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隆文 石文亮
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原因分析
■文/郭隆文 石文亮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谋取不法利益,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损害公众对政府的信赖感,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的总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行为,其主要表现为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它是权力腐败的极端表现,也是社会最敏感、群众最痛恨、危害最严重的权力腐败。比如当今工程建设领域的权钱交易,潜规则之下的商业贿赂,不装腰包腐败的渎职犯罪,等等,究其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又有主观方面的。
(一)监督制度的缺陷。权力的核心是对资源的控制力和强制力,权力的运行和实现意味着对资源的控制和再分配。人们关注权力,是因为有权力的地方就有利益。当具体的公共权力泛化到过大、过宽、过多,偏离了法律规范的轨道,被用来服务于个人或小集体的意志和利益时,权力就蜕变成为个别人实现私欲的手段,成为被滥用的力量,表现为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正所谓“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如王有杰在任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等职务期间,利用职权,卖官肆无忌惮,民间流传其卖官“四部曲”:送30万元他“嗯”一声,意思是你的要求可以考虑;送50万元他“噢”一声,意思是你一定会得到你要的官;送80万元他“哎”一声,意思是结果比你预想的要好;送100万元他会惊叹地“哟”一声,并主动地看你一眼,意思是你可在我的职权范围内任意挑选想要的官。
(二)周围环境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环境的影响。贪官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庭特点,不是妻不贤就是子不孝,都依附丈夫和老子搜刮民财,直到把丈夫和老子搞垮为止。如慕绥新的前妻贾桂娥,家里有人来串门了,慕绥新送客出门,她就在客厅开始搜查,找到钱立即收起来。不但如此,她还嫌钱来得太慢,主动到社会上利用市长夫人的身份去敛财。其次是交际环境的影响。贪官同样有一个共同的交际特点,就是交友不慎或交友过滥,尤其是结交涉染黄赌毒等恶习以及那些金钱第一、利益至上的朋友。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如原沈阳市财政局局长李经芳入狱后忏悔说:“总结来总结去总结出一句话,就是铁哥们儿把铁哥们儿送进了铁笼子。”实践表明,揭发你犯罪最主动的是情人,证实你腐败最坚决的是哥们。他们与你交朋友、套近乎都是冲你的权力而来的。如号称“职业高官情人”的赵丽红,1968年5月出生于哈尔滨市,1995年5月4日原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宝森饮弹自尽后,主动检举了王的罪行。时隔8年,又将中国银行副行长赵安歌送上法庭,而她早把控制的赃款转移国外,人也在案发之前只身潜逃美国。
(三)潜规则的盛行。顾名思义,潜规则是相对于名规则、显规则、成文规则或正式制度而言的,一般是指不成文、不公开、不为正式制度所承认,却又被私下认可、实际起支配作用的、一定程度上人们必须“遵循”的各种非正式隐性规则,是在各个领域里得到大多数人默认的、不成文的行事规则。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办事得花钱;领导的看法是最大的看法;违规违法的事集体拍板;出了问题内部消化;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大会解决小问题,小会解决大问题,不开会解决重要问题;单位私设“小金库”等。久而久之,人们形成这样的思想:会玩潜规则的人被说成是会来事、有能耐、混得开,而固守成文规则办事的人则被讥讽为死脑筋、假正经、不开窍;谁不遵循潜规则,谁就会受到这种规则的排斥和惩罚。有的贪官落网后坦言:“谁送了钱我记不住,谁没送钱我能记住。”这句话折射出“买官卖官”潜规则的真实心态。如安徽省合肥市招投标中心7名评标专家集体身陷利益漩涡被检察机关立案查处,2009年9月一审法院以受贿罪被判处缓刑,7人涉案金额共计20万余元。
(四)不良习俗的熏染。大家知道,我国“读书——就业——升官——发财”官本位的特权思想和封建文化比较严重。传统认为,如果你做官了,不仅可以吃香品辣、吆五喝六,还可以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如果当不了官,那么你什么都不是。倘若一个领导的政治修养不够,很容易走入误区。如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于国华,自2001年走上吉林省吉林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的领导岗位后,觉得提升无望便开始放纵自己,搞“副业”、捞“外快”,嗜吃美味佳肴、行乘名品香车、居住豪宅丽舍、把玩古董字画,至案发时共收受贿赂人民币362万元、港币34万元、美元25.5万元、欧元5.7万元,收受金条等物品价值93.5万元,总计人民币7452万元,另有1075.7万元的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非法持有枪支三支。再者,“礼尚往来”的世袭习俗在现实中常演变为人情依赖。于是一些小人利用这一点,设法通过亲戚、老乡、同学、战友等人情圈子以及节日、生日、婚丧嫁娶等特殊机遇进行感情投资、拉近距离。如果我们的头脑不够清醒和理智,做事不注意小节与后果,那么很容易授人以把柄或被拉下水。如原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博士研究生汪风雄入狱后反思道:“为什么我会多次受贿?为什么在警钟长鸣的情况下我仍然刹不住车?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守住‘慎微’、‘慎初’这个关键环节。当别人第一次拿着钱给我‘拜年’时,我没有断然拒绝,是贪婪和侥幸的心理占了上风。”同时,他又讲道:“1%的侥幸心理毁掉了自己用99%的精力造就的名节。”事实上,既然有贪欲,不管是否达到1%,都是致命的。因为木桶的容积永远是由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的。
(一)政治立场动摇。大多的腐败分子存在政治信仰危机或缺失,把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至脑后,理想信念变异,一味追求物质拜金和精神享乐,陷入“花钱有官做,做官有钱花”的怪圈。如已被判处死缓的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女)以及原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丛福奎,外说马列内设神台,每次肆意受贿后拜佛保佑,行为十分荒唐。又如号称“河北第一秘”因受贿人民币676万元、美金16万元、贪污2967万元被处死刑的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在铁窗内曾反思说:“人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信念。人一旦丧失信念,就像一头疯狂的野兽,不是掉进深谷自取灭亡,就是被猎人开枪打死。”
(二)价值观念扭曲。有的贪官把钱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价值观、利益观严重扭曲,其腐败源于人性的贪婪,源于财色的诱惑,源于私欲的膨胀。古人云:爱财曰贪,爱贪曰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如从一个普通商业干部一路官至甘肃省兰州市市长的张玉舜,在与时任市委书记王军的明争暗斗中败下阵来,由此展开疯狂报复,为将政敌拉下马,可谓用心良苦,一边高唱反腐,一边大肆腐败,最终两败俱伤,在拉下对方的同时,自己也难逃法网。
(三)健康情感缺失。所谓情感,是个人内心对任何事物本能和自然的感觉和看法,影响着个人的观念。伦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行为最直接的来源是欲望情感这一最基本的主观个人感知,换句话说,情感是行为最直接的动力。人们对腐败现象有不同的情感,有积极的鄙夷、厌恶、仇恨等,也有消极的羡慕、宽容、追求等。健康情感不仅是廉洁自律的保障,而且是正确政治思想的根基。如果说政治思想是方向盘,那么情感则是发动机。没有健康情感就没有信仰,就缺乏良好道德。健康情感缺乏者,往往表现为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习惯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公开给人以政治立场坚定,甚至富于理论修养的假象,而内心则是自私自利、无视群众、信仰缺失——他们真正感兴趣和实际干的是利用职权攫取私利。如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法学博士、民法专家,曾组织审理了震惊中外的湛江走私案,2005年至2008年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和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在有关案件的审判、执行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钱款折合人民币390万余元,同时被司法界人士称为“性贪”,2010年1月19日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四)道德防线崩溃。许多贪官不仅贪权、贪财,而且贪色。他们往往财迷心窍、色胆包天,由权入色、由色入贪、贪色兼容的堕落轨迹惊人地相似,他们把包养情妇看作是身份的象征,伦理腐化、道德败坏、人性沦丧。而思想防线的崩溃,也必然导致行为上的腐败。如被判处死缓的中国银行原副董事长、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刘金宝以权猎色,用400万元赃款表演了一场“克隆”初恋情人的闹剧;原深圳市罗湖区公安分局女局长安惠君在任职期间,不仅买官卖官并收受巨额贿赂,而且个人生活极度糜烂,接受15名男下属140余次的性贿赂,被当地称为“财色兼收的警花局长”。
(作者系阳泉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