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强国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0-08-15 00:46黄玉珍
体育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强国大国

黄玉珍

(1.长沙理工大学体育部 长沙 410076)

关于体育强国若干问题的思考

黄玉珍1

(1.长沙理工大学体育部 长沙 410076)

体育强国是党和政府对后奥运时期的体育发展所提出的全新要求。在回顾了体育强国提出的历史历程后,分析了体育强国提出的社会、时代、体育背景;辨析了体育强国的概念;认为把握体育强国内涵既需以胡锦涛主席的9.29讲话为重要解读文本,还应切合当前时代发展的主体旋律,来探究文本未名而又实际蕴含的潜在含义;最后对体育强国评价的质性标准进行了讨论。

体育强国;体育大国;发展战略

北京奥运会之后,基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把握,在全面判断国际体育发展形势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阶段特征及规律的基础上,党和政府做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部署。体育强国的提出表明了体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我国体育事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奋斗目标,指明了体育事业未来发展的道路与方向,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体育强国的提出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缺席的情况下,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15枚金牌,此举一下激发了全国人民的体育热情,由此导致体育强国讨论升温;然而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兵败汉城的结局收场,也使得人们空前高涨的体育热情一度低落;失败之后是一连串冷静的反思,此时,体育强国的讨论逐渐回归理性;尔后的几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发挥始终稳定,尤其是新世纪的三届奥运会,成绩呈跨越式攀升,体育强国的话题于是再次涌现、升温。但对于应该怎样定位中国体育却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中国已经是体育强国了;也有人认为中国只是体育大国,尚不是体育强国。如果说上世纪80、90年代体育工作者谈论体育强国还带有较多的非理性因素,那么进入新世纪后,面对体育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体育工作者表现出的态度则是更为理性。此时,谈论体育强国已不仅仅局限于竞技体育领域;在看到竞技体育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竞技体育自身与群众体育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经历了从民间到学者广泛的讨论之后,对于我国当前体育的发展态势上终于有了一个趋同的看法:我国已经是体育大国了,但还不是体育强国。

2 体育强国提出的背景

第一,社会心理背景。百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备受欺凌的屈辱史。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洗刷了百余年来的屈辱,使得富国强民的时代可望可及。但毕竟是在一个破败的旧世界上建设一个新中国,富国强民多少需要时日。而此时,积聚在人们内心巨大的“图强”能量急需途径宣泄。于是体育自然而然的承载了历史与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成为了有效宣泄的渠道。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资源整合优势,我国的体育事业迅速崛起。在国力尚不强盛的条件下,体育事业异军突起,以崭新的姿态快速融入到代表国际最高水平的奥运竞技舞台,屡创佳绩。2008年北京奥运更是以完美的表现诠释了崛起中国的全新姿态,此举极大地慰藉了中国民众迫切图强的心理。

第二,时代背景。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顾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观、和谐观、人本观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体育事业必然要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必然需要通过科学发展观在体育领域的贯彻,依靠体育强国的建设,实现体育战略的重大转型,切实提高体育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使体育事业在促健康、促和谐、促发展中爆发更大的能量。

第三,体育背景。通过延续与继承计划经济时期所建立的体育管理体制,依靠国家意志的强力主导,在强大资源的有效保障下,“赶超型”或称非均衡的奥运战略在局部范围获得了巨大成功。其结果是北京奥运以几乎完美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崭新形象。成绩是巨大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直以来,对于优先发展竞技体育的体育发展模式,体育内外存有较多非议。其一,认为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必然将有限的体育资源较多的配置到竞技体育领域,由此付出的代价是牺牲群众体育来发展竞技体育,造成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低下。其二,认为当前的竞技体育发展成本过高。为了每届奥运会的那几块金牌,国家投入了太多的人力、财力资源,金牌成本过高;其三,竞技体育内部结构与设项不够完善,影响到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四,以金牌为导向办体育,违背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宗旨。综观体育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体育似乎已到了一个非改革不足以谋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在北京奥运结束后,重启改革,改变旧有的体育发展模式,调整体育发展战略则是显得那么的迫切与恰当。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一时间点上提出“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也就蕴含了更多的改革含义。

3 体育强国的概念

事实上,在体育强国这一名词产生的同时,还有几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概念同时出现,诸如:体育大国、竞技体育强国、群众体育大国、群众体育强国、奥运强国、大国体育、强国体育等。毫无疑问,包含体育强国在内的这一组概念是具有较强相关性的。一方面,他们都是对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态势或局部或整体的一种描述;另一方面,他们描述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态势时的指向又是有所区别的。对于这一组概念,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既能看到他们的联系还能看到他们的区别。在这里,我想更多的强调他们的区别。

分析这组概念,必须从三个层面入手:其一,从性质上区分。无论是体育强国、体育大国、竞技体育强国、群众体育大国、群众体育强国还是奥运强国,其落脚点都是在体育领域,他们是基于或局部、或整体体育现象之上的国家分类;唯有大国体育与强国体育的落脚点在国家的性质之上,他们描述的是不同性质国家的体育形态,强国体育是强国的体育形态,大国体育则是大国的体育形态。

其二,从范围上区分。体育强国、体育大国、竞技体育强国、群众体育大国、群众体育强国、奥运强国事实上是依据不同叙事范围所划分的三组概念。体育强国、体育大国是以一个国家的整体体育形态为描述对象;竞技体育强国、群众体育大国、群众体育强国则分别是体育强国与体育大国的下位概念,他们是在整体的体育范围内有针对性的抽取一部分来做形态的描述,如竞技体育强国,它仅仅指向的是在竞技体育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水平处于国际前列的国家。奥运强国是叙事范围最小的一个概念,它只指向奥运会上表现最好的那一类国家。通常而言,这三组概念分别适应于两种表述场合:体育大国或体育强国,因为是以一个国家总体的体育形态为对象,因此它一般多见于国家层次的整体性描述或整体性战略及规划之中;而竞技体育强国、群众体育大国、群众体育强国则更多的适合在体育内部进行分类描述。

其三,从质与量的角度进行区分。田雨普认为大主要是指数量多,规模大,而强主要是指质量高,实力雄厚。一个是质,一个是量[3]。其实从逻辑上分析,大与强既是相对概念,也是绝对概念,还是过程概念。以强为例来说明:强可以是一种理想的绝对强状态;也可以是综合比较的相对强状态,还可以是不断发展与优化的过程强状态。体育大国、群众体育大国分别指向的是总的体育领域与群众体育领域体育资源投入总量多、规模比较庞大的国家。而体育强国则是指向体育发展的自身与相关的结构优良、运转高效,体育资源利用效率高、综合效益好,总体实力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

在上述的这组概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体育强国、体育大国、竞技体育强国这三个概念。三者之所以被频繁关注与他们三者组成了体育强国理论分析的概念框架不无关系。无论是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还是竞技体育强国均是人们对近年来中国体育发展状态的一种反思与把握。那么在实践中,究竟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体育发展态势呢?如果用体育强国这个词,我们立刻就能发现其应用上的两个矛盾:其一,体育强国并不能指称整体的体育态势。整体而言,体育包含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等几个部分,尽管我国以奥运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已处于世界前列,但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水平仍然低下,因此体育强国并不能表征我国整体的体育状态;其二,用体育强国指称局部的体育形体也不恰当。为了应对这两个矛盾,只能围绕体育强国概念做出相应的概念扩展:既然我国以奥运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已居身世界前列,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指称局部的这种体育态势为竞技体育强国;就当前我国整体的体育发展质量而言,虽不能称为体育强国,但从体育的整体规模以及体育资源的投放总量看,我们完全可以称为体育大国。

4 体育强国的内涵

胡锦涛书记的9.29讲话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我国当前阶段的体育发展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总结,在明确给予我国体育事业定位的同时,指明了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解读体育强国的内涵,胡锦涛书记的9.29讲话是重要的文本,这是应有的基本立场;另一方面,我们在解读文本字面内涵的同时,还需将文本纳入到整个时代的视野当中,切合当前时代发展的主体旋律,来探究文本未名而又实际蕴含的潜在含义。

体育强国这一名词出现在胡锦涛主席八千余字讲话的后半部分。集中表述体育强国含义的是这么一段话: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段话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这部分的表述表明了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建设体育强国既然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那么,体育强国的建成也就是为了实现发展体育事业的目的。可见,体育事业的根本目标与建设体育强国的根本目标是同一的。由此,我们可以抽象出体育强国的第一层内涵——以人为本内涵。第二部分: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部分表述阐述的是体育强国所应发挥的功能。建设体育强国既要发挥体育对个体的改善、完善功能,还要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见,体育强国的第二层内涵应是建设发展内涵。既能在自身领域建设,还能辐射相关领域,促进相关领域发展。第三部分: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部分表述说明了我国体育事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指出了建设体育强国必须重视体育的结构性因素;强调了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路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从中我们可以抽象出体育强国的第三个内涵——整体和谐内涵。强是整体的表现,是大系统下各个子系统结构合理、运转高效的综合体现,因此,建设体育强国当以整体和谐观统筹体育的各个领域。

以上是通过解读胡锦涛主席9.29讲话的文本片段所抽象出的体育强国的三个内涵。纳入时代的视野,科学发展是我国当前发展各项事业的总体性指导原则,科学发展强调发展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何保障发展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呢?这需要引入三个观念:质量、改革、创新。发展不等于增长,必须强调发展的质量,强调发展的成本与收益。建设体育强国,必须通过理论、制度、技术创新改变传统粗放式的发展策略;在扩大发展规模的同时,必须重视质量建设、内涵建设,必须从发展实践中不断提炼出能够代表我国民族气质的独特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价值,通过体育文化的凝结来引导、促进体育强国的建设;同时,应当引入效益、效率观,以相对较少的资源、较小的代价获取相对较快、较多的体育发展。另外,从国际视野看,我国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因此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具有大国胸怀,必须站在世界体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我国的体育发展问题。建设体育强国一方面是为世界体育的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另一方面,通过中国体育的发展,为世界体育发展确立一个优良的典范,打造出世界体育发展的中国模式来。综上所述,除了以人为本、建设发展、整体和谐等内涵,体育强国还当具有质量内涵、改革内涵、创新内涵、效率内涵、效益内涵、典范内涵。

5 体育强国的评价

体育强国的提出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确立了目标。但这个目标仍然处于抽象的层面,实现体育强国,必然要求我们首先将体育强国的抽象目标具体化。在这里具体化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其一,把体育强国应当具有的种种特征刻画出来,以便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所要建设的方面与行动的路径;其二,建立一个体育强国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的存在有利于我们对建设的体育形体进行监管与测评,从而保证体育强国的建设路径不至于偏离正途。

具体而言,体育强国目标具体化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依据体育强国的深刻内涵确定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其一,整体与局部统一原则。基于体育强国是党和政府最高领导人提出的发展战略,出于对全国性体育工作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需要,建设体育强国应当从整体的体育事业出发。但是,注重全局,并不代表否定局部;各局部在全局思维下应有所侧重考虑,做到全局与局部统一。其二,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4]。首先依据体育强国的特征确立质性的评价标准,然后依据质行标准建立量化的指标体系;其三,主观与客观结合原则。从某种层面看,体育强国本身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体育的发展态势进行反思与评价。作为评价,既要考虑主观性的评价标准,也要重视客观标准的建立,这样主导的评价才可能具有科学性、普遍性。其四,国际与国内标准统一原则。重视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研究体育强国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借鉴国际标准,思考符合本国实际的标准。其五,历史与现实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我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也要重视当前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将二者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考量。

第二,建立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鉴较多学科的方法、手段,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复杂的分析与处理。仅凭个人之力,很难在短时间提出令人信服,能够付诸实践的指标体系。因此,在这里我们只依据相应的原则提出体育强国评价的质性标准,以期为将来的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研制预先打造一个结构性框架。

体育强国评价的质性标准包括:其一,文化理念。依据文化理论,价值是文化最为深层的结构因素,价值往往以隐性、稳定、持续的方式影响着人、社会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价值以及由此构成的文化理念对于人内在的思维以及外在的行为均具有较大的驱动、整合、激励与规范的作用。对体育而言,一个国家的体育是否强大首先必然表现为这个民族是否拥有先进的体育文化理念,这种文化理念是否对体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二,人民体质。人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元素,人的自身素质决定了民族、国家的素质。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体质健康,改善人的身体素质以及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人民体质的强弱决定了国家体育的强弱。其三,管理体系。管理是有效配置资源、发挥资源效力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能否具有较强的体育能力,较大程度取决于该国配置、转化资源的效率与效益。其四,法律体系。现代社会之所以能够维持高效运行,较大程度依靠了法律机制的作用,法律以其独特的规范功能保障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对于体育事业而言,法律介入程度的高度决定了体育水平的高低,体育法律、法规越完善的国家其体育发展的规范性程度越高,发展水平也越高。其五,体育教育。人是体育事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是否具有高端的体育人才是衡量体育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而高水平体育人才的产生依靠的是高水平的体育教育。其六,体育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从本质上看,就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拥有最先进科技水平的国家必然也是世界最为强大的国家。从世界体育发展的规律来看,科技对于体育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体育科技的水平决定了体育发展的水平。其七,竞技水平。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更是周期性、制度化的将世界各国组织到一起来比试技艺,一个国家的综合竞技实力较大程度决定了该国的体育实力;其八,体育设施。体育设施是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九,体育经济。体育规模的不断壮大对体育资源投入的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当期,仅凭政府单方面的投入已不能满足现代体育的发展需求,要实现体育又快、又好发展,必然运用多种手段尽量拓宽体育资源的获取渠道。经济或称市场手段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整合体育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环顾世界,西方体育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均是体育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因此,体育经济水平的高低代表着体育资源整合能力的高低,也就代表着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高低。

6 结语

按照理论的推进逻辑,我们似乎还应对体育强国的实施方略做出一定的交代。但基于体育强国的特征描述或是评价标准仍然处于质性叙说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深化。此时如冒昧阐述体育强国的建设方略,难免有空对空的嫌疑。但发展是硬道理。在我们深化认识体育强国的同时,应当通过坚持不懈地改革创新,不断为体育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契合体育强国提出的本真含义。

1 易剑东.历程·动因·理念:建设体育强国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8:6-8

2 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29(3):3-8

3 田雨普.体育强国辩证认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9.8:3-4

About Sports Powerful Nation Certain Theory Question Ponder

HUANG Yuzhen
(P.E.Department,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The sports powerful nation is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he brand-new request which proposed after the Olympic Games time’s sports development.After reviewing the historical course which the sports powerful nation proposed;To analyzed the society,the times,the sports background,And discriminated the sports powerful nation concept;They thought that grasps the sports powerful nation connotation already to take President Hu Jintao’s 9.29 speech as the important explanation text,but should suitable the current time development the main body melody,inquires into the text not name and the actual implication latent meaning;Finally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sports powerful nation appraisal’s nature standard.

sports powerful nations;sports power;developmental strategy

黄玉珍(1978-),江西东乡,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强国大国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纺织强国再出发
多想记住你的脸
“学习强国”礼赞
大国工匠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秦晋争霸
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