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正文中的训诂

2010-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训诂谓之荀子

黄 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重庆 北碚 400715)

《荀子》正文中的训诂

黄 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重庆 北碚 400715)

《荀子》是先秦的重要著作,其正文中包含了大量训诂材料。文章从训释内容、释义方法和使用术语三个方面分析其中的训诂。

荀子 训诂

“训诂”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术语,被定型并且通行与世,大约在西汉末年,扬雄《答刘歆书》:“独蜀人有严君平,临邛林闾翁儒者,深好训诂,犹言轩辕之使所奏言。”①训诂学走向兴盛也是在两汉时期,然而训诂的实践早在先秦就已经出现了,在先秦时期的一些著作中就已经出现了正文形式的训诂。从内容上来讲,不仅有对字句的解释,还有文章条例的阐述,文物典章制度的说明。甚至还出现了自为经传和为他书作说解的篇章或专书:《管子》中有《牧民》《形势》《立政》《明法》《版法》诸篇,又有解释上面篇章的《牧民解》《形势解》《立政九败传》《版法解》《明法解》;《韩非子》有《解老》《喻老》篇对《老子》注释和推阐,《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是对《春秋》经文的注释和阐释。《荀子》中也有不少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诂,本文试从训释的内容、释义的方法、使用的术语等三个方面考察《荀子》正文中的训诂,为训诂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一、训释的内容

(一)解释字词

词语的训释是训诂最基本的内容。《荀子》正文对词语的解释可以分为两类:

1 、揭示词的理性意义,词义的概括性比较强。

27.23②货财曰赙,舆马曰赗,衣服曰禭,玩好曰赠,玉贝曰唅。赙、赗,所以佐生也;赠、禭,所以送死也。

27.34 聘,问也。享,献也。私觌,私见也。

27.50 能思索谓之能虑。

2 、揭示词的术语意义,体现作者的思想观念。

9.21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

23.4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上面两例训释了“孝”“弟”“性”“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词语,阐发了荀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书中还有许多有关哲学、政治方面的词语的解释。

12.6 四统者亡而天下去之,夫是之谓匹夫。

19.8 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者,广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

(二)训释古书

《荀子》一书引用了许多《诗》《书》《礼》等古书中的句子,用以阐明观点、发表议论,这实际上也为我们保留了大量宝贵的训诂材料。

27.5 诸侯召其巨,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天子召诸侯,诸侯辇舆就马,礼也。《诗》曰“:我出我舆,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上例我们可以看成是用战国时候的“今语”来解释西周时候的“古语”。

2.15 《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3.5 《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能以义屈信变应故也。

21.17 《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此言上明而下化也。

上例可以看成是串讲文意,先引用古书中的句子,然后阐明该句子的大意。文中多在引用古书句子之后,往往对其意义有进一步的阐发,来论证说理。

19.20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彼君子者,固有为民父母之说焉。父能生之,不能养之;母能食之,不能教诲之;君者,已能食之矣,又善教诲之者也,三年毕矣哉?

21.9 《诗》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顷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贰周行。

27.12 《聘礼》志曰“: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诗》曰“:物其指矣,唯其偕矣。”不时宜,不敬交,不騹欣,虽指,非礼也。

27.87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下宝。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

文中不仅仅有对古书句子的训释,还有对所引篇章乃至全书的主旨的揭示。

27.40 《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

27.96 《国风》之好色也,传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小雅》不以于污上,自引而居下,疾今之政,以思往者,其言有文焉,其声有哀焉。

27.55 《春秋》贤穆公,以为能变也。

27.83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故《春秋》善胥命,而《诗》非屡盟,其心一也。

(三)说明文物典章制度

《荀子》中包含着大量的有关名物典章制度的记载,是很重要的训诂材料。举例如下:

从这则材料。我们可以知道:鯈 是一种喜欢浮在水面上晒太阳的鱼。

9.24 序官: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司徒知百宗城郭立器之数司马知师旅甲兵乘白之数。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相高下,视肥,序五种,省农功,谨蓄藏,以时顺修,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修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以时禁发,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顺州里,定廛宅,养六畜,间树艺,劝教化,趋孝弟,以时顺修,使百姓顺命,安乐处乡,乡师之事也。……

27.31 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这些材料说明了古代官员的职能分工,反映了古代官制。

27.37 君于大夫,三问其疾,三临其丧;于士,一问,一临。诸侯非问疾、吊丧,不之臣之家。

27.30 一命齿于乡;再命齿于族;三命,族人虽七十,不敢先。

上面这些材料则反映了古代礼制。

二、释义方法

(一)声训,即是因声求义。

9.21 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

这里以“群”来解释“君”,二字在上古同音,都是文部、见纽、平声字。

27.40 “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

“咸”“感”二字在上古同属侵部,字音相近。

27.42 礼者,人之所履也。

“礼”“履”上古同音,都是脂部、来纽、上声字。

(二)义训

义训是指直接训释词义,而不借助词的语音形式和记录词的文字形式,以能够说明词的意义为准的释义方法。

1 、同义为训。

27.34 聘,问也。享,献也。私觌,私见也。

《仪礼·聘礼》:大问曰聘,小聘曰问。《尔雅·释诂》:享,献也。《疏》:致物于尊者曰献。《公羊传》:觌者何,见也。这种直接用一个常见词解释同义词的释义方法我们叫直训。

2 、义界。简单说就是给词下定义。

27.23 货财曰赙,舆马曰赗,衣服曰禭,玩好曰赠,玉贝曰唅。赙、赗,所以佐生也;赠、禭,所以送死也。

“赙”“赗”“禭”“赠”“唅”都是吊丧所送的礼品,通过下定义的办法揭示了它们的不同功用,从而把它们区别开来。

3 、譬况描述。

4.6 鯈者,浮阳之鱼也;鉣于沙而思水,则无逮矣。

4 、同形相训。

20.9 故曰:乐者,乐也。

(三)《荀子》中常有同时训释多个词语的情况,归纳如下:

1 、训释同义词(近义词),揭示其同中之异。

27.28 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颡。

27.82 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

2 、训释反义词,揭示其异中之同。

2.3 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

3 、相递为训,后训以前训为基础。

22.1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

三、训诂用语

1 、《荀子》一文大量使用使用判断句式来解释词意,或说明事物的属性和特点。具体形式有:“某者,某也。”“夫某者,某也。”“某,某也。”“夫某也者,某之谓也。”“某也者,某。”在这些句式中被训释的对象在前,训释的内容在后。

4.6 鯈者,浮阳之鱼也;鉣于沙而思水,则无逮矣。

20.9 故曰:乐者,乐也。

27.34 聘,问也。享,献也。私觌,私见也。

27.17 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2 、曰

在形式上,被释词在“曰”的后面,多用于解释词语。

2.3 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3 、谓之、之谓。

“谓之”“之谓”的用法同于“曰”。在上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谓之”和“曰”的相同用法。

3.7 君子治治,非治乱也。曷谓邪?曰: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也。

11.22 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

4 、为

“为”的用法也同于“曰”。《荀子》中仅此一例。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5 、言

“言”主要用于串讲文义,揭示或阐发句子乃至篇章主题。

8.10 《诗》曰:“平平左右,亦是率从。”是言上下之交不相乱也。

14.6 《书》曰:“义刑义杀,勿庸以即,女惟曰:“未有顺事。’”言先教也。

注释:

①见毛远明《训诂学新编》第1页.

②文中所引句子之前的序号均参考张觉《荀子译注》.

[1]张觉.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毛远明.训诂学新编[M].成都:巴蜀书社,2002.

[3]陆宗达.训诂简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黄成(1979—),四川达县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2008级硕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古文字研究。

猜你喜欢
训诂谓之荀子
论字词训诂与文本阐释的互动关系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说文》形义匹配思想与训诂价值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论荀子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和谐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钱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