设备硬件条件的瓶颈。
下面逐个对各种传输组网方式分别介绍讨论:
1)如果利用传统的SDH来承载传输,那么传输网络只具备透传能力
第一种方法为在RNC设备上配置IMAE1板卡,基站上配置IMAE1板卡用于传输网络传递从基站到RNC设备的IMAE1电路,这种方式目前利用在2G网络中。但是TD-SCDMA的基站控制器RNC处理能力较2G/2.5G有显著增强,可以支持的基站数量达上百个,这就需要RNC提供大量2M接口,并且需还需预留大量2M端口用于扩容,投资规模大,容易出现RNC处理能力充足,端口受限的情况,也会加大RNC机房2M电缆过多造成的DDF维护压力。
第二种方式在RNC上配置信道化ATM-155Mbit/s端口,信道化ATM-155Mbit/s端口是由63个VC12所组成的,而不是将信道化ATM-155Mbit/s端口当作一个VC4来对待,在这种组网方式下,传输网络将来自基站的2M电路传递至RNC设备后,RNC设备处的传输设备上并不是以2M端口出现,而是以155Mbit/s端口出现,接至RNC设备处,这种组网方式在RNC设备处不需要大量的2M落地,也同样起到节省RNC侧的设备端口的作用,并且不需要新增加ATM设备。
2)如果利用MSTP技术来承载传输,那么传输网需要对ATM信元进行必要的处理
第一种方式是在RNC上配置ATM-155Mbit/s板卡,在基站上配置IMAE1板卡,所有基站站点采用支持IMAE1汇聚功能的MSTP设备,利用基站的MSTP设备将IMAE1汇聚成ATM-155Mbit/s,在接入环上将ATM155Mbit/s后传输至汇聚层节点,再由汇聚层节点经汇聚环、骨干环或直接透传、或与其它环的ATM155Mbit/s统计复用到RNC侧。
第二种方式在RNC设备上配置ATM-155M板卡,在基站上配置IMAE1板卡,基站配置传统的SDH设备,传输汇聚层使用具有IMAE1汇聚能力的MSTP设备,将本基站内各传输接入环的IMAE1汇聚成ATM-155Mbit/s电路后再通过传输汇聚环、传输骨干环传递至RNC设备侧。
在基站侧只安装传统的SDH设备,而在传输汇聚节点侧安装MSTP设备,从综合比较成本和通道的利用率看是最好的选择。
TD-SCDMA网络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发展的网络,因此对传输网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目前,TD-SCDMA无线接入方式仍使用的是ATM方式,但其发展方向则是向全IP化模式演进。所以在今后组建网络中应充分考虑TD-SCDMA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采用具有可扩展性的传输技术来组建TDSCDMA传输网络。总之,未来的传输技术将为TD-SCDMA全网络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1]耿名仁.ATM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童兴,陈珊珊,奚建春,等.传输网络在3G时代的演进 [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朱迎朝,王月,等.传输网络接口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2.
[4]张科剑.3G网络构架下的传输承载.C114通信资料库, 2005.
TN929.5
A
1674-6708(2010)24-0207-01
董海涛,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主要从事交换、传输网络的规划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