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生态学博士王如松:让渭河休养生息

2010-08-15 00:48周励,张敏洁,王非
西部大开发 2010年1期
关键词:渭河环境保护环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生态学博士王如松认为,让渭河休养生息,是生态文明理念在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渭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治理的是整个涵水生态圈

“休养生息”是休息、涵养、恢复、投入和善待自然的活动,让过度繁忙、负担沉重的水体得到休闲的机会。“如果上述问题都能调整到位,渭河休养生息就是可能的。”王如松认为。

作为一位环境工作者,王如松认为休养生息是积极的防治,绝不是消极的防治,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让水环境休养生息。例如日本琵琶湖的治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对污染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实行严于全国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评价的标准,大幅度提高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对家庭排水和家庭废水也提出了严格的处理要求,达到了休养生息的目的,既改善了琵琶湖的环境质量,又提升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举两得。

因此,渭河流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发展道路问题、生产方式问题、经济结构问题、消费模式问题。离开发展、离开经济建设,谈环境保护那是缘木求鱼,渭河治理的是整个涵水生态圈。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核心

让渭河休养生息的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自然规律,以水环境和承载能力为基础,统筹环境经济与发展经济的关系,积极主动地给江河湖泊以人文关怀,采取综合手段,提高水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王如松认为,让渭河休养生息要坚持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核心。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质量,开着宝马车,喝着污水,这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讽刺。

恢复生机,提升活力是目标。通过休养生息对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形成强大的压力,促进经济转型,这个问题过去我们认识不深刻,通过金融危机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经济转型调整结构是势在必行的。实践证明,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环境出了毛病,首先要在经济政策上找原因。

遵循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是前提。让渭河休养生息,必须遵循和把握渭河的内在规律,坚持环境优先的理念,将水环境的容量和承载力作为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基础,将环境要求作为各类经济活动的约束性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维系生态系统的自身平衡,促进系统的良性循环。

系统管理,综合治理是方法。渭河水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防范、全面治理、全民参与。在管理方法上涉及多个地区和多个部门,必须构建上下游相互协调、各部门密切协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作体系,形成治污的合力。在治理的技术上必须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生态方法,加大治理力度。在治理手段上必须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既形成严格的排放、合理开发的强大压力,又形成主动治理水环境的积极动力。

创新休养生息的各项政策措施

王如松认为,当前我们必须不断地创新渭河休养生息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其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采取有利的措施,让渭河焕发生机。

一是要大力发展渭河流域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二是要全面防治污染,加大工业污染防治的力度,加大推进城镇污水治理措施,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

三是强化综合治理手段,切实落实考核问责制度,加大环境投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严格环境执法。

简言之,在推进渭河环境保护的工作当中,应坚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切入来研究环境保护的问题,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来研究制订环境经济政策,把渭河保护真正融入经济发展之中,走用优化环境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新路子。

猜你喜欢
渭河环境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
故乡
故乡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