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三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江西井冈山 343600)
学习毛泽东,不断加强领导干部自身修养
李小三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江西井冈山 34360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井冈山军民集体奋斗的结果,凝聚了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的心力和鲜血。勿庸置疑,毛泽东作为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都建立了盖世之功。毛泽东在这期间表现出来的崇高风范是我们学习楷模,对新时期领导干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是学习他在迷茫中准确判断形势,把握正确方向的能力。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低潮。中国共产党人尝试用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两种道路模式引领中国进行革命,但是都失败了,中国革命正处在向何处去的迷茫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准确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不迷信、不盲从,以敢为人先的非凡气魄,果断地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敌人统治力量较强的中心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山区去。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摒弃攻打长沙、夺取中心城市的计划,“引兵上井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最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毛主席,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实践证明,井冈山道路是当时的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革命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新的胜利,从而使井冈山的革命星星之火燎原于中国大地。
二是学习他善于总结经验、善于理论思考、善于把握规律的能力。1929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信》中说“我们三年来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不同。”在井冈山斗争期间,毛泽东和朱德汲取和改造了绿林头领朱孔阳的经验,把朱孔阳 “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的战术生动解释为“既要会‘击’(打仗)又要会‘游’(打圈)”的游击战术,在科学总结红军初创时期游击斗争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游击战争基本原则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决”。按照“十六字决”的战术要求,井冈山军民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井冈山的地理形势,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成功地粉碎了敌军的多次“进剿”和两次“会剿”,保证了边界红旗不倒。“十六字决”后来还升华为红军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成为我军战略战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学习他善于用人、团结人、爱护人的能力。邓小平说过,善于发现人、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军来自四面八方、各个阶层,队伍成分极其复杂,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仅军队的领导人中就是40多名黄埔军校毕业生,又有来自各地农军领袖,还有长期生活在井冈山的绿林头领。如果不能把这些人团结起来,做到人尽其才,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形成一支整体的力量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抗衡。毛泽东在红四军成立大会上就号召“两军团结起来,互相学习,共同战斗,把革命红旗插遍全中国”。他采取团结、改造的正确方针,经过耐心的政治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了农民自卫军指战员的思想觉悟,成功地把王佐、袁文才的“只信仰个人,不相信群众”的散荡“绿林武装”改造成了“跟我们一道走的真正革命武装,”袁、王的部队发展为红四军的4个主力团之一。
四是学习他在挫折面前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的精神。
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党内错误思想路线作怪,毛泽东曾先后三次受到“纪律处分。”但无论职务发生如何变化,他都以大局为重,既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又能服从组织决定,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第一次受到“纪律处分”是在1927年11月,由于中央领导人的“左”倾肓动错误,指责毛泽东等人犯了“军事投机”的错误,撤消他的湖南省委委员和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毛泽东表示服从组织决定,但是对于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如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他决不退让,经过他的耐心解释和艰苦卓绝的工作,1928年10月5日中央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接受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主张。11月25日,毛泽东给在中央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中陈述了“工农武装割据”及其建党、建军、建政的原则,受到了周恩来、李立三等中央负责人的肯定。第二次“纪律处分”是在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党的“七大”给毛泽东严重警告处分,并决定由陈毅接任他的前委书记职务。毛泽东服从会议的决定,离开了红四军前委的领导岗位,到闽西养病,同时指导闽西特委工作,直到“九月来信”才肯定了毛泽东的建党、建军原则和经验,并确定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毛泽东这种在自己的意见处少数地位时,自觉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当自己的正确意见得到党中央的支持时,对有错误的同志不是追究个人的责任,而是耐心的分析原因。加以纠正的宽阔胸襟也为他在红四军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第三次“纪律处分”是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指责毛泽东犯了“路线”错误。在1931年11月初中共中央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上撤销了毛泽东的苏区中央局书记职务。1932年10月上旬的宁都中央局扩大会议上又撤销了他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职务,只保留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一职。在随后的中央开展的反对邓、毛、谢、古的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再次打击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威信。面对“莫须有”的罪名和撤职处分,毛泽东没有气馁,而是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坚持不消极、坚持争取在党许可的条件下做些工作。从1931年底到1934年10月,毛泽东虽然在中央完全没有发言权,但是他以积极的态度做好中央苏区的地方工作,使苏区的农业、工业、对外贸易以及合作社事业等大有发展,创建了“最好的后方工作的成绩。”他没有停止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思考和探索,先后三次向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提出积极的建议,并在党的会议上对李德和博古的错误指挥进行了斗争。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体现出来的,在迷茫形势下,善于把握中国革命的本质,合理使用人才,正确对待自己的进退荣辱,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崇高风范,不是一时一事的表现,而是其内在的真理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的真实体现。尽管今天我们遇到的情况与毛泽东那时不完全相同,也不能简单地照搬毛泽东当年的做法,但是毛泽东当年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对我们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仍然具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一是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要有真理的力量。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力量就你所宣传、提倡的东西要合乎客观实际,体现人民利益,代表社会正义,反映时代潮流。在中国革命处于低谷时期,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领导干部要具有真理的力量,就要认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真正解决好信念问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仅需要学习并掌握真理,还要勇于实践和捍卫真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二是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要有知识的力量。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含量与领导工作的力量往往成正比,领导干部的知识含量决定其领导工作的质量。毛泽东曾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适应井冈山武装斗争的需要,培养军队的地方武装干部,毛泽东在1927年11月创办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军官教导队,组织学员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在近半年的时间里,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150余名基层干部,当中许多人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为我军优秀的军政指挥员。领导干部知识贫乏,就会思维狭窄,方法不多。在现实的工作中,有的同志做工作缺乏感召力和说服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含量低,方法陈旧,习惯讲空话、套话、大话。思路决定出路。领导干部不能高人一等,但一定要胜人一筹,只有提高知识水平,才有资格去教育别人,才有能力去指导别人。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到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加强读书学习,增强知识含量,提高能力和素质,这是领导干部增添知识力量的基本途径。
三是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要有人格的力量。人格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内在综合品质及其控制机制,是思想、性格、才能、作风、气质、行为等惯常模式。一个人的人格怎样,其人生价值、人生形象就会怎样。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环境苦到了极度,毛泽东却能把各种力量团结起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除了政治思想教育的方法外,很重要的一条是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格魅力。毛泽东在党的“纪律处分”面前,在自己的职务变迁中荣辱不惊,努力为党工作,也体现出了非凡的人格魅力,领导干部面对同样一件事有的人去办就顺利,有的去办就困难,期间,有无人格力量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包括三要素:智慧力量、道德力量、意志力量。领导干部增强自身的人格力量,就要学习毛泽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忠诚奉献等。只有不断增添人格力量,说话办事才会有感召力和亲和力。群众就会信任你、跟随你,才能把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真正成为党的事业的领头人。○
李小三(1963.11—),男,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大学兼职教授。
责任编辑 梅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