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初探

2010-08-15 00:45罗志勇
党史文苑 2010年6期
关键词:政党中国共产党政治

罗志勇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 江苏苏州 215137)

任何执政党在其执政过程中都要为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做出最富有价值意义的选择,都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目标,提出自己特有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等,形成区别于其他执政党的执政文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的政治路线、政治方针、政治理念和政治策略等一系列执政元素凝练而成的独特的执政文化是区别于资产阶级执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期指导我党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宝贵政治资源。然而,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基因的影响下,在全球现代化浪潮的挑战和考验面前,我们党的执政文化如何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仍然是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受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传统政治文化基因的影响和长期以来我们党的革命思维定势的束缚,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和政治文明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党的执政文化如何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仍然是一个迫切的重要课题。

1.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满60年的政党,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执政经验,从文化上对党的执政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提炼不仅是必要的,更是紧迫的。我们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提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价值目标和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执政理念,努力解决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问题,实际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基本框架,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同时正在完成从革命文化向执政文化的转变。这种转变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在中华民族从传统文化向现代化文化、从革命文化向宪政文化的转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文化转型确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2.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诉求水涨船高,发展政治文明的意愿不断加强,促使我们党必须顺应民心,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文化建设的水平。列宁晚年曾语重心长地警示后人:由历史根源与现实任务所决定,社会主义执政党面临严重的文化制约,必须重视进行党的文化建设,否则有可能从军事上的“征服者”变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这一警示深刻地表明了执政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是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发挥执政优势,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风格和独特模式,进而推动中国现代政治文明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好党的执政文化,对于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进而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公民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加强先进的执政文化建设是党有效执政的有力保障。随着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和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的拓展,中国目前的文化现状是多种文化同时并存。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共同建构了今天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构建先进的执政文化尤为必要。只有构建先进的执政文化,才能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消解多元文化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中国人民的政治思想文化免受西方政治文化思潮的干扰、控制和同化,保持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民族性和自主性,保证党的文化执政安全;只有建构先进的执政文化,增强党的执政文化的吸引力,才能使人们在面对多元文化的选择时,最终认同共产党的执政文化,才能真正实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总之,一个政党的发展始终与文化的发展相联系,一方面,文化在催生了政党的同时,必然赋予了政党一定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一定的政党又将通过自己的纲领和理论,来确定自己的文化选择、文化实践和文化创造。因此,只有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加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先进的执政文化与强大的执政能力的良性互动,才能使我们党锻造成为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世界性政党。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所遗留下来的文化惰性和惯性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努力,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就曾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1]这种状况对我们党在执政文化建设上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有代表人类文化最高成就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行动指南,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各种极端落后的文化因子的深重困扰。封建传统文化往往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共产党人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指出的 “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新的社会环境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影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对我们干部队伍的潜移默化的侵蚀不可低估”。[2]

2.经济全球化时代思想文化冲突激烈,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因素增强,这对我们党加强执政文化建设以应对国际复杂多变的形势、巩固执政地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正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在减弱爆发世界规模战争可能性的同时,又在加剧着不同国家特别是东西方之间文化的较量。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中居于执政地位的政党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3.本世纪前2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党不能从文化上提升自身的内涵,增强“软实力”,就将错过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当前,中国文化虽然有其不适应现代化、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一面,但是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国共产党如果能够通过自身有效的文化建设,使其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具积极意义的东方文化色彩,这不但有助于推动实现民族复兴,而且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三、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各个大国之间以及执政党之间的较量越来越体现在执政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上。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关键要在制度文化、学习方法、组织文化等方面大胆创新,积极探索。

1.以加快现代化政党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实现政党文化与执政文化的和谐统一发展。制度和文化的关系就是一种内化和外化的关系,制度是文化的显件,文化是制度的隐件。仅仅从制度、法规、规定、强制等范围来谈论政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的运行和发展。如果离开了现代化的政党制度建设,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就会因失去可以依托的载体而徒有虚名。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和维尔巴在 《公民文化》中谈到制度和文化的关系时说:“当我们提到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时,我们所指的是在其国民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中被内化了的政治制度。”[3]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现代化政治制度建设先天不足。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比较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4]对于执政党来说,要通过现代政党制度建设铲除封建主义残余,为执政文化建设奠定基础、确立框架,实现从传统政党向现代政党的转变。

2.执政文化建设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清理总结,挖掘提炼出有利于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文化资源。培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建设过程。这一过程要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清理总结为前提。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如牺牲精神、奋斗精神、革命精神、奉献精神等成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食粮和精神追求。但也要看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消极的东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中也有一些过时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培育现代政党的执政文化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必须加以扬弃、清理和总结。

3.加强执政主体建设,积极吸收、培养和发展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入党,壮大执政文化传播队伍。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培育与传承、普及与传播离不开广大党员尤其各级领导干部的努力实践和广泛宣传。社会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是民族整体的智力牵动力量,既是执政文化的载体,又是执政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要加强执政文化建设,就必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加大对知识分子培养教育的力度,及时吸收他们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分子入党,以壮大党的队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这是历史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考察前苏联垮台的教训,其中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问题就是苏共长期忽视了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忽视了对知识分子的争取和教育工作。因此,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必须吸取这一教训,加大对社会各阶层的整合力度,锻造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开拓进取精神而又具有现代民主政治意识的执政主体。

4.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不断丰富党执政的文化内涵,提升党执政的文化品位。

首先,要指导和引导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领导人才素质的提高为重点,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学习能力。其次,要着眼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和时代要求,创新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法。加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地开发党政干部能力,激发其活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创建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第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干部成长规律,发挥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努力形成全社会学习的合力,并不断完善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机制和制度,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制度保证,使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政党的构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当今世界,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同样,一个政党能否牢牢掌握政权,保持长期执政地位,既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经济、社会资源,更取决于其掌握的文化资源,取决于该党所培育起来的执政文化是否为本党成员及其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同和自觉践行。在新的历史时期,构筑中国特色的执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党情,放眼世界,坚持用战略思维、群众观点、法治精神、民主意识、道德理念,在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重大问题上,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的研究,为党的民主执政、科学执政、长期执政,为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而坚实的执政文化基础。

[1]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

[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20.

[3][美]阿尔蒙德,维尔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5.

[4]邓小平文选(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

猜你喜欢
政党中国共产党政治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