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融性解析

2010-08-15 00:45刘德涛
党史文苑 2010年6期
关键词:方志敏价值体系共产主义

纪 旭 刘德涛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淮南 232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更是对上个世纪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我国社会思潮发展的继承和发展。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所产生的方志敏精神,以其初始性和革命性赫然显现在中国社会伦理发展的主线之中,成为今天加强人们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一、方志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清贫、创新、奉献”为主体的方志敏精神是以方志敏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在领导赣东北革命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培育出来的一种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其内涵主要表现以下六方面:

1.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方志敏对共产主义信念无比坚定,至死不渝地坚信中国和世界的共产主义革命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取得胜利。他说:“资本主义的社会,必然要覆灭,代之而起的必然是共产主义。”在长达十四年的革命生涯中,这种共产主义信念从未动摇过。即使身陷囹圄,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他也能坚定地写道:“我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共产主义事业。”面对敌人的屠刀,他大义凛然,“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共产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字里行间表现出共产党人坚强的党性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崇高的爱国热情。

热爱祖国,是方志敏精神最耀眼的闪光点,也是方志敏的力量源泉。方志敏为实现报国之志而艰苦奋斗、鞠躬尽瘁,从一乡间少年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爱国思想在他心间从萌芽、成长直到升华。面对“黑暗的弋阳,黑暗的中国”,他心里总是感到难过,“合得将他改良一下才好”。面对着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他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以书生的羸弱之躯,以百折不挠的实践精神,毅然担起了拯救祖国、民族的重任。他把自己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化作情与血的文字,用生命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3.热爱人民的公仆意识。

忠实地为人民谋利益,是方志敏同志光辉人生的真实写照。在革命实践中,他总是把人民当作亲人,从感情上贴近他们,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他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农民群众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呼声。在实际工作中,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的生活。在根据地,方志敏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的斗争,制定了完善的农业经济政策,为农民减轻负担,降低土地税。毛泽东对此有过高度的赞扬:“方志敏同志是革命战争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群众生活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4.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创造,是方志敏精神宝库中的又一亮点。方志敏一生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政权建设上,他提出了党建原则,发展了党、团组织,创建了“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在经济建设上,基本建成了适应战争和军民生活需要的工、农、商、贸体系;在文化建设上,开创了苏区文化事业;在军事方面,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形成了正规军队、地方红军、群众武装三位一体的人民武装体系,走出了一条方志敏式的中国革命道路。1931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他红旗勋章一枚,是对他的求真务实、勇于开拓辉煌业绩的肯定。

5.清贫廉洁的优良作风。

方志敏一生清贫。他虽然身居要职,但与干部、战士吃一样的大灶。在《清贫》中他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数在数百万,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方志敏被捕时,敌人想从这位共产党大官身上搜出大洋和金银财宝,可是搜遍全身,除了块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来。他身无长物,仅有“保藏”在深山沟里的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6.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方志敏人生观的核心和灵魂,方志敏的一生无处不体现着他为共产主义崇高信仰而为之奋斗的奉献精神。他用“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能舍弃一切”的思想灵魂,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努力到死”的夙愿。诚如他自己所说:“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地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二、方志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融性解析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方志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方志敏精神有着有机的共融性。

1.指导思想的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方志敏最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中后期。当他第一次从《共产党宣言》那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之后,他毅然地接受了它,而且坚定不移,逐步地从一个爱国主义战士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方志敏马克思主义实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方志敏在革命实践中积极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秉承了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理。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方志敏对找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做出过重要贡献。赣东北地区环境较为封闭,没有外援。方志敏从当地实际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行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波浪式地发展政权,使红军和根据地不断扩大。(2)方志敏在革命活动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科学社主义的论述表现了极大的认同。科学社会主义亦称科学共产主义,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指出了共产主义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解放全人类。方志敏精神中“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正源于此。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方志敏精神的基石和灵魂,它决定了方志敏革命活动的性质和方向。这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2.社会主义理想的一致性。

在我国社会发展目标中,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实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 “方志敏精神”进一步抽象和提升,笔者认为,其爱国和创造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思想。当然,这种思想并不能同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化复兴理论相提并论,但这一思想却孕育了今天的复兴理念。

方志敏的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方志敏的社会主义理想集中地体现在他对未来中国“光明前途”的“八个代替”的构想上。这就是:“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欢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这同今天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方志敏还认识到,科学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在他看来,科学与民主之于现代化“若舟车之有两轮焉”。方志敏认为,近代以来欧美资本主义所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原因除了民主之外,就在于“科学之兴”。因此,中国要想赶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把科学摆在重要地位。方志敏在新民主义革命早期就认识到要发展科学的重要性,这一思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融合性。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其中,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二者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方志敏革命活动的始终,成为方志敏精神发展的一条主线。方志敏的爱国主义突出表现在他为实现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顽强奋斗,光荣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其精神来源于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和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热爱。可以说,方志敏式的爱国精神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共产主义精神。除爱国精神外,时代精神也是方志敏进行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撑。方志敏长达十四年的革命生涯所昭示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的实质就是创造精神。创造精神作为方志敏精神宝库中的一大亮点,即是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如果方志敏的爱国精神、清贫精神、奉献精神失去了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就失去了灵魂。

方志敏的爱国主义和创造精神实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完美的统一。其基本内涵及其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通性。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个体层面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做出了综合性的界定,成为了加强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方志敏就对什么是荣辱观进行了探索并且形成了具有鲜活个性的荣辱观,包括旗帜鲜明的爱国观、一心为民的公仆观、艰苦奋斗的清贫观、大公无私的奉献观。

热爱祖国是方志敏精神的主题,更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荣辱观首要内涵便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在传承方志敏爱国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了爱国的内涵。

热爱人民,服务人民是方志敏精神中最可爱的地方,方志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贯穿始终,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崇高的党性及觉悟。这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一致的。

清贫观是方志敏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方志敏的清贫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要求的 “艰苦奋斗”、 “遵纪守法”、 “辛勤劳动”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

奉献就是只求付出、不图索取的牺牲精神,是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方志敏在革命实践中把自己全部生命投入到“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之中,践行了他的奉献观,凸现出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高尚灵魂。这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总之,方志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特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伦理结构中,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方志敏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能感悟到革命先驱们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更要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不断用方志敏精神来指导思想、约束行动、鼓舞信心,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方志敏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5.

[3]余伯流.方志敏精神瑰宝的三大亮点:爱国·清贫·创造——兼论方志敏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J].党史文苑,2006,(18).

[4]胡锦涛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1999,(8).

[5]周育中,罗时平.方志敏的荣辱观[J].求实,2006(11).

猜你喜欢
方志敏价值体系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