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俊
绿树成荫,成群的海鸟在其间时飞时落,鸟鸣之声时而听闻。涨潮时,两岸密密实实的红树林,树干没于水中,在辽阔的海面上露出一望无垠的树冠,远远望去好像一片翠绿森林。退潮后,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棵棵红树挺身出水,形成了海上奇特的景观。今后,这番迷人的景致将会在温岭市坞根镇八一塘出现。坞根镇于2009年4月中下旬起在八一塘试种植130亩红树林,目前长势良好,试种成功后,这里将成为温岭市沿海地带的首片红树林。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线潮间带或周期性海潮能够到达的入海河流中生长的一种常绿木本植物群落,它日日夜夜浸淹在海水中,是唯一能生长于海水中的绿色植物,具有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特点,素有“海洋森林”之称。
胎生现象。红树林中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这种特征有利于它们在海滩上繁殖和远距离传播。
特殊根系。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植物本身,也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又被称为“海岸卫士”。
耐盐。台州市地处中亚热带中部,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可以通过拒盐方式和泌盐方式来适应土壤的高盐度。
防潮护岸,抗击台风。台风是最具破坏力的气象灾害,也是地球上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台州位于台风活动最频繁的西北太平洋西岸,堪称“台风之州”。红树林枝叶繁茂,抗风能力强,具有强大而密集交错的起支撑作用的支柱根、防止风浪的板状根以及提供呼吸功能的气根。它发达的根系能牢固扎根于海滩淤泥中,形成一道紧密结实的栅栏,减缓水体流速和减弱近地面的风速,沉降水体中的悬浮颗粒,促进土壤形成,故能有效抵御和降低台风对堤围的危害,能抵抗猛烈风浪的冲击,保护海岸。
生物多样化保护。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我国浅海、滩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同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鲜美林副产品的保证。由于坞根处于亚热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促进生态旅游。温岭市坞根镇位于浙东南乐清湾畔,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的诞生地,被誉为中国东部的“延安”。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一座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的绿色海滨山城。坞根滩涂资源丰富,其中八一塘一带滩涂面积最大,涉及下呈、白璧、沙山3个村,此次引种过来的红树林主要在八一塘的东塘西段落户。引种成功后将在海塘边形成一片红树林景观带,成为当地的又一旅游景点。
海水养殖的意义。红树林可吸收二氧化碳等其他有害气体,亦可净化水体中的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及农药等,为减轻油污染危害提供污水排放的终端处理场。在国外,利用红树林鱼塘进行水产养殖、净化水质这一清洁生产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红树林区“基围”海水养殖模式不仅投资少,而且海产品质量好,养殖水质反过来又能够为红树植物带来营养物质促进其不断长高长大,形成“双赢”局面。
学术及科研意义。我国红树林处于纬度较高的地区,坞根镇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营造红树林北缘区域。因此,坞根镇红树林湿地资源的保护、引种、扩展、开发的成功,在全省有较大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其科研及学术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
坞根镇所处沿海地区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沿岸防护林带残缺不齐,存在着防护林带树种单一、适应性差、防护功能低等问题,而且适宜海涂造林的树种又极少。通过红树林人工引种,在台州建立具有防护功能、净化功能以及观赏功能等海岸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因此,保护好浙南滩涂湿地的红树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可行的保护及发展对策,提高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公众对红树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红树林湿地的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减轻红树林受威胁的程度,不仅对台州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对鸟类及其他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