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教学的影响研究

2010-08-15 00:50
武术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格斗武术理念

胡 颖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山西 太原 030006)

【武术教学研究】

搏击教学的影响研究

胡 颖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山西 太原 030006)

搏击项目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十几年的历程,它作为竞技体育在媒体快捷的传播下,使中国百姓对它有了更多的观注。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学生的提问,社会的需要三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旨在可以将这一现象充分实施于搏击教学当中,对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培养学生自发从事体育活动的动机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 对敌理念 社会需要

1 搏击课教师需具备的综合能力

搏击教学是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很强的知识领域,它融汇了大量的未知数,过去我们没有基础、没有经验,所以教育部对开课慎重,对该教师的专业技术、教学能力、敬业精神要进行全面的评估,不可仓促上马。开搏击课的准备工作如同打仗,是最费时、费力、费资金的劳作。教三分内容,至少需要七分的准备,多准备多胜,少准备少胜,何况无准备?哪有唾手可及的学问。

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知识结构是相当重要的,再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无愧与这门学问。若教师缺少功底,或是曾学过三拳两脚,凭书本上的、光盘上的一些图影介绍备课,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得要旨,徒托空言,糊弄那些“傻学生”。其后果必然是:学生疑点重重,毫无生气,距他们初来时的热情、想法相差甚远。教师要有自尊心的话,那是一种难以言状的隐痛。因此,开设搏击选修课,师者要难以割舍的敬业精神热爱它、研究它。“知耻后勇”奋起直追,学无止境,才是为人师者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2 搏击课给教师的启示

2.1 灌输对敌概念

学生接受搏击课的教育,其核心就是防身自卫。学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格斗术,学有所用,增强自信。其实,最高水平的搏击比赛是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及的,永远属于少数人。而大众所需要的是与他们生活贴近的搏击术和格斗意识,用以对“敌”理念。

因此,教师对学生要从方法、行为上灌输全真、全能的搏击理念,充分让学生去体会:搏击没有中庸,只有灵与肉的较量。

对敌理念的搏击术是什么——就是打人术、伤人术、杀人术。对社会上穷凶极恶、暴虐成性的亡命之徒,不期而遇,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面对的。与敌决斗时,应以“打不准不打,打不狠不打,打不死不打”为原则,和以心毒手狠,直击要害,致残、致死为上。须知,与歹徒决斗,决无道义可言,更无公平条件可讲,唯一的后果是:不是你死,就是他亡。因此,不问手段,只问目的,消灭敌人,这就是对敌的本质理念,“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们说对敌的搏斗,有无胜算,时机一定得把握好。与市井之徒,手持凶器之辈,在决斗中,也许是一对一、二对二,更有可能险遇群敌。无论何种?其第一反应都是立即寻找硬器(如:刀、斧、棍、石头等)直击敌方要害和关键部位。正气凛然,以步为先,出手准、狠,要有一刀劈死敌人的霸气;舍身忘己,全力拼杀,给敌以致命打击。有道是:“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如果是遇群匪,应痛击群首及勇者,一击即走,身无定位;不可死缠烂打,原地停留,以防从背后偷袭。要处处主动,随机应变;如无胜算,迅速躲开,以待时机在搏击教学中,就是要强化无限制的杀敌理念。

2.2 通过对抗了解“自我”,避免“招数”的困惑

在搏击教学中,学生信赖老师,老师也须诚实。不懂、不太懂、似懂非懂时就要充电学习,要有紧迫感。请教、观摩专业队的教学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听专家讲解、队员示范,以及对基本技术要领的掌握,练习基本技能所采用的手段、方法,如何由浅入深、配套使用和各种条件战向无定势过度,都会使你在搏击技术理念上产生质的飞跃;也会使你的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所以说要接、授这门课,出门学习请教、品尝感受、积累资料是必须的准备工作,以免“误人子弟”。

学生中有自小习武者,世家出身。空练时给人的印象有相当水准,而实战对抗却打不过面授几个月的选手,其问题所在——就是招式转换跟不上对手的攻击速度、本能反应,又没有实践经验。一个人自练拳术数年,仍难以炼出实战中的距离感、本能反应、时间差的把握、随机应变及抗击打的能力等诸多特质,所以行家会毫不客气的指出:套路拳法是与“空气格斗的艺术”,与搏击格斗毫无关系。如果要证明你的实践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戴上拳套与朋友对打一下,反思平时所练的拳脚水平和实用性。

在教学中,有人说带拳套、护具、打手靶、踢脚靶是“擂台打斗术”,不适用“街头格斗”,限制了招数的应用,如:指戳、掌击、锁喉、反关节、擒拿等“高招”及一击必杀的威力,难以发挥自身的潜力。持这种观念的人是很可笑的。试想,如果你能在一秒钟之内连击中对手数次,那么以拳变指戳眼也不是什么难事。在搏击教学课中,格斗招数的讲授也不少,如:摔跤、擒拿,实质上也是各种招数、定势练习,决不是什么绝招,更多的是课外功夫,使你对踢、打、摔、拿的真实性有个全面的了解。即告诉方法、培养兴趣、了解真实、建立信心。

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搏击打斗经历,却对功夫的“绝招”格外痴迷,课后一定要缠着老师教他几个“绝招”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把打斗的真实讲清楚。街巷的突发事件中,一个后手直拳,一个平振肘,一个踹膝等都可称得上是“绝招”。只要你的速度、力量、把握时机的能力训练达到一定水平,瞬间都可重创敌手。拳谚“唯快不破,为硬不破”就是这个道理。

2.3 鼓励学生的习武性情

一说起中国功夫,必会联想起一代宗师李小龙。他的威武飘逸,无限制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在剧烈的格斗中,发招简明、快捷,变幻莫测,把速度、力量、柔韧、技巧、自信随心所欲的表达出来;如同现代芭蕾,精美无比。他的神韵、气质、洒脱感情如同英雄的化身,给人以近乎完美的享受。他的杰出——在成功塑造自我的同时,也成就了中国功夫。以至于学生一提起李小龙就兴奋无比,想圆英雄梦。

众所周知,李小龙创编的截拳道集世界各门武术之精华于一体,是一门非常科学的实用性格斗术。他的格斗精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搏击理念,为世界武坛树起一尊划时代的丰碑。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不忘去领悟它背后蕴涵的哲学:“截拳道不仅可以用来提升你的战斗力,更可以武装你的头脑,是你藉此去拼搏社会,惬游人生”。这种理念如同竞技场上的精英:告诉我方法、目标,我可用生命的解读方式去博人生。

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人们都敬仰英雄,崇高正义。对勇敢与怯懦、大度与猥琐、镇定与慌张都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对待暴力所表现出来的反映差距也非常大。大多数人当危险突然降临时,恐惧感刹那会影响整个神经系统,其反应机制被彻底抑制;而经过系统搏击训练的人,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会大为提高,附带有“攻击心理”。路见不平,歹徒横霸往往是怒火冲烧,毫不犹豫的出手,根本不给敌手反应的机会。正所谓艺高人胆大,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特定的环境中,当正义和法律得不到声张的时候,要靠自身的潜力去维护,这就是搏击存在的价值,关键是以壮底气,可解燃眉。尤其是青少年对“英雄”的崇拜,对功夫的羡慕,会产生习武的激情和愿望,教师应该鼓励支持、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了解真实的格斗理念和学习方法。

3 搏击术的延伸是社会的需要

在我们这个并不太平的生活环境中,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对易受侵犯的恐惧、对暴力的恐惧,或多或少始终存在。因为抢劫、凶杀、暴力的出现越来越平凡,人们对社会上这种丑恶、黑暗的现象能挺身而出的人少而又少,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主张做人要宽厚仁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声张正义,有道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问题是,路见不平事,我们拿什么去与穷凶极恶的歹徒抗争,有什么“本钱”去应敌?

民风的软弱致使犯罪猖狂,美好、善良与丑恶暴行并存着,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社会现象,使得开设搏击课成为一种必然。我们需认真看待这个项目,而不仅仅是兴趣和爱好。学习“真功夫”首先是勇敢者的运动,更广义的讲是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教育。通过搏击教育,掌握一些应敌“功夫”,学以致用。籍此,让每一个学生了解自我的真实性,通过对抗磨炼自己,开发潜能、降低怯懦,打造从没有体验过的格斗经历,对一个人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4 结语

(1)搏击课前的准备,教师的个人能力、业务水平、知识结构、敬业精神是开设搏击课的前提和基础。

(2)学生对”对敌理念”的掌握是学习搏击术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习武”性情,使学生通过对抗了解自我,避免“招数”困惑,因搏击的独特性,形成终身修习的特性。

(3)搏击进入教育领域,它的延伸就是要对社会有所担当,以助社会风气正义之理,让每一个学生了解自我的真实性,通过对抗磨炼自己。

[1]王立东.做甚学甚搞甚悟甚[J].学校体育研究,2002(1):9-11.

[2]赵钟晖.武术文化中武德的继承和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4(1):27-30.

[3]周 滨.浅谈散打实战技巧及技击原理[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1).

[4]杜秀群.高校武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搏击·武术科学,2007(6).

[5]蔡永强.情动于中而形于技——论武术内外兼修[J].搏击·武术科学,2009(8).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aching Technique of Practical Fighting

Hu Ying
(Basic Department of Shanxi Archetectural College,Taiyuan Shanxi 030006)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in Chinese market,practical fighting sport has drawe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petitive sports from Chines people in the communicaiton of the media.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the paper does the analysis on the three aspects:teachers'requirements,students questions and social needs,tries to put all these into practical fighting teaching,and plays some promoting roles for keeping better teaching order,developing the intention of studtentsparticipating sport activitiesby themselvesand formsa foundation for lifesport habit.

Vocational morality of teachers fighting concept social needs

G85

A

1004—5643(2010)05—0070—02

胡 颖(1983~),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格斗武术理念
中华武术
张伟丽 格斗玫瑰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第八道格斗料理
格斗料理
武术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