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文化在美国文学中的渗透和发展

2010-08-15 00:42卢睿蓉浙江传媒学院杭州310018
名作欣赏 2010年36期
关键词:斯奈德爱默生禅宗

□卢睿蓉(浙江传媒学院, 杭州310018)

禅文化在美国文学中的渗透和发展

□卢睿蓉(浙江传媒学院, 杭州310018)

禅文化 美国文学 爱默生

国内对禅文化如何进入美国文学并逐步加深影响的整个过程并无完整的梳理,本文认为按时间及发展情况来划分,禅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可以分成渗透、借鉴、实践和发展四个阶段。

禅文化对美国文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深化,这一点,在美国文学的发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国内研究普遍认为,禅文化对美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国当代诗歌和从现代文学到后现代的过渡阶段。因此,国内已有的研究大多把重心放在它对“垮掉的一代”的影响上,近年来偶见一两篇对塞林格、史蒂文斯等作家佛禅思想的研究文章。但是,从目前现有资料可以判断,禅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应该从美国文化发端——爱默生时代开始。按时间及发展情况来划分,禅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可以分成渗透、借鉴、实践和发展四个阶段。

一、渗透阶段:从爱默生到狄金森,异曲同工的超验主义和禅

爱默生及其同伴梭罗是美国第一代热爱佛学的人物。早在1820年爱默生的日记中多次提到印度宗教思想,他熟读《薄伽梵歌》,并且向朋友们推荐。1844年在其主办的刊物《日晷》上发表了《法华经》的译文,这是美国第一部佛教经典译作。作为美国文化的精神领袖,爱默生终其一生想摆脱欧洲的文化束缚,因此,他转向古老的东方文化以寻求帮助,中国儒家思想和印度哲学成为其超验主义学说的重要源头。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有许多内容与禅宗思想不谋而合,如万物一统、活在当下、热爱自然、自立、修身等精神。①禅宗完全摆脱了外来偶像崇拜和繁琐教义的束缚,爱默生也竭力推动美国的文化独立和个性的解放。百丈禅师说:“日日是好日”,爱默生宣称:“如果我们能始终‘活在当下’,我们应该受到祝福,我们懂得利用每一降在我们身上之事……”②受爱默生影响,狄金森写了五百多首描写自然、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诗篇(约占她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她的诗歌主题多是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对自身的反省、对内心直觉的描述,甚至对“无我”之境、对“空”的领悟。梭罗、惠特曼的作品也或多或少有禅的影子。

二、借鉴阶段:从庞德到史蒂文斯,从禅诗到诗禅

19世纪末禅宗被介绍到西方之前美国文坛对禅的关注从对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俳句的关注中开始了。唐代诗人接受禅学影响,导致了在一定程度诗的禅化。禅诗在唐朝达到高峰,流传到日本后又与日本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俳句,这两种诗歌形式都成为禅的重要传播媒介,尤其在20世纪初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上升时期,大量的意象和简洁的俳句手法成了意象派诗人们借鉴的首选。以意象派的压轴之作、庞德的《在地铁站内》①为例:

这些面孔在人群中幽灵般地显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朵朵花瓣。

在地铁车站来来往往的人群、形形色色的面孔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意象。东方的、西方的,古老的、新生的,模糊的、清晰的。西方诗歌中尊崇的“我”不见了,只有“面孔、树枝和花瓣”几个意象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样的作品具有典型的禅诗特色。

意象主义诗歌运动对以后的英美诗歌创作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把禅的人生态度和处理题材的方式植入了西方诗歌。虽然庞德迷恋的是儒家思想,他从禅文化中借鉴更多的是禅诗的形式和风格,但由于当时大部分美国诗人心目中禅宗和道家才是中国诗学的精髓,所以他的后人的创作从形式到内容更能体现出禅的影响。

与庞德不同的是,史蒂文斯的诗歌不是简单地带着禅宗影响的痕迹,而是用诗歌的方式开始书写他的禅悟。史蒂文斯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诗歌和宗教、人生和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哈佛求学时,他就接触了不少东方的哲学和文化,对禅学尤感兴趣。他到中年才开始写诗,因此他把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对禅文化的理解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他的作品中常强调佛禅“虚无”、“摈弃”,强调超凡脱俗而发现真实的自性的人生境界,“你必须再次成为无知的人/用你无知的眼去看太阳”。这种虚净的感觉和禅宗所倡导的“人生实相本来无相,不生不灭”的境界极为符合。

史蒂文斯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禅的感悟,禅也给史蒂文斯的诗歌增添了独特的色彩,这使他赢得了“中国式诗人”的美称,也使他得以跻身于现代美国最重要的诗人之列。

三、实践阶段:塞林格和“垮掉的一代”,禅文化在美国的普及

如果说禅文化在爱默生时代与他们的思想只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在庞德时代只是“泥上偶然留指爪”,而到塞林格以及“垮掉的一代”时,禅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的常用语。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极度动摇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优越感,而战后日益加剧的社会、经济、政治矛盾使他们陷入更深的忧虑和恐惧之中。尤其是美国50年代冷战时期麦卡锡主义的肆虐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思想禁锢,文化思想停滞不前,社会动荡不安。西方文明在此时陷于困境,因此古老的东方文化又成了他们的精神依托。禅文化的影响就在这样的情形下随着流浪汉小说、垮掉派诗歌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

美国著名的禅学大师艾伦·瓦茨从1947年开始就陆续出版了《禅学新纲要》、《禅》等书,在美国掀起了对禅学的广泛兴趣。而1957年出版的《禅之道》受到了垮掉派诗人和读者们的欢迎,一时间轰动无比。佛禅的影响几乎渗透到美国的哲学、文艺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其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了其他各个历史阶段。

1951年塞林格出版的著名流浪汉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诠释禅文化的小说。主人公霍尔顿是个16岁出身富家的少年,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到腻味,但逃学出去的所见所闻让他又觉得恶心失望,他打算做个聋哑人远离尘嚣,但最终突然醒悟,决心要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和保护这个世界精神上的天真纯洁。塞林格就是通过《麦田里的守望者》,表达了他对禅的向往。他不仅接受禅宗思想,还习禅修禅。

但是,就推动禅文化角度来说,塞林格个人的声音是很微弱的。代表着他这个时代追求的更强音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垮掉派运动。

垮掉派运动是当时的美国社会状态的产物:一群离经叛道的年轻人,为了追求精神的独立和个性的解放,用吸毒、酗酒、偷窃、性解放等放浪形骸、自暴自弃的方式表现他们对社会迫害的不满,用爵士乐、学佛坐禅、文学创作等方式努力建设新的美国文化环境。他们在当时广受青年人的追捧,却也备受当局和权威的打击。他们是监狱的常客,是主流文化所唾弃的对象。他们以惠特曼和超验主义诗人为楷模,仿效中国的诗僧寒山子幕天席地、徜徉于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垮掉的一代看来,寒山诗体现了他们的精神追求。

垮掉派的代言人艾伦·金斯堡曾经以振聋发聩的《嚎叫》让美国社会震惊,在他和同伴们执著却痛苦的探索过程中,在经历一次次被否定和打击后,是禅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的社会理想和诗歌创作宗旨与禅宗的“梵我合一”、“心即宇宙”等境界产生了共鸣。金斯堡在许多诗中表达了佛教思想,而且还专门写了一首名叫《释迦牟尼从山上下来》的诗来表达他关于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实质和佛教精神一致的看法。

金斯堡的密友凯鲁亚克是垮掉派中钻研东方文化最深的作家。他醉心于阅读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及禅宗经典,还写了大量有关对佛教感悟的手稿,写了许多诗歌。1958年他出版了以斯奈德为原型的小说《达摩流浪汉》,披露了自己的佛禅精神之旅。小说中的雷蒙(即凯鲁亚克自己)是个未开悟的佛教爱好者,在他孤独的流浪中遇上了先行者贾菲(斯奈德),便跟随他四处漫游,并在路上领悟禅、艺术和生命的种种玄妙之处。

《达摩流浪者》小说扉页写着“献给寒山子”,实际上是献给“垮掉的一代”的。小说中塑造的先行者贾菲是斯奈德和中国诗僧寒山子二者的结合,但在他身上体现了许多垮掉的一代的特征以及精神上的渴望。

四、发展阶段:斯奈德和禅式社会主义,禅的美国本土化

斯奈德是美国“禅式社会主义”的开创者,他曾翻译过寒山的诗歌,因此对禅颇为着迷。在他早期的诗歌创作中,禅宗思想和以寒山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形式已深植于他的心中,形成了他简洁素朴而又隐含禅意玄机的独特诗风。在美国文坛如此众多的佛禅信奉者之中,斯奈德之所以独立于群芳,主要在于他不仅信禅习禅,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禅宗美学思想和禅宗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诗人,斯奈德把禅宗思想同道家学说、佛教传统以及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美学原则。他的诗作《松树冠》正是这种美学思想的体现:“蓝色的夜/霜雾,天空中/明月郎照/松树的树冠/弯成霜一般蓝,淡淡地/没入天空,霜、星光/靴子的吱嘎声。/兔的足迹,鹿的足迹,/我们能知道什么。”②

作为一个西方学者,斯奈德对禅的理解还是从西方哲学角度出发的,他期望禅的思想不仅能拯救现代人的心灵,而且可以挽救这个社会。他学禅回国后,定居于加利福尼亚北部荒僻的山区,身体力行地抛弃腐朽的现代文明,回归原始素朴的自然。他把禅宗思想与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环境保护主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整体论环境哲学,寻找与大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以挽救人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禅文化在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是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的。无论是在爱默生的开创时代还是“垮掉派”嚎叫的年代,都是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变革时期。禅宗文化的美学价值,更为处在发展探索阶段、急于借鉴外来文化的美国文学所认同。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在美国文学前一百年的发展中,佛禅文化产生了相当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Robert Detweiler.Emerson and Zen[J].American Quarterly,1962,(03):422-436.

[2]Ralph Waldon Emerson.Selected Essays,Lectures,and Poems[M].Bantom Books,1990.

[3]薛亮.论禅宗对东西方诗歌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2000,(02):117-121.

(责任编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卢睿蓉,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

① 庞德的这首诗译者众多,这里所选是赵毅衡的译本。

② 《松树冠》所用的译本引自赵毅衡《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334页。

猜你喜欢
斯奈德爱默生禅宗
微言大义
禅宗软件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灵 山
“棕色语法”的隐喻思考:加里·斯奈德生态智慧的认知解读
360岁
那个微笑点亮生命
爱默生的“尊严”
落叶禅
“懦弱”的纳粹士兵