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冰雪文化礼赞(五十):马背上的英雄民族蒙古族

2010-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塔尔棋盘棋子

龚 强

3.射箭比赛

射箭是蒙古族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技”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大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蒙古族素以善射著称。蒙古族射箭比赛分立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式样、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评定名次。立射即站立射靶。这种比赛灵活方便,几个人聚集一处,即可即兴演练。蒙古式射箭的箭靶是用毛毡或棉布制作的。有五种颜色的圆环,中心的黄色为100环,第二层的红色为80环,第三层的蓝色为60环,第四层的黑色为40环,最外层的白色为20环。骑射是跑马射箭。一般在大的集会或喜庆节日举行,射手骑马持弓箭沿跑道边跑边射。远射是从较远的地方射靶。比赛结束时,由祝颂人对神箭手进行祝福和赞美,由组织者进行奖励。由于在历史上弓箭是蒙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武器,人们也就非常尊重那些优秀的射手,因而射箭便成了重要的体育活动和比赛项目。

蒙古族的男孩到五六岁,大人便给他做“哈卜查亥弓”(一种用柳树枝做的弓)玩,虽说是玩具,对于小孩提高射箭功夫是有帮助的。弓箭也是蒙古男子汉的象征物之一。传统上,迎亲时新郎必须佩戴弓箭。

“你擎起了万钧大弓,搭上鹰羽利箭,引弓犹如满月,啪的撒放扣环,你能射倒耸立的高山,你能射下飞翔的大雁,祝福你啊,生铜熟铁般的力士!”这就是蒙古族对射箭手的赞颂。

4.赛骆驼

赛骆驼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号称“骆驼之乡”的阿拉善盟一带。一般都在节日里举行,有骑骆驼赛跑和射击等。骑手不分男女。参赛骆驼是经过驯养和严格训练的,赛骆驼的赛程为5~40公里,以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者。骑骆驼射击比赛是在途中置靶射击,以中靶多少定胜负。

骆驼经过训练后跑起来也能疾如草原上的骏马,再加上骑手娴熟的技巧,形成比赛的高潮。近年来,骆驼比赛突出了竞技性、技术性,采用了更具有吸引力的场地赛、团体赛、接力赛。198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民运会上将赛骆驼列入自治区“那达慕”民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具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是蒙古人很早以前就饲养和使用的家畜之一。蒙古人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征战中都有广泛使用骆驼的历史。骆驼的耐力惊人之强,一峰成年骆驼能驮150~200公斤货物,且不吃不喝也能坚持3~5天的路程,尤其是在戈壁沙漠地带它是长途拉脚的最好役畜。骆驼不仅能骑,还可以套车使用,驼奶也是营养丰富的奶食之一。母驼的怀胎期长达12个月之久,哺乳期也比其他家畜要长,因此能够较长时间提供驼奶。

蒙古人赛驼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和赛马一样,赛驼也有选骆驼、吊膘、选骑手等准备程序。参赛骆驼用漂亮的驼鞍和系在缰绳上的五彩绸缎来装饰,骑手要穿着鲜艳的服装,头上扎显眼的头巾。运动员入场后,围着“桑”(薰香)顺太阳绕三圈,然后开始比赛。到达终点后,给冠军骆驼戴上红花,驼鬣上系上哈达,并用鲜奶涂抹献祭。给冠军骑手献上银碗鲜奶和银碗酒,以示祝贺。由祝颂人致《头驼祝词》,最后祝愿蒙古地方的骆驼繁殖得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跑得比黄羊还要快等。随后,给获名次的选手颁奖。

5.狩猎

狩猎对于古代蒙古人来说既是一种生产活动,又是一种补充食物和进行军事训练的方式。今天,它作为一种传统娱乐活动仍然保留在草原蒙古人当中。在伊朗人志费尼所著《世界征服者史》中记载:“成吉思汗经常教导臣民参加狩猎。他认为组织狩猎活动是军官们应尽的职责,而通过狩猎来丰富人们的食物和锻炼体魄是军人的必然任务。打猎时如何选择围猎区域,如何部署猎队以及追逐和捕获野兽都有许多知识需要学习。不仅是为了捕获猎物,更是为了锻炼骑术和意志。”当时,往往由帝王亲自指挥,各级将领带领队伍分路行进,几万兵马在几百公里广大范围之内漫山遍野地出现,酷似进行一场大战役。各路猎人用几天甚至几十天时间把猎物赶往主猎场,把围子内的野兽都集中到一个易于捕获的较小范围之内,由帝王射杀第一个猎物,然后各级官员和士兵、猎民各显神通进行捕猎。结束后所得收获由专管部门搭配份额,个人不得擅自分配。

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等地仍存在着猎虎围、黄羊围、狐狸围、猎兔围、野鸡围、野猪围、猎狼围等较大型围猎。但随着社会变迁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蒙古人狩猎规模逐渐缩小。

进行围猎时,须事先下达打围通知,明确告诉包抄地点、时间和各队负责的地段,还请围猎高手上场指挥。猎人们接到通知后,根据打围时间的长短,准备好干粮,骑上快马,牵着猎狗,佩戴弓箭和布鲁棒,来到指定的地点。狩猎之前必须把猎狗喂好,但忌喂骨头。给猎狗带上红穗颈圈,观之威风凛凛。

猎人发现猎物后,要不失时机地撒狗追咬,同时踩蹬磕马追赶过去,猎狗像离弦的箭一般跑过去,坐骑如雄鹰俯冲一般地飞奔起来,主人举枪拉弓或掷布鲁棒捕获猎物。击中之后,跳下马取猎物和猎具。在打围中如果谁玩忽职守,走错路线,违反了狩猎规矩,就会受到众猎民的指责。若是只顾猎物或过于兴奋而犯了误伤人马和猎狗的过失,由阿宾达(猎场头领)仲裁是非,惩罚肇事者。如果人们因为猎物发生争执,则把猎物放在一定的射程之内,让争执双方各打(射)三次,猎物归赢者所有。倘若双方都未打中,就送给没有获取猎物的人。

分配捕获的黄羊还有严格的规矩,其主要原则是以到达的次第获取应该得到的部分。比如,亲手捕获者分得黄羊的“柱里特”,即连着头颅的整副心肺、整张皮子、颈椎、短肋和四只蹄子。第二到达的人分得肋骨部分,第三第四个到达的人能各分得一只后腿,第五第六个各分得一只前腿,第七个分得胸脯,第八名可得脊背等。

打猎时有不杀怀胎野兽、幼小野兽,不伤害天鹅、鸿雁、黄鸭、鹤等鸟类的规矩。有些被认为是具有特殊来历的,或者捕杀了会有报应的动物,往往让人敬畏而不敢捕猎。据传说,成吉思汗有一次围猎时告诫部下,如遇苍狼和白鹿入围不可犯之。这与蒙古族始祖名字“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直译为“苍狼”和“白鹿”)有关。有人认为,有的野兽受到某些超自然力的保护而生命长久,有的则本身就是神灵化身,因而不能捕杀。草原牧民当中有时会听到一些关于某某人由于捕杀了某某特殊野兽(如白尾巴狐狸、黑色狼等)而遭到报应的传说。

蒙古人打猎更注重其过程而不特别在乎其收获有多少。对他们来说,通过打猎活动,焕发人的朝气,加强团结协作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6.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蒙古语叫“沙塔尔”,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娱乐活动,也是内蒙古民间盛行的一种体育游戏。根据马可波罗记载,早在蒙古帝国时代,蒙古人就使用沙塔尔这个娱乐用具。蒙古地方有许多与山水有关的风物传说,其中就有被称为“成吉思汗的沙塔尔桌”、“格斯尔可汗的沙塔尔棋盘”的山崖。考古研究,沙塔尔最初是公元2~4世纪间在印度产生的,后来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蒙古,成为具有蒙古特色的娱乐方式,后又经过蒙古人早期的西征传到欧洲。现在的国际象棋与蒙古沙塔尔是同源关系,其棋盘、棋子、布局及走法和蒙古沙塔尔极其相似。

本平台具备完备及便捷的数据管理功能,包括对台风和海洋数据的查看、修改、转移等功能。数据管理程序使用.net平台开发,部署于省台SQL数据库服务器中,采用优良的人机交互界面,预报员即使不会SQL命令也可以方便的检索相应数据。

蒙古象棋的棋子一般用杏树根等硬木料精雕而成,也有用兽骨犄角雕琢而成,或以银、铜等金属铸造,个别也有用特种石头刻制而成,并在棋子上涂上蒙古族喜爱的乳白和碧蓝两种颜色。棋子有王、后、车、马、驼、兵6种,双方各执16枚,共计32枚。双方都有诺颜(将帅)、王爷和狮子(猛虎)各1个,并有双驼(象)、双马、双车和8个小兵。棋盘排成正方形的纵横9线,64格,饰有民族传统图案。

蒙古象棋的游戏规则里渗透着蒙古人的传统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如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均可参加游戏,对老年人和客人应有所谦让,友好比赛则不可欺凌对手等。另外,各种棋子及其走法都配有相应的优美短诗或谜语。

现在,内蒙古大小那达慕大会上都有沙塔尔赛一项,在全自治区或各盟、市都有定期赛事,蒙古象棋已成为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沙塔尔赛事有那达慕大会上的沙塔尔比赛,自治区沙塔尔杯赛,盟市沙塔尔杯赛,老年沙塔尔赛,青少年沙塔尔赛,妇女沙塔尔赛,团体沙塔尔赛,各类邀请赛等。

7.帕尔基

帕尔基是蒙古族传统游戏之一,深受草原牧民的喜爱,尤其盛行于内蒙古东部地区。帕尔基有棋盘和棋子,棋盘是在四方形或十字形的白布上画出方格,边角绣有图案。棋子是用贻贝做的,以不同颜色相区别。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僧俗都可以参加帕尔基游戏。玩帕尔基时,人数不限,可一人也可几人结组,各方人数要相等。如果一方少人,可给替代加发权。

帕尔基的基本游戏规则是,投撒帕尔基(即贻贝)并观其正反两面的数额来确定棋子是否上棋盘、棋子行走路线及步数等。每个棋子在棋盘上顺时针方向行走,不得后退,中途如不被对方吃掉,转一周后能安全地返回自家门,完成其使命,可得一个棋子。棋盘上各方棋子的多少是决定胜负的标准。帕尔基也和其他棋类一样,讲究以步法取胜,要求游戏者动脑筋。但由于投撒帕尔基情况的好坏很重要,因此偶然性较多,游戏色彩更浓。蒙古族玩帕尔基已有很久的历史,但从不把它用作赌具耍钱。取胜者可得一些奶食品奖赏,负者则要用嘴叼着棋盘向胜者行屈膝礼问安。

8.宝根吉日格

蒙古族有许多用羊的踝骨做的游戏或棋类,其中就有宝根吉日格。宝根和吉日格是两种游戏方式,“宝根”是鹿之意,“吉日格”是“用插入方法把有间隔的东西连接起来”的意思,单指棋类时汉语一般译成“连儿”。据介绍,蒙古国考古工作者在蒙古帝国首都哈剌和林城的斡阔歹皇帝宫殿——万安宫遗址发现的宝根吉日格棋盘,与我们今天所用的基本相同,这说明“鹿连儿”当时也是皇宫游戏之一。内蒙古考古人员在阴山岩画中也曾发现同样的图案,据研究,“鹿连儿”这一游戏至少有1 300余年的历史。它是蒙古族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喜爱的棋类。

鹿棋游戏中有“鹿”有“狗”,有“山”有“原”,用狗来追逐和包抄鹿,酷似围猎场面。鹿棋棋盘有两座山的,也有四座山的,由于山的多少不同,其原的大小、棋子的数额也不同。

吉日格的棋盘有多种,以位子多少区别。棋子只有一种,因棋盘大小数额也不等。对弈双方各拿同等数目的棋子,能把3个或5个棋子挨着摆在一条线上就算“连”成一次,连成后有权吃掉(拿下来)对方在棋盘上的一个棋子。自己连成的同时,破坏对方连成的可能性,但不能吃对方已经连成的棋子。摆棋子时,尽可能选择既有利于自己连成又能破坏对方计划的位子。最后以连成数多的为赢家。

(十一)蒙古族的服饰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此外,蒙古族的服饰还包括腰带、靴子、首饰等。

蒙古草原地域辽阔,因地区不同蒙古族服饰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是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衩,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衩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红、绿绸缎做腰带。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当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3~4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扎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缰时又能保持腰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饰。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鄂尔多斯等地区扎腰带还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并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贵浑”(蒙古语,意为“不扎腰带的人”),代替腰带的是紧身的坎肩,以此来区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

蒙古靴分布靴和皮靴两种。布靴多用厚布或帆布制成,穿起来柔软、轻便。皮靴多用牛皮、马皮或驴皮制成,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大体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的三种,分别适宜在沙漠、干旱草原和湿润草原上行走。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靴帮、靴 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蒙古族男子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冬季多穿毡靴 ,高筒靴少见。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的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蒙古族妇女们平时一般多罩头巾。头巾大约丈余长,颜色多种多样。质料有布、麻、绸、绢等。姑娘们喜欢将头巾缠在头上,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已婚妇女们则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穗头。在庄重的场合还要戴上绣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的帽子。帽顶上有红色穗子和闪光明亮的帽顶宝石。传说这种习俗始于成吉思汗时期。当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民族强大之精神长在。从结婚、告别姑娘生活的那天起,妇女们便要开始佩戴雍容华贵的盛装首饰了。首饰大致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等五大类。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头带、头圈、辫钳、辫套、头钗、头簪、耳环、耳坠等,是蒙古族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蒙古族的盛装头饰,以鄂尔多斯地区的最为典型。这种头饰汉译为“头带”,主要由“连垂”和“发套”两部分组成。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而且多用数百颗珊瑚、数十条银链、珍珠串和许多银环、银片以及玛瑙、玉石等穿缀而成。装扮起来可谓珠帘垂面、琳琅满目。一副头饰一般都重达三四斤,有的可达十余斤。据说一副高档的头饰,过去往往要用几群好马或数百峰好骆驼才能换取。

蒙古族服饰反映了蒙古族悠久的传统文化,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塔尔棋盘棋子
棋子多少颗
摆棋子
母亲的餐桌
那些有趣的奶酪们
巧移棋子
棋盘人生
棋盘里的天文数字
棋盘疑案
和塔尔羊套近乎
棋盘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