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不得披露未成年人隐私

2010-08-15 00:43田文生,冉志敏
浙江人大 2010年9期
关键词:青少年宫犯罪案件寄宿制

2010年9月1日,经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开始实施。

条例明确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指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并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校园安全、隐私保护、心理健康等一一做出规定。

条例规定,中小学校200米范围内禁开网吧,青少年宫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留守儿童集中地建寄宿制学校,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彩票,不得允许未成年人同居,建立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制度,设立的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机构日常工作由同级共产主义青年团委员会承担,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等等。

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开拆或者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条例还规定,对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院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法院一律不得公开审理,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司法行政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当给予被害人特别保护;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报道,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资料的任何信息。

猜你喜欢
青少年宫犯罪案件寄宿制
本期话题 从“青少年宫”到“少先队员宫”谱写新时代青少年宫少先队工作新篇章
MINORBY OFFENSE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成都市青少年宫作品
青少年宫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货币犯罪案件的侦查难点及对策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3年12月企业界犯罪案件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