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及当前武术教育的影响

2010-08-15 00:50任慧琴
武术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武术传统教育

任慧琴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13)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及当前武术教育的影响

任慧琴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整体育人,以武育人,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术从诞生到现在,能够继续得以发展,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及民族文明相联系,教育是它能够得以生存的一条命脉。中国武术有着怎样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它的影响下对教育有着怎样的作用?以及当前的武术教育存在着那些弊病,我们怎样才可以搞好学校武术教学工作?这些是我们作为体育教育者一个必需清楚的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 武术 当前 武术教育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始终充满着人民的智慧。长期的社会实践,使它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蕴涵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武术作为国术,文化瑰宝,不但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而且也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对当前学校体育也起到了不可抹杀的促进作用。

1 中国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以技击动作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如春秋战国时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时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1.1 武术与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包含着许多学说和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道家哲学、周易学说、五行学说、太极哲理以及孙子哲学等内容。这些学说和观点对武术的发展都给予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古典哲学的本体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它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气是道的体现,并以气的聚散来解释生命的形成,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在古代武术理论中,气被视为武术的原力和本根,是武术的精髓所在。武术的种种外在形态如武术功能、神韵、绝技等均为气的演化与体现。由于生命的胜衰变化都是气作用的结果,人体气的质量好坏决定着生命状态的优劣,因而气也被视为武术养生的理论基点。

“天人合一”的观点是我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属于我国古典哲学中本体论的范畴,其特点是从总体上观察事物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我国民族的文化特色与思维方式。所谓“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武术是人体运动,要达到健身修身的目的,练武实践必须顺应、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以达到完善和提高。

“知行合一”则是武术认识论的基础。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切身体悟,进而指导实践,认知与实践是统一的、一致的。这一理论在武术中的表述是“学以致用”、“直觉体悟”。中国武术是在一定的社会需要下产生的,“学以致用”正是演练武术的宗旨。而武术的意境、神韵等又很难用言语表达,这就要求学者用直觉去领悟、体验、进而把握,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思维的特点。

“反者道之动”的方法论构成了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其含义是:对立的事物向其反面转化的规律。也就是说,刚能克柔,柔也能克刚,强能胜弱,弱也能胜强。因而,中国武术便要求技击必须符合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的原则。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哲学对武术的影响极为深远,其它如基于周易哲学的武术阴阳观、以阴阳八卦养生观念为理论基础的八卦掌、以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形意拳、以太极哲理为精髓的太极拳以及以孙子兵法为指导思想的武术技击战术观等,都有力地说明了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武术的密切关系以及对武术的深刻影响。

1.2 武术与宗教

武术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必然与其他文化现象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由于道教是中国的固有宗教,它比其他任何宗教对武术的影响都要全面和深刻。从技术层面看道教的服气、行气、导引吐纳之术,直接为武术所借鉴;从精神和理论层面来看,道教的无为、贵柔、主静等思想则指导着武术自身的理论构建和发展,太极拳等内家拳种的诞生就是这种影响的结果。少林武术的显赫则表明了武术与佛教之间的不解之缘。

1.3 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

武术与传统医学有着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并在同一文化领域内相互融合渗透又共同丰富和发展。传统医学是在唯物主义元气论的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根本特点就是它的整体观与阴阳辨证观,并进而提出“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的观点,认为三者一体,互相依存。武术则将传统医学的这些理论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逐渐形成了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身思想和养身之道。

另外,武术与传统医学的骨伤科也具有密切的关系。不仅中医理论指导着武术的养生与技击,如传统医学中的点穴、拿脉等直接用于自卫与技击中,而且武术的某些功法也丰富了中医伤科的治疗技法,如中医伤科的“一指禅推拿”、“拍打疗法”等。武术与中医的结合,不仅创造了独特的中医养生、功夫按摩、武术伤科、伤科针灸、运动医药、练功疗法等技术成果以及一大批有关的学术著述,而且这种历史结合必然有力地促进二者在今后的共同发展,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1.4 武术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武术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武术与军事可谓同源之水、同本之木。这是由于二者有着最本质的共同特征即攻防格斗技术所决定,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促进不仅表现在技击术上,如兵家练兵多采用武术的练习内容,同时军事战争又促进了武术技术的提高,这种相互渗透与促进更多地则是反映在战略战术等基本理论上,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战略战术思想,即使在当今的军事战争和武术竞赛中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5 武术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过程中创造了灿烂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美的创造和审美体验,这些对武术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审美特点,在武术中有着集中的反映。崇尚自然之美,追求艺术的最高理想——神韵;注重武德,强调武术家的人格美等等,都是这些特点的直接体现。“韵者,美之极”。美学思想家把“韵”概括为“超然于世欲之外的节操、气概,从而表现出的神态、风度”。武术运动表现出的“韵”正是一种和谐、整齐具有节奏的美。通过十二型,即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缓如鹰。使各种变化表现的清晰、充分、激烈,使变化层次分明,以表现出醇厚的韵味。

传统美学追求“传神”的意境,把形作为神韵的物质基础,强调形神的高度统一。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进而达到“形神兼备”。武术通过静态、动态的各种姿势造型和运动过程中肢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劲力的大小、刚柔给予高低、轻重、缓快的艺术加工,从而表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并给人以美的享受。

2 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教育的影响

武术,作为体育教材中民族传统的代表项目,历来受到重视。武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倡的是修德、练意、养气,由内而外,身心相印对增强学生体质,锻炼意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

传统上,武术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强身健体,弘扬国粹。武术教育不单单是传授动作技术,以达到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肢体活动,还是弘扬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然而,当前的武术教育并没有达到它真正的效果和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武术教育以加强课程的教学具有某些新的内涵和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身体素质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尤其是2003年的SARS和2009年禽流感的影响,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现在国家在国民健康的科研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作为学校,我们也不能仅仅提醒学生注意平时的生活卫生,而是要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高强度的,高效能的锻炼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身体素质。

2.2 提高心理素质

目前,特别在高校中,尤其是理、工、文院校中,常见学生因情感、就业等压力,自杀或做出异常行为的报道。一方面,学校加强了有关心理教育的工作,诸如开设心理课程,开办心理咨询中心等等。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消极性。日本有位教育家曾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体魄。”即便从心理学这门学科本身出发,该学科也认为某种心理的异常通常与身体的异常有关,反过来说,身体健康通常心理也比较健康。曾有心理学家认为:有三种人具备心灵力量,一种是黑带武士;一种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还有一种是哲学家。这三种人似乎不相干,但是他们都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了锻炼心灵的良好效果。从这种意义上,一种更强健的锻炼形式——武术,也许能够培养出相对强健的心理素质。

2.3 提高学习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期间需要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体系也越来越来复杂。如果一个人从上幼儿园算起到大学毕业再到研究生,最后再工作的话,这就意味着每个人要在学校呆上19年,繁重的学习任务不言而喻。因此,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讲,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而武术训练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挑战色彩。如果学生具备挑战对手的勇气,胆量和信心,也能够将这种精神和品质应用到学习之中,去挑战学习或者科研的难题。武术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学生来说,可以达到的效果是“神经疲惫——身体疲惫——神经亢奋。”正好印证古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2.4 辅助道德教育

从中国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可以得知武德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武术的训练中如果注重武德的培养可以达到很好的德育教育的目的。这点在韩国和日本的武德教育中就有很好的证明。譬如,现在流行的韩国跆拳道,在训练时灌输给练习者“懂礼仪,知廉耻,能忍耐,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等观念。

2.5 训练竞争意识

这里说的竞争意识是一种勇于战胜的意识。也就是和中国武术传统文化内涵中的军事文化有一些相似。鉴于现在社会中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应具备这种意识。无论我们是否承认,现在很多人已经把社会比作一个大的“竞技场”,从这个角度出发,武术教育的意义无庸讳言。

3 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只流于形式,根本没有把武术的内涵传授于学生。造成这一结果的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学校所开设课程的课时短,师资匮乏,学生自身等原因。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传统的观念不能使武术教育上升到另一层面。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把课时压缩,这使得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挖掘,只能学些皮毛。加之当前的体育教育毕业生难以就业,教育资金紧缺等原因导致武术教育师资匮乏。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没有好的专业教师要想学到好的专业知识、技能、技术等无疑有些难度。再由于学生身体发育的年龄特征,好动、易冲动、暴力倾向随时会发生,因而学校武术教育通常开设武术套路课程。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样处理呢?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全面的理解武术教育?

4 怎样搞好武术教学工作

4.1 首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武术普及与提高的任务和特点

4.1.1 武术普及与提高的任务

(1)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学习和掌握武术“三基”,逐步懂得科学健身与锻炼的方法。(3)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审美教育,培养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4.1.2 武术普及与提高的特点

(1)主要是通过身体直接参与各种活动,并且与思维紧密地相结合,因此,武术教学工作是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活动过程。也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知行合一”。(2)通过武术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科学地指导学生锻炼身体,有效地增强体质。(3)在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比较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品质,因此,应适时地主动具体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武德教育。

武术教学的普及与提高是以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根据武术教学的任务和特点,在教学中既要体现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又要加强“三基”教学,教会学生练武强身的正确方法和手段。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武术特点进行武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教师明确了这一指导思想,才能搞好武术教学工作和完成武术教学任务。

4.2 了解和掌握武术教学中的几个基本规律

(1)由于武术固有的特点,因此还应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动作的泛化阶段(即粗略地学会掌握动作)——动作的分化阶段(改进提高动作)——自动化阶段即动力定型(巩固和运用自如)这三个阶段是学生掌握动作的深化过程,也反映了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学中运用重复练习法,将掌握技能技术和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这个规律,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即:上升——稳定——下降,由于学生的基础健康状况,性别的差异以及训练水平,教材的性质,教学的组织教法不同,因此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也不同。因此,只有掌握和了解武术教学中的基本规律,针对不同的对象,合理安排好教材内容,组织好教法,才能有效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这对搞好武术教学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根据教学任务,要遵循学生各个发育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发展规律。依次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呈现灵活多样性,要生动形象,气氛要浓厚,要活泼,要控制一定的运动量,防止运动负荷过大、过重。当然,一定的运动负荷是实现增强体质的必要条件,但必须控制练习的强度,合理分配,提高密度,要求达到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3 搞好和推动学校武术教学工作的注意事项

要搞好和推动学校武术教学工作,尤其是在上武术普及课和提高课前的准备工作,要知道,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搞好和推动武术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完成武术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当然,教学的构思、设计、形式结构、组织与教法、内容安排、场地与器材以及运动负荷等等都是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搞好和推动学校武术教学的工作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武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知道,“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术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如何发挥,将直接影响到武术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体现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从多方面人手,自始自终地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要让学生在乐中学习,学中乐。而教师要在“动”中教,学生要在“动”中学。教师的形象很直观,也相当重要,教师要精神振奋,信心十足,精神百倍,神情投入。在服装、仪表、语言等方面如何为人师表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只有“教中带乐”,才能使学生“学中有乐”。

要搞好学校的武术教学工作,还得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尤其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也显得十分的重要。此外,还必须结合学校的特点,配合学校以武术教学为基础、为抓手、为切入口,把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其它学科领域中去,以武育人,以武激智,培养学生全面地发展。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要把这传统体育项目继续发扬广大就要搞好学校武术教育工作。然而,搞好学校武术教学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样的,显现出多样性,这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勤奋学习,认真思考,不断摸索和探求。把武术的内涵本质全面的传授于学生,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武术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努力使学校的武术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1]蔡海榕,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王 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大学体育运动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The Impac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n Wushu and Current Wushu Education

Rui huiq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Education,Baoji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Shaanxi721013)

Wushu isa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in China.It took on rich national style and profound base of the masses.It has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ntegrative education and sport education.Also it affect on carrying forward national spirit and building a more harmonious society.Wushu has been developed continually from its birth to now.It had a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civilization.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its subsistence and heritage is schooling.What's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wushu?How it affect on school education?What defect it has at present?What can we do to improve the schooling of Wushu?These questions are the very ones which sports teachers need to know clearl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ushu at present Wushu education

G85

A

1004—5643(2010)10—0009—03

任慧琴(1978~),女,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武术传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华武术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