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卡尔·楚德拉》中的浪漫主义因素

2010-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
关键词:拉达高尔基巴尔

刘 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近百年来的历史证明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高尔基(1868—1936年),是俄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艺的杰出领袖”,人类进步文化的一代宗师,甚至被称为“二十世纪的但丁”。他以自己不朽的作品,对俄国文学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对这位多产作家的作品理解的还不够,仍就沉醉于《母亲》、《童年》、《我的大学》等一些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忽略了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作品的重要作用。就让我们把视野投向高尔基的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看看那个饱经风霜、历经磨难、从“底层”走出的作家的作品中拥有怎样的浪漫主义因素。

一、浪漫主义文学界定及《马卡尔·楚德拉》的浪漫主义情节

浪漫主义一词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它是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的两大主要思潮。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失败和1925年十二月党人革命之后,在俄国开始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茹科夫斯基被誉为是俄国第一位俄国抒情诗人,随后便出现了成就卓越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然而,高尔基早期的浪漫主义,在本质上和过去一般的浪漫主义截然不同,他曾经这样理解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乃是一种情绪,它其实复杂而且始终多少模糊地反映出笼罩在过渡社会的一切感觉和情绪的色彩”。[1]不难看出这和作家的自身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高尔基和其他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来自于“底层”,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然而写出来的作品却无不叫人赞叹。高尔基以流浪汉的身份游走了大半个俄罗斯,为了生活他在鞋店当过伙计,做过学徒,洗过餐具,当过渔夫,和乞丐、妓女、小偷、流浪汉等社会下层群众打过交道。这期间的所见所闻为高尔基的创作提供了生活素材。1892年,高尔基带着他的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了俄国文坛。此时正值俄国人民解放运动时期。高尔基看到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但也看到了一些为自由积极反抗的进步人士,他们的激情与斗志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高尔基,使高尔基远离了当时颓废派营造的逃避现实、宗教神秘的气氛。因此,高尔基带着激扬奋发的战斗情绪,写下了革命浪漫主义作品《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用浓厚的浪漫主义笔触描写了拉达与左巴尔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自由胜过爱情和生命的主题,同时也揭露了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带有个人主义色彩。左巴尔是一个年轻的茨冈小伙子,他机智、勇敢、性格豪放、热爱生活和自由。他爱上了游牧队中达尼洛的女儿拉达。拉达更像是一位“女皇”,美丽、高贵、甚至有些高傲。她不屈服于权贵的淫威,拒绝金钱的收买。当一个富翁爱上拉达并且想用金钱来换取她的吻时,拉达却冷漠地“往旁边一转身”,富翁再次用金钱来诱惑拉达并把钱袋抛到她的脚边,而拉达却视而不见地“把它踢到泥潭里去了”。这一对年轻的情侣,不仅真挚相爱,而且更热爱自由。高尔基在创造这两个人性格时的主观思想就是自由。拉达称自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她曾向左巴尔表达“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洛依科,但是我爱你。可我还爱自由!我爱自由超过爱你”,并且让左巴尔屈从于自己,要他在游牧队的面前跪下亲吻她的手,只有这样才可以嫁给他。然而这一切却伤害了左巴尔,他不想屈从任何人,更不想做爱情的奴隶,就这样左巴尔在一气之下杀死了拉达。高尔基讴歌了在关键时刻宁愿为自由而牺牲爱情和生命的茨冈人,但也讽刺和批判了以限制他人的自由为条件去追求自己自由的资本主义自由观本质。从情节结构上看,还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品中的另外两个主要人物:讲述人马卡尔·楚德拉和“我”。拉达和左巴尔的爱情故事,是在马卡尔·楚德拉和“我”探讨自己和俄国广大工农的生活意义时,由马卡尔·楚德拉讲述出来的。他是个无神论者,追求自由,鼓励广大工农摆脱奴隶命运。通过马卡尔·楚德拉和“我”的讨论,可以明显看出作家本人就工农大众如何摆脱奴隶命运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要反对宗教神学,不要按上帝的意旨生活,第二,要反对贵族权势,不要屈服于贵族的淫威。第三,要尊重自己的人格,不被金钱所收买。”[2]通过这篇品,高尔基寄托的自己的理想。

二、《马卡尔·楚德拉》中高尔基独具匠心的风景描写和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在作品中高尔基多次对自然景色进行了描写,烘托了气氛,渲染了紧张的故事情节。契诃夫说过“高尔基是一位真正的风景画家”,[3]他对大自然的诚挚的热爱以及对景物细致传神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比及的。在这部作品中,高尔基在故事开始之前,安排了一段自然景色的描写。“潮湿的冷风从海上吹来,将波浪拍案的涛声和岸边灌木的絮语组合而成的深沉的旋律播撒在草原上。……时而露出了左面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时而又暴露了右面那无垠的大海……”。大自然的美给人一种静谧、心旷神怡之感,随后便把我们带入故事情节中去。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和周围环境紧密相连的。左巴尔向拉达表达了爱意,但又不想她妨碍自己的自由。就在故事情节继续发展时,却突然被中断,插入了一段环境的描写“大海继续在与海岸低声地交谈,风也仍旧在把海的絮语带向草原”,“聚焦在天上的乌云使这秋夜更加阴暗了”。这段环境描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左巴尔和拉达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在结尾处写到“雨落的更急了,大海在为洛依科·左巴尔和老军人达尼洛的女儿拉达这一对茨冈年轻人咏唱阴郁、庄严的颂歌”,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无论是对大自然美景的临摹,还是对人物的刻画。高尔基都大量的运用了比喻、拟人、讽刺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作家本人就曾经指出“要赋予大自然自发现象与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甚至还有意图的能力”。[4]正像高尔基说的一样,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发现,作家笔下的万物都像人一样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灵感的。比如,“环绕着我们的秋夜的黑暗颤动着”,“太阳也随着这歌在天上跑起了舞”,“风怨诉地、轻轻地吹着”,“大海继续在于海岸低声地交谈”,“明亮的月亮和我一起看着他们”,“大海……咏唱阴郁的颂歌”。高尔基把“颤动”、“怨诉”、“起舞”、“低声地交谈”、“看着”和“咏唱”这些用来形容人的词汇,却用来描写黑暗、风、大海和月亮,自然景色顿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作品获得了奇妙的艺术感染力。高尔基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还有着特殊的意义。

三、《马卡尔·楚德拉》中的语言特色分析

高尔基在语言运用的巧方面要求十分严格,认为语言的研究在文学创作技巧中排在首位,“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5]并且高尔基还认为文学的任务“就是把人身上的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用颜色、字句、声音、形式表现出来”。[6]正是遵循着这个原则,高尔基在遣词造句方面十分地考究。语言的音响效果是《马卡尔·楚德拉》的一大特点。“马儿在黑暗中的嘶鸣”,“温柔甜蜜的抒情小调”,主人公的笑声,左巴尔和拉达的对唱,无处不体现音乐的美感,一下子把读者引入了一个诗意般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留恋忘返。而在描写环境时,他的语言总是能够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人物的外貌描写的惟妙惟肖,刻画人物性格的语言简洁而精准,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主人公的举止神态。

综上所述,可以说《马卡尔·楚德拉》这部作品在高尔基整个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他让我们结实了一位出身于“底层”的作家。通过对《马卡尔·楚德拉》中浪漫主义因素的分析,也使我们看到了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有柔情和浪漫的一面。

[1]沃尔科夫.高尔基的艺术世界.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73.

[2]王远泽.高尔基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4]李辉凡.文学·人学高尔基的创作及文学思想论集.重庆出版社,1993.

[5]林焕平.高尔基论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

[6]高尔基.我怎样学习写作.中苏文化协会编译委员会,1945.

[7]臧传真、俞灏东、边国恩主编.苏联文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拉达高尔基巴尔
埃及编年史家杰巴尔提及其史学“三部曲”
拉达秀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嗜书如命的高尔基
小鼹鼠拉达
小鼹鼠的家
高尔基的苦难童年
巴尔蒂斯的绘画艺术
独享清凉
巴尔要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